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林业   22篇
农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模拟气候变暖(增温2℃)和大气氮沉降(4 g·m-2·a-1)对入侵植物子代生长的影响,以中国和北美两种来源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子一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子一代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响应.结果表明:(1)增温降低中国来源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地上生物量,但提高其根冠比,增温降低北美来源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冠比;(2)与北美来源加拿大一枝黄花相比,加氮对中国来源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片数、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更大;(3)加氮促进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积累,但增温减缓了这种促进作用.这些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可能会部分抵消氮沉降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子一代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杜鹃褐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杜鹃褐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并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与Genbank中已有的有关序列进行了比较,确定其病原菌为Phomopsis sp.。  相似文献   
3.
巨柏(Cupressus gigantea)为雅鲁藏布江地区分布的特有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本文通过在米林-朗县雅鲁藏布江河谷13个面积为1 000 m2的巨柏林样地调查资料,按照近河谷和远河谷山坡的地理分布差异,统计分析了巨柏的种群天然更新特征;通过对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的分析,初步阐述了巨柏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巨柏的更新情况比较差,种群年龄结构不稳定,整体上呈现了明显的种群衰退现象。通过种群的年龄结构分析,反映出了巨柏种群的失衡事件主要发生在最近几十年内,即0.6 m高度10 cm树径范围。巨柏林内物种组成结构单一,乔木层为单一巨柏种,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数较少。鉴于巨柏种群环境沙化影响加剧、天然更新能力下降等因素,种群的延续面临较大威胁,需进一步加强该种群的保护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川中丘陵区坡地防护林林地降雨量、径流量、泥沙含量等因子测定为切入点,借助侵蚀产沙数学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防护林类型的降雨侵蚀力与产沙、降雨强度与产沙、次降雨下产流与产沙、地表径流与产沙以及不同防护林类型产流产沙的关系,同时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防护林体系中不同类型的产沙侵蚀过程和水土流失规律,为川中丘陵区坡地防护林结构的调整、控制水土流失和提高防护功能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区域景观生态风险,揭示其时空变化规律,为降低区域生态风险,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推进区域绿色发展提供支撑。[方法] 以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其变化来建立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探讨2000—2020年雅康高速公路穿越县市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分析景观生态风险变化的驱动因素,采用PLUS模型模拟2035年雅康高速经过县市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 ①2000—2020年,研究区主要景观类型为林地、草地、耕地,不透水面面积增长速率最快,林地面积增加最多; ②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等级以低、较低和中风险等级为主,风险等级由高到低呈向外扩散现象; ③NDVI值、高程、年均降水等自然因素是景观生态风险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④2035年两种不同情景下研究区中、较高、高风险等级的面积均有所下降,其中生态保护情景下,下降较为明显。[结论] 研究区内景观生态风险等级较低,以低、较低和中风险等级为主,生态环境呈逐渐向好趋势。生态保护情景更加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四川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的资源、栽培利用及保护现状,指出了在资源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四川省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2014年和2016年四川牡丹种子为试材,采用方差分析法,研究了基质和赤霉素(GA_3)处理对种子生根的影响及GA_3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以期探索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对于生根率和发芽率,2016年种子比2014年种子高,具有强的生活力。对于种子生根,草炭土生根时间短于沙土,生根率以及不同根长百分比显著高于沙土;GA_3处理虽缩短种子生根时间,但显著降低生根率,增大霉烂率;未经GA_3处理的种子,播于草炭土中生根率最高(90.38%)。对于种子发芽,GA_3处理显著缩短初萌期,根长显著影响发芽率;当根长30mm时,用100mg·L~(-1) GA_3处理,初萌期较短(70d),发芽指数较高(0.203),发芽率最高(81.25%)。四川牡丹种子萌发优化条件为,在20℃恒温条件下,采集当年生的种子播于草炭土中,待主根长度生长到30mm时,用100mg·L~(-1) GA_3处理12h,转入4℃低温下发芽。四川牡丹种子萌发困难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该试验为珍稀濒危物种四川牡丹的繁育和救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开展乡村景观保护,明确乡村景观质量的各项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川西林盘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乡村景观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对103个林盘样地的分析,从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3个方面,选取民居乡土特色、水体质量、维护碳氧平衡功能、巴蜀文化等17个评价指标;通过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川西林盘生态价值(0.466)美学价值(0.275)社会价值(0.259)。生态价值中最重要的因子为净化功能,美学价值中最重要的因子为民居乡土特色,社会价值中最重要的因子为巴蜀文化。提出川西林盘景观质量评价的综合模型,为乡村景观质量的研究作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长江上游植被类型图面信息的筛选、集成和提取,并结合野外典型样地调查,将甘孜州地域划分出40个植被类型和14个景观类型,不同植被类型的平均生物量分布范围为:3.978~568.426t/hm^2,针叶林生态系统的平均生物量分布范围为:42.375~262.324t/hm^2;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平均生物量分布范围为:29.078~568.426t/hm^2;灌丛群落的平均生物量分布范围为:3.978~72.369t/hm^2;草甸群落的平均生物量分布范围为:4.284~12.500t/hm^2。甘孜州各类自然植被库存的总生物量约为6.53×10^08t,该区域生物量的景观相应因子最主要的属于景观面积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梅花品种及近缘种山桃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梅花品种及山桃花朵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梅花品种青岛朱砂、黑美人、丰后、淡丰后、燕杏梅和山桃花朵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几种植物中共鉴定出20种挥发物。不同类型梅花品种及山桃植物花朵挥发物数量和含量有很大的变化,苯基/苯丙烷类芳香族的化合物含量占有绝对的优势,其中苯甲醛、苯甲醇和乙酸苯甲酯等是梅花及山桃花朵挥发物的主要成分,出现的频率高达100%。[结论]为开发利用梅花香气资源和花香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