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旨在探究氟化钠(NaF)对PC12细胞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以及线粒体活性氧(mtROS)/核因子κB(NF-κB)信号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以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转染NLRP3 siRNA、孵育NF-κB通路抑制剂PDTC(50μmol/L)或mtROS清除剂Mito-TEMPO(500μmol/L),并给予质量浓度为80 mg/L的NaF刺激24 h。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mitoSOX荧光探针检测mtROS水平,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18和IL-1β分泌,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NF-κB p65、磷酸化I-κB激酶β(iKKβ)、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 p20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测定NF-κB p65的入核。与NaF组比较,NLRP3 siRNA干预显著降低了NaF暴露引起的NLRP3和Caspase-1 p20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缓解了NaF诱导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1)、...  相似文献   
52.
为了提高当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我们对选定的120头怀孕母牦牛进行补饲,同时在犊牛产后3个月对犊牛进行隔离断奶,补饲试验于2010年3月初开始:100头母牦牛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Ⅰ 50头母牦牛隔离断奶后进行同期发情和定时授精处理;Ⅱ组50头母牦牛隔离断乳.不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发情母牛进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冻精液为荷斯坦和野牦牛冻精。配种45d后进行怀孕诊断。Ⅰ组发情39头,发情率为78%(39/50),怀孕34头妊娠率为68%(34/50);Ⅱ组发情31头,发情率为62%(31/50),怀孕27头,妊娠率为54%(27/50)。相同草场放牧50头适配母牦牛作为对照。对照组母牛和犊牛不进行隔离和短期断乳;对照组发情率为12%(6/50),妊娠率为6.32%(3/50)。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带犊的母牦牛实施隔离断奶,能够明显提高当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上年未产犊牦牛采用补饲与同期发情处理技术,并采用安格斯肉牛细管冻精开展牦牛杂交,出生的犏牛犊采用犊牛培育技术,对不同培育条件对犏牛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年未产犊母牦牛补饲技术,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隔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犊率及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6.67%、82.23%、78.34%和96.46%,分别提高22.84%、27.59%、33.03%和7.62%,差异显著(P<0.05)。采用犏牛犊牛培育技术,与传统对照组相比,犊牛培育组和培育对照组公、母犏牛初生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上年未产犊母牦牛补饲与同期发情处理技术结合犏牛犊牛培育技术,显著提高其杂交一代犏牛的生长发育速度,提高犊牛的繁殖成活率。  相似文献   
54.
本标准规定了高寒牧区牛犊腹泻病的诊断和防治。本标准适用于牦牛生产专业合作社,放牧牦牛和动物诊疗单位对牛轮状病毒、大肠杆菌、隐孢子虫及消化功能不全引起的腹泻引起犊牛腹泻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5.
自古以来,家养动物是我国农牧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也是满足人民的营养以及生活各方面需求的重要生物。代谢组学是根据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进行定量分析,并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的研究方式的重要技术手段,可能会为家养动物的科学饲养,疾病治疗提供帮助。本文阐述了家养动物(牛羊猪鸡等)关于代谢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为今后科研人员对代谢组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目的】针对不同观测平台获得的树木三维点云特征少、重叠率低、配准较难的问题,以不同视角不同平台的森林点云数据为输入,根据单木平面位置分布一致性原则,提出一种适用于多类型数据的无标记森林点云自动配准方法,实现以单木对象为语义特征的点对匹配。【方法】首先从不同类型点云数据中分别提取单木平面位置:对于侧视型点云,基于点云主方向离散度与主方向竖直角度偏差剔除部分非主干点云,采用体素点云剖分的连通分量分割方法识别单木主干,统计单木主干点云体素垂直分布最大值点作为单木平面位置;对于俯视型点云,采用标记分水岭算法分割冠层高度模型,提取单木并识别冠层顶点作为单木平面位置。然后以提取的单木平面位置为特征点,基于Laplace谱图匹配理论获取配准矩阵,完成4自由度点云粗配准。最后,采用主干点云匹配完成侧视与侧视点云的精配准,采用全局点云最近点迭代法与主干点云匹配完成侧视与俯视点云的精配准。【结果】侧视-侧视点云配准精度优于侧视-俯视点云,侧视-侧视点云粗配准平均误差为0.24 m,精配准平均误差为0.08 m;侧视-俯视点云粗配准平均误差为1.07 m,全局点云最近点迭代法平均误差为0.44 m,机载激光...  相似文献   
57.
为了研究不同妊娠期牦牛子宫阜组织结构的特征,本实验采用HE染色分别对15 d、30 d、35 d、45 d、60 d、75 d、90 d、100 d、105 d和120 d的妊娠牦牛子宫阜进行切片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发现牦牛不同妊娠阶段的子宫阜横切和纵切均主要见胎儿—母体连接组织,由呈索状排列的母体纤维构成结构支架,为组织提供支撑作用,其内可见毛细血管分布。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子宫阜腔隙内间叶细胞、滋养外胚层和双核巨细胞增多,子宫阜纤维组织间腔隙逐渐扩大,纤维索也逐渐变粗。  相似文献   
58.
马晓玲  彭巍  舒适 《畜牧兽医学报》2022,53(11):3811-3826
旨在应用代谢组学的方法,阐明经产母牦牛围产后期动态代谢情况,探究营养代谢影响生殖激素的机制。本研究随机选取年龄((7.13±0.78)岁)、体况(2.69±0.35)和胎次((1.75±0.43)胎)相近的经产母牦牛8头作为试验动物,自分娩日开始每隔7 d收集血清至产后第28天,共5个时间点。应用液相质谱联用技术对5个时间点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关键代谢物,构建经产母牦牛围产后期动态代谢网络机制。试验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获得2 841和1 326种代谢物定性分析的结果,通过计算各时间点代谢物表达量的差异倍数、VIP值及每两个时间点T-test检验的P值,共筛选出117种差异代谢物。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分别获得与繁殖性能、脂类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相关的3种、7种和8种关键代谢物。基于关键代谢物构建动态代谢网络机制发现,糖代谢在围产后期的起始阶段作用效率较低,末期升高,脂类和氨基酸代谢在起始阶段作用效率较高,末期降低,推测经产母牦牛在产后发生能量负平衡。生殖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作用效率在围产后期一直维持较低水平。根据对经产母牦牛动态代谢谱的检测和网络机制的构建发现,经产母牦牛产后发生了能量负平衡,由于过度脂肪动员导致雌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阻,这可能是导致经产母牦牛产后生殖机能不能及时恢复的主要原因,但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9.
本文对目前牛、羊生产上常用的同期发情技术方案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不同方案的优缺点,以及影响牛、羊同期发情技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旨在为该技术在今后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