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0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0篇
  7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我国春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春油菜主要分布在西部高海拔地区和北部高纬度地区,单产和含油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油菜总面积的1/10。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些年我国春油菜在种质资源创新、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QTL)定位、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春油菜育种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今后春油菜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2.
TasA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芽孢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蛋白,对多种动、植物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桑树内生枯草芽孢杆菌菌株ME0717基因组DNA中克隆到TasA基因的全序列,包含一个786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GenBank登录号为FJ713582。该序列与来源于B.subtilis的已知同源TasA序列Z99116、AJ871386的相似性达99.0%和98.1%,与芽孢形成相关的基因YqhF(GenBank登录号:BACJH642)的序列相似性也达99.0%,而与来源于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的TasA序列(GenBank登录号:AE017333)相似性仅有46.0%,与来源于其它芽孢杆菌属的金属蛋白酶基因和芽孢外壳相关蛋白基因也有较高的相似性。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中获得表达,表达产物对桑疫病病原细菌的菌体生长以及桑漆斑病菌和桑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3.
半冬性甘蓝型油菜资源在春性环境下的利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4份不同生态类型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利用AFLP标记对不同生态型油菜品种之间遗传差异进行分析,使用3种不同方法鉴定菌核病抗性,考察分析苗期叶绿素含量,初花期,产量相关因子每角粒数、千粒质量、单株产量、全株角果数。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54处将24份材料完全分开,不同生态型品种之间遗传差异较大;菌核病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和相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品种之间菌核病抗性存在差异,半冬性品种抗性最强,不易感病,而中间品种(系)(春性×半冬性)次之,春性品种最弱,易感病,中间型品系‘934-1’‘988-2’和‘D64-2’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在苗期叶绿素含量上,春性品种高于半冬性品种(P0.01),中间型品种(系)显著高于半冬性品种(P0.05);在春性环境下,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初花期显著长于春性品种和中间型品种(系),中间型品种(系)和春性品种的单株产量、春性品种的每角粒数分别多于半冬性品种(P0.05)。研究结果为半冬性资源在春性环境下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4.
施磷对花生积累氮素来源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盆栽试验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对花生吸收土壤氮、肥料氮、大气固氮量及比例和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原因,可为花生生产中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花生根系干物重和根系活力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大,根瘤数和根瘤鲜重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多,植株各器官含氮量和15N丰度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成熟期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和15N积累量均表现为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花生吸收肥料氮的比例在11.34%~12.69%之间,吸收土壤氮的比例在33.95%~47.75%之间,吸收大气氮的比例在40.90%~53.36%之间,增施磷肥减小了吸收土壤氮的比例,增加了吸收肥料氮和大气氮的比例。花生氮肥利用率在34.65%~47.53%之间,氮肥土壤残留率在31.42%~36.00%之间,氮肥损失率在21.05%~29.35%之间。氮肥利用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氮肥土壤残留率和损失率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减少。综上所述,增施磷肥由于显著提高了花生根系干物重、根系活力和根瘤数及根瘤鲜重,促进了花生植株对肥料氮的吸收和对大气氮的固定,进而提高了植株体氮素含量,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最终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15.
秦琪芳  徐亮 《江苏蚕业》2007,29(3):35-36
<正>蚕种的冬季浴消整理阶段时间长操作繁杂而精细,为更好地提高良卵率,我们经过历年的实践总结,体会到在蚕种的冬季浴消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16.
脂类去除对南海鸢乌贼肌肉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C)、氮(N)稳定同位素分析目前已成为研究水生生物摄食生态和洄游等方面的重要手段。作为主要分析材料的肌肉组织,常因含有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较低的脂类而对稳定同位素分析造成影响。为了探讨脂类去除对鸢乌贼(Sthenoeuthis oualaniensis)肌肉样品δ~(13)C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分析的影响,对2017年4月在南海采集的鸢乌贼样品进行了稳定同位素研究,并对不同的脂类校正模型进行对比以优选出最适用于鸢乌贼的δ~(13)C校正模型。结果显示,脂类去除后鸢乌贼的δ~(13)C和δ~(15)N均发生了显著变化(P0.01),分别平均升高0.85‰和0.71‰。脂类去除对鸢乌贼δ~(13)C的影响与个体大小和性别无关(P0.05)。根据最小赤池信息准则(AIC),模型3最适用于鸢乌贼δ~(13)C校正。研究结果表明了脂类去除在鸢乌贼肌肉δ~(13)C分析中的必要性,但δ15N同样受到了影响,今后进行δ~(15)N分析时不需进行脂类去除。  相似文献   
117.
玉米新品种辽单39号及其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亮  史磊 《杂粮作物》2008,28(1):29-30
1辽单39号特征特性及生产应用 1.1辽单39号特征特性 辽单39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中熟玉米杂交种,沈阳地区春播生育期122d,夏播生育期95d左右。幼苗叶鞘紫色,株高276cm,穗位114cm,株型紧凑,果穗锥型,穗长26cm,穗粗5.1cm,穗轴红色,穗行数16,千粒重377g,出籽率88.5%,籽粒黄色偏硬粒型,品质优良。该品种高抗大、小斑病、青枯病、抗灰斑病、拟眼斑病及纹枯病,高抗玉米螟。抗倒性强,抗旱性强,活秆成熟。  相似文献   
118.
苹果蠹蛾是我国农业植物重大检疫对象,现已扩散蔓延到全国9个省市,其以幼虫蛀食果实危害,防治难度大。文章围绕林果业农药减施增效目标,通过性信息素诱捕监测苹果蠹蛾发生规律,建立一套综合检验检疫、生物、化学和农业物理防治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对苹果蠹蛾的卵、幼虫、蛹、成虫实施精准防治。该技术体系的建立将有效降低苹果蠹蛾种群数量,控制其扩散,极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实现我国林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9.
γ干扰素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生物学功能的重要细胞因子;“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是由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三大系统共同组成的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稳定的调节网络;微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的代谢及内分泌“器官”;中药、针灸是中医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两大主要手段。文章探讨了γ干扰素、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药、针灸以及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即筛选能够诱导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γ干扰素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以此来提高动物机体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