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40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0篇
  7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为了探究香烟烟雾水溶液对大蒜根尖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通过常规的微核技术观察了香烟烟雾水溶液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处理下根尖细胞中微核的形态和数量。结果表明:在0.5~8支/m L的浓度范围内,大蒜根尖细胞的微核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不断上升,差异极显著(P0.01);在12~36 h处理时间范围内,微核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处理时间为12和24 h时,微核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明显上升,而当处理时间为36 h时,微核率随着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香烟烟雾水溶液的浓度和处理时间与微核的产生显著正相关,烟雾浓度对大蒜根尖细胞微核产生的贡献更大;试验组的细胞微核率均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微核指数均大于3.5,属于重度损伤。上述结果表明,香烟烟雾水溶液在较低的浓度(0.5支/m L)和较少的处理时间(12 h)就对植物遗传物质产生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212.
对昆明树木园栽培的7株多脉含笑56朵花花部的数量、形态及大小变异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花部的数量、形态和大小性状均有变异。从花部数量变异来看,花枝节间数、花被片总数、花被片轮数等12类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17%~219.33%,其中第三轮花被片数发生的变异最大;从花部形态变异来看,梗毛被颜色、花被片形状、花被片颜色等11类花部形态性状的变异也主要发生在株间,并且大部分表现为变异极显著。从花部大小变异来看,花枝节间长、花枝节间径、花序梗长等31类花部大小性状变异系数为9.13%~229.35%,其中花梗的大小变异最大;故花被片和雄蕊2个花部结构是该种的主要变异器官。其花部也存在异步演化的现象,原始性状和进化性状是交织出现的,是一种较进化的物种。多脉含笑花部变异主要发生在株间,为优良单株存在的可能性及其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13.
为进一步掌握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浦东新区的发生情况及消长动态,2010、2011年进行了2年系统观察,结果发现,越冬代成虫均于4月上中旬始见。2010年总虫量出现4个虫峰,分别为6月8~22日、7月6~27日、8月10日~9月7日和10月5~11日,其中6月22日和7月13日单日百技虫量达最高,超过6000头;2011年出现2个虫峰,分别是8月3~17日和8月31日~9月28日,其中9月7日单日百枝虫量达最高,超过8000头。  相似文献   
214.
鱼类诺卡氏菌病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肉芽肿疾病,鱼诺卡氏菌是其主要病原。鱼诺卡氏菌全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一个可能靶向定位于宿主细胞线粒体的分泌蛋白——动力蛋白调节蛋白robl/LC7。为了对鱼诺卡氏菌robl/LC7的亚细胞定位和功能进行初步研究,实验对鱼诺卡氏菌robl/LC7进行了基因克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构建、分泌蛋白鉴定、亚细胞定位、过表达和凋亡检测。结果显示,成功克隆了鱼诺卡氏菌robl/LC7基因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质粒p EGFP-robl/LC7和pc DNA-robl/LC7;鱼诺卡氏菌分泌蛋白质谱鉴定证实robl/LC7为分泌蛋白;亚细胞定位研究显示robl/LC7-GFP融合蛋白呈全细胞分布,不与线粒体共定位;凋亡检测发现robl/LC7过表达能诱导FHM细胞凋亡。研究表明,鱼诺卡氏菌robl/LC7是一个不与线粒体共定位的分泌蛋白,其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凋亡调控,协助鱼诺卡氏菌在宿主体内生存和免疫逃避,并在鱼诺卡氏菌的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15.
利用棉籽壳添加菜园土生料栽培平菇可以增产。方法是:选用无虫蛀,无杂菌的干燥棉子壳。菜园土取去表皮10厘米以下30厘米以上的肥沃土层。先将菜园土和多菌灵粉剂分别倒入水中充分搅动,再与棉子壳拌合均匀后及时上床播种,播方法是下层撒播、上层穴播。添加37.5%的菜园土能增产32.8%,当菜园土的用量增加到50%以上时,产量却无增产趋势。因此,菜园土用量应控制在25%—37.5%之间,超过50%产量反而持平。  相似文献   
216.
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是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资源。总结概述近10余年对栗蚕生物学性状、驯养技术以及蚕丝与蛹蛋白资源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栗蚕的生活史、形态等基础生物学性状,幼虫的食性、眠性以及卵的耐寒性、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等生理与生态学特性;适宜栗蚕人工放养的最佳饲料树种,栗蚕保种、暖种、收蚁、放养、防病、制种等驯养技术;栗蚕茧丝的荧光反射特性,蛹蛋白和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特点,蛹体液活性物质的抗菌活力。上述研究为及时有效地抢救、保护和利用野生栗蚕资源提供了关键技术,而且对于将我国的特种绢丝昆虫资源优势转变为蚕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17.
采用辽宁地区5个地方品种进行低、中、高3个氮素水平的比较试验(N0:不施氮、N1:112 kg/hm~2、N2:225 kg/hm~2),探究氮素对玉米冠层指标的影响及与产量因素的相关性。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随着施氮量升高,品种产量和穗粒数显著提高。不同氮素水平下,冠层指标与产量因素相关性有差异。穗粒数在N0处理下,与吐丝期叶氮比(SLN)和叶片氮浓度呈负相关,相关强度排序为吐丝期SLN吐丝期叶片氮浓度;N1处理下,与乳熟期LAI呈正相关,与吐丝期叶片氮浓度和吐丝期绿叶数呈负相关,相关强度排序为吐丝期叶片氮浓度乳熟期LAI吐丝期绿叶数;N2处理下,穗粒数与冠层指标相关性不显著。百粒重在N0处理下,与吐丝期穗位叶SPAD值呈正相关,与吐丝期LAI和乳熟期穗位叶SPAD值呈负相关,相关强度排序为吐丝期LAI吐丝期SPAD乳熟期SPAD;N1处理下,与乳熟期穗位叶SPAD值呈正相关,与乳熟期LAI呈负相关,相关强度排序为乳熟期LAI乳熟期SPAD值;在N2处理下,与吐丝期比叶面积(SLA)、SLN、乳熟期绿叶数呈负相关,相关强度排序为吐丝期SLN、SLA乳熟期绿叶数。  相似文献   
218.
多脉含笑和醉香含笑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多脉含笑和醉香含笑开发利用价值,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分别提取多脉含笑叶、果实以及醉香含笑的叶和花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多脉含笑的叶和果中共鉴定出34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叶26种、果22种,醉香含笑的叶和花中鉴定出42种挥发性化合物,叶和花都为27种.多脉含笑的叶和果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α-金合欢烯、β-橄榄烯、香树烯、大根香叶烯B、大根香叶烯D、朱栾倍半萜和β-榄香烯等;醉香含笑叶和花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6,9-十八碳二烯酸甲酯、异长叶烯、橙花叔醇、α-古巴-11-醇、α-金合欢烯、β-橄榄烯、异石竹烯、δ-杜松醇、庚醛和大根香叶烯B等.多脉含笑和醉香含笑挥发油中都富含大量在香料和医药行业有重要用途的高生物活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219.
唑胺菌酯对黄瓜和番茄生理指标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杀菌剂唑胺菌酯(SYP-4155)对黄瓜和番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唑胺菌酯明显提高了黄瓜和番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且浓度为300mg/L时影响最大,在一定范围内,叶绿素含量与该药剂的浓度呈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则变化不大;施用不同浓度的唑胺菌酯后,叶片中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一定时间内均比对照高,浓度为300mG/L时黄瓜中4种酶的活性分别较对照高34.67%、34.78%、36.36%和11.94%,且浓度越高,酶活性的变化越大.  相似文献   
220.
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35份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并从中挑选有代表性的6个春性和6个半冬性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方法(Griffing II)组配成66个组合,考查不同生态类型组合的杂种优势,并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的35份品种(系)在遗传相似系数0.698处分为5类,第I类主要为春性材料,半冬性材料分布于第II、III、V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材料的生态类型基本一致;春性品种(系)与半冬性品种(系)组配的组合要比同种类型品种(系)间组配的组合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SSR的分子遗传距离与大多数性状F1表现及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利用SSR预测杂种优势效果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