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林业   38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钉连接工字梁翼缘与覆板,研究钉直径、覆板种类和厚度对钉连接节点处静态和动态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两种覆板材料,随着覆板厚度和钉直径的增大,连接节点处的静态承载和动态承载性能基本呈现增加的趋势;采用直径3.8 mm的圆钉,进行22 mm厚定向刨花板(OSB)与工字梁翼缘连接时,试样具有较佳的静态和动态承载性能。实际生产过程中,需根据覆板的厚度选择不同直径的圆钉。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轻型木结构建筑台风荷载响应的相关研究。简述了台风对木结构建筑作用的分析与计算方法;详细介绍了佛罗里达国际大学风墙实验;概述了用于预测风致荷载响应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建模技术的发展与模型的加载和验证方法;分析了建模方法对结构行为的影响。该文可为轻型木结构建筑的风工程学理论、材性研究及防台风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木材在户外使用过程中易发生材性劣化现象,糠醇改性是一种增强木材耐老化性能的环境友好型改性技术。总结了糠醇改性机理、工艺及糠醇改性处理对木材性能的影响;简述了户外用木材耐老化性研究,为糠醇改性材在户外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一种轻质、生物相容性好以及柔韧性强的生物高分子材料,在柔性超级电容器、生物传感器以及电磁屏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柔性超级电容器领域中,纤维素基材料的多羟基结构是电解质离子传导的良好介质,有助于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容特性以及循环特性,并且易与导电活性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导电高分子)通过涂布、共混、层层自组装以及原位聚合等方法构建导电框架以制备柔性电极材料。综述了基于纤维素材料的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开发的相关研究,重点介绍了基于不同纤维素基原料(原生纤维素、纳米纤维素以及纤维素衍生物)制备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的方法以及所得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分析归纳了纤维素基材料在柔性电极中的主要作用:作为骨架支撑柔性电极材料、充当柔性基底(可兼有隔膜作用)、形成多孔结构传输电解质离子。最后,对纤维素材料在柔性电极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选择最佳仪器工作条件,测定加浆水中K,Zn,Al,Fe,Mg,Mn,Cd,Pb等元素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应用于加浆水水样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能源是一种新型绿色可再生能源,对其开发利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笔者综述了预处理技术在生物质热裂解领域中的相关应用及发展现状,重点分析比较了物理预处理、化学预处理及生物预处理等技术对热裂解产物的影响,归纳总结了生物质热裂解预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即根据生物质的物化特性和热裂解目标产物来选用不同的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SIPs (Structural Insulated Panels)在实际工程中常用的连接方式有三种,连接部位是墙体的热桥部位,影响墙体的整体传热性能。笔者采用一维稳态热箱法对三种连接方式进行测试,分别对比覆面板为杉木指接材SIP墙体三种不同连接方式的热流密度、传热均匀性、温差分布等热工性能,结果显示使用小尺寸SIP作为墙体间连接具有较低的传热系数和较稳定的传热性能,综合传热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木结构建筑的逐渐兴起,单板层积材代替天然优质木材成为了当前工程材料的首要选择,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对单板层积材的应用现状、生产工艺、性能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单板层积材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详细阐述了竹炭基超级电容器材料的作用原理、制备工艺和影响因素,介绍了其结构设计和工艺方面的研究进展。相对于单一活性竹炭材料,重点分析了以竹炭作为赝电容材料生长/嵌合模板的竹炭基复合材料,赝电容材料与电解液界面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体现出双电层和赝电容的高效协同效应,使竹炭基碳材料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在总结当前竹炭基超级电容器材料研究成果及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对利用我国丰富的竹材资源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阐述构建我国结构材标准体系的意义,分析国内结构材标准化的现状,归纳目前结构材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结构材标准体系构建的原则、依据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包括基础与综合标准、工程木产品标准、组合构件标准和连接产品标准四个子系统构成的结构材标准体系框架,并列出子系统标准明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