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9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31.
加快畜牧业信息化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在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广大农牧民也更加注重利用信息指导农牧业生产和销售。我国畜牧业应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资源优势,走畜牧业现代化、信息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究患病大口黑鲈的致病菌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为临床疾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首先对发病大口黑鲈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进而利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通过革兰染色、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测定对分离菌进行鉴定,通过致病性试验观察分离菌对小鼠主要脏器造成的病理损伤;而后分别利用PCR方法和Kirby-Bauer(K-B)纸片法对分离菌的常见毒力基因和耐药特征进行检测分析;最后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绘制其全基因组草图,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分子特征进行解析。【结果】自然感染大口黑鲈肝细胞肿大,空泡变性,肠黏膜下层出血,肠壁坏死;于患病黑鲈体内分离到1株优势菌,在血平板上呈乳白色,半透明,直径约1 mm的小菌落,呈β溶血,革兰染色为阴性短杆菌,两端钝圆,经生化试验和16S rDNA测序证实分离菌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将其命名为SCMS。试验小鼠接种后24 h内死亡率为100%,病理特征与自然感染大口黑鲈相似;SCMS株中共检测到9种毒力基因,分别为Aha、Ahp、Aer、Alt、gcaT、Act、Exu、Ela和eprCA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大多...  相似文献   
33.
羊绦虫病是羊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近几年在江苏省泰州市每年夏秋季节都有大批羔羊感染莫尼茨绦虫而死亡.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对1例羊莫尼茨绦虫病进行诊断,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江苏中部地区种猪场主要疫病流行情况,笔者于2010年对泰州1个种猪场、滨海2个种猪场进行现场走访、采集血清样品和病料样品分别作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为下一步猪群疫病的防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报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5.
为了研究兴化市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耐药性,试验采用纸片法对来源于兴化市12个规模化猪场分离的16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进行了14种药物的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16株APP的耐药性顺序为四环素>链霉素>诺氟沙星>氨苄西林、红霉素>青霉素G、环丙沙星>卡那霉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唑啉>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分离株对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头孢曲松敏感的比例分别为75.00%、87.50%和93.75%,说明这3种药物可作为临床控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6.
包括草地贪夜蛾、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在内的鳞翅目害虫是安徽省夏玉米生产上发生最重、为害最大的一类虫害,为探索其高效绿色的防控技术,分别于心叶初期和心叶末期,施用两种苏云金杆菌G033A和PS3微型颗粒剂,研究其对玉米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心叶保护效果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心叶初期以人工撒施方式,按300、450、600 g/667 m2剂量施药后7 d,G033A微型颗粒剂对害虫的防效分别为71.62%、77.18%和81.54%,PS3微型颗粒剂的防效分别为75.00%、83.73%和86.91%;G033A微型颗粒剂对玉米心叶保护效果分别为59.42%、68.86%和71.72%,PS3微型颗粒剂分别为65.08%、72.64%和75.50%,持效期均可达14 d。心叶末期以无人机撒施方式,按照1、1.5、2 kg/667 m2剂量施药后7 d,G033A微型颗粒剂对害虫的防效分别为76.90%、81.22%和86.02%,PS3微型颗粒剂分别为81.71%、84.89%和89.20%,药后14 d防效均开始下降;挽回产量损失率G033A微型颗粒剂分别为5.17%、7.07%和9.09%,PS3微型颗粒剂分别为5.56%、7.47%和9.57%。相对于可湿性粉剂,微型颗粒剂产品持效期更长、防治效果更好;相同剂量处理下,药后7、14 d,PS3微型颗粒剂防效均高于G033A微型颗粒剂。G033A和PS3微型颗粒剂防治玉米鳞翅目害虫较好,可有效挽回产量损失,人工撒施推荐剂量均为300~600 g/667 m2、无人机撒施推荐剂量均为1~2 kg/667 m2。  相似文献   
37.
为明确安徽省不同生态区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田间种群对不同转Bt玉米的敏感性,于2020—2021年采用饲料药膜法比较不同地理种群对Bt蛋白Cry1Ab和Cry1F的敏感性。结果显示, 2020年, Cry1F蛋白对草地贪夜蛾各地理种群的活性普遍好于Cry1Ab蛋白, Cry1Ab蛋白对无为、埇桥、太和及长丰种群的LC50分别为537.60、 484.84、 474.18和93.37 ng/cm2,而Cry1F蛋白对这4个种群的LC50分别为274.74、 48.52、 44.44和10.64 ng/cm2,均低于Cry1Ab蛋白; Cry1F蛋白仅对宿松种群的LC50 (61.81 ng/cm2)略高于Cry1Ab蛋白 (LC50为54.97 ng/cm2)。2021年, Cry1Ab蛋白对无为、太和及长丰种群的LC50分别为235.62、 107.76和26.33 ng/cm2,与202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56.17%、 77.27%和71.80%;而Cry1F蛋白对这3个种群的LC50分别为236.84、 76.88和24.85 ng/cm2,与2020年相比, Cry1F蛋白对无为种群的LC50下降了13.79%;而对太和及长丰种群的LC50分别上升了73.00%和133.55%。表明Cry1Ab和Cry1F蛋白对草地贪夜蛾各地理种群均具有一定活性,可用于草地贪夜蛾的防治。  相似文献   
38.
采用室内土壤培养和玉米幼苗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改性尿素施用后的氨挥发量及其对土壤无机氮和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表施改性尿素比表施普通尿素的氨挥发量显著减少,从而降低氮素的损失;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含水量越大,氨挥发量越低。(2)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能够抑制土壤硝化作用,使NH+4-N能较长时间存在土壤中,从而减少NO-3-N的损失;在一定范围内,DCD施用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好。(3)土壤pH值与铵态氮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与硝态氮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与无机氮呈多项式相关。因此,改性尿素能够显著减少氨挥发量,抑制土壤硝化作用,从而降低尿素的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39.
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苗期大豆、玉米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试验共设9个处理,分别在前茬作物为大豆、玉米和大豆-玉米混作的土壤上种植大豆、玉米和大豆-玉米混作。结果表明,①与大豆-玉米轮作相比,大豆连作降低了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玉米连作降低了脲酶活性而提高了过氧化氢酶活性,三种种植方式下蔗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②与大豆-玉米混作相比,大豆连作和玉米连作都降低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提高了根际土壤蔗糖酶的活性,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不明显。在前茬为玉米的土壤处理中,大豆-玉米混作的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单作大豆和单作玉米的处理。③大豆连作和玉米连作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高于大豆-玉米轮作。在前茬为玉米的土壤处理中,大豆-玉米混作的土壤微生物量氮显著高于单作大豆和单作玉米的处理。④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量氮及其碳氮比都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因此,不同的种植方式能够影响大豆和玉米的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但变化规律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温度和光照对生物操纵和水生植被植物恢复的影响,将选择铜绿微囊藻、大型溞和金鱼藻分别作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沉水植物的代表,将其在含有11mg/L的氮浓度和不同磷浓度(0.2、0.5、1.0、1.5mg/L)的培养液中共培养,研究不同温度(15、20、25、30℃)和光照强度(1000、2200、3400、4500lx)对藻-溞-草三者共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生物操纵和水生植被物恢复影响显著。温度为15℃时,磷浓度的改变对控藻效果的影响不大,但金鱼藻的增长率较其它温度时低,磷浓度在0.2~1.5mg/L时,金鱼藻的增长率均高于铜绿微囊藻;温度介于20~25℃时,大型溞的增长率比较大,生物操纵效果较好,且磷浓度为0.2mg/L的磷浓度时对金鱼藻的生长最有利,控藻效果较好;30℃时,大型溞增长率最较小,在此温度下,且当磷浓度达到1.5mg/L时,铜绿微囊藻出现正增长,此时不能有效控制铜绿微囊藻。光照强度介于1100~2200lx时,所有磷浓度下金鱼藻和大型溞的增长率都高于铜绿微囊藻,控藻效果明显;光照强度介于3400~4500lx时,磷浓度对生物操纵和水生植被恢复的影响要高于光照因素,且磷浓度在0.2~0.5mg/L时控藻效果好,更有利于恢复水生植被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