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3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粤港地区红树林害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广东省及香港特区红树林采集到害虫种类26种,其中15种为首次报道的危害红树林的害虫,广州小斑螟、柑橘长卷蛾、桐花毛颚小卷蛾、荔枝异形小卷蛾和白缘蛀果斑螟5种害虫对白骨壤、桐花树和木榄造成严重危害。此外,对主要害虫林间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2.
桉树枝瘿姬小蜂对苗圃不同枝树品系袋苗的感虫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目前广东省推广面积较大的12种桉树品系袋苗,进行桉树枝瘿姬小蜂感虫性的选择性测定和强迫性测定.结果表明DH201-2虫瘿数量极显著高于其它桉树品系,广林9、32-29、W5、雷林11、广州1号、184、186、雷林17、U6、石岭1号和邓恩桉桉树品系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  相似文献   
23.
湿地松粉蚧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湿地松粉蚧是广东省继松突圆蚧、松材线虫之后,近年出现的又一松树害虫。该虫严重为害湿地松松梢,造成春梢难以抽长、针叶难以伸长,并伴随有煤污病的暴发;秋季,造成老针叶大量枯死、脱落。该虫1年3~4代。4—5月份林间虫口密度极大,7—9月份林间虫口量明显受抑制,下半年林间虫态不整齐,以中龄若虫在老针叶束内越冬。已采集到6种捕食性天敌.在湿地松种子园,用40%氧化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各1 000倍的混合液进行喷雾,可减轻湿地松粉蚧对湿地松的危害.  相似文献   
24.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是松树的一种严重害虫,以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在松针基部吸取汁液而造成为害。目前其分布仅限于日本的冲绳、台湾、香港、澳门和广东。广东于1982年首次发现,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的珠海、斗门、台山、中山、新会、番禺、博罗、东莞、宝安、深圳、惠阳、惠州、惠东、紫金、海丰、增城等19个县市。至1986年9月发生面积已达471万亩,其中严重受害121万亩,且发生面积逐年增加。为寻找抗虫树种,制订防治措施和给造林更新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1984年以来,我们对15种松树进行了接虫观察试验。现将3年的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5.
十五种松树对松突圆蚧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均可寄生在试验的十五种松树上,其中以马尾松和裂果沙松受害严重,卵果松、卡锡松、晚松和湿地松有明显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26.
陆河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现状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目前陆河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严峻形势与防控现状,指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检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进行探讨,并提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
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发生规律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鉴别特征和危害症状进行描述。测定结果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为聚集分布,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在树干和侧枝上的种群聚集度大于叶片,树干和侧枝上的种群扩散系数C、负二项分布k值、扩散指数I§、平均拥挤度m^*、L指数(个体群的平均大小)分别为46.2065,0.2811,3.5294,57.9134和58.9111,叶片上则分别为7.0401,0.9949,1.9996,9.0574和7.0500。虫瘿平均长度0.32cm,平均宽度0.22cm,平均大小0.0901cm^2。虫瘿数量和羽化孔数量主要分布在树冠枝条的上层;不同无性系桉树上的虫瘿数量在不同部位上存在差异,广林9主要危害枝条、巨桉主要危害叶片;在叶片的虫瘿数量差异上,广林9主要危害叶柄,巨桉则同时危害叶柄和中脉;已发现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天敌寄生蜂——长尾金小蜂。  相似文献   
28.
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是红树林木榄+桐花树群落上的重要害虫,在广东省局部区域的红树林保护区,已经对木榄造成严重危害。白缘蛀果斑螟1年完成4代,第1至第3代虫历时48~66d,越冬代历时180d;荔枝异形小卷蛾1年完成5代,第1至第4代虫历时39~44d,越冬代历时188d。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幼虫均危害木榄的花萼和胚轴,荔枝异形小卷蛾能够迁移到桐花树上危害桐花果实。在木榄+桐花树群落上,白缘蛀果斑螟成虫占54%,荔枝异形小卷蛾成虫占46%。林间世代重叠,以幼虫和蛹越冬。在4月下旬~5月中旬,受害花萼和受害胚轴数量有一个高峰期,而7月上旬-10月中旬,则有一个明显的低值期。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种群数量消长规律与受害花萼和受害胚轴的数量变化规律成正相关,前者同样也出现一个高峰期和一个低值期。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与捕食性蜘蛛数量的比例为1:0.30,捕食性蜘蛛的捕食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9.
外来有害生物--刺桐姬小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刺桐姬小蜂属外来有害生物,在我国大陆首次发现,已被列为我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该虫生活周期短,生殖力很强,每个月可完成1代,并且世代重叠严重,已对深圳、珠海、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地区及福建厦门和海南三亚等地的刺桐属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30.
外来入侵害虫桉树枝瘿姬小蜂在中国的风险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程序,从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受害栽培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在中国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综合风险值R为2.16,为高度危险,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