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31个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无性系为材料,采用2因素(水分、养分)3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水肥胁迫3个月、6个月和9个月的尾叶桉苗木树高、地径、冠幅和SPAD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不同性状在不同水肥处理下差异显著,表明水分、养分和水分与养分互作会影响生长性状和SPAD值。生长性状和SPAD值大多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无性系间叶片SPAD值、树高、地径、冠幅均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不同无性系具有不同的抗性能力。通过对树高、地径、冠幅和SPAD基因型值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7个表现优良的无性系分别为29、18、20、27、30、21和25,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出可用于草莓的抑茵保鲜的可食性果蔬保鲜抗菌膜.[方法]先用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分别提取大黄、地榆、丁香和肉桂,然后进行中草药抑茵试验探索其对草莓灰霉菌的抑菌效果;再以膜的力学性能、吸水率、水蒸气透过率以及抑菌性能为依据,分别确定海藻酸钠的浓度、交联剂的种类、交联剂溶液的浓度、交联时间和丁香与海藻酸钠的比例;最后,将可食性抗菌膜处理草莓后,分别测定草莓腐烂率、失重率、呼吸强度和维生素等指标的变化,来探索抗茵膜的保鲜效果.[结果]试验表明,丁香和肉桂具有广普抑菌性,其中丁香的抑菌性最佳,尤其对草莓灰霉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海藻酸钠的浓度为2%,交联剂为4%的CaCl2、交联20 min以及丁香与海藻酸钠比例为7:43时抗菌膜具有最佳的物理和抑菌性能;保鲜组草莓烂果率、失重率、呼吸强度和维生素等指标的变化速度均低于空白对照组,保鲜效果较好,草莓在室温下能保存3d,比空白对照组能延长保存2d.[结论]可食性果蔬保鲜膜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保鲜效果好、易降解、可食用、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果蔬保鲜膜.  相似文献   
13.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是我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珍贵阔叶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生态效益。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壮苗培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以椰糠、泥炭土、珍珠岩为基础基质,以黄心土为对照,比较16种不同配比基质配方下红锥苗木的生长性状与根系指标,结果显示:轻基质配方11(泥炭土:椰糠:珍珠岩=5:3:2),1(泥炭土:椰糠:珍珠岩=10:0:0),13(泥炭土:椰糠:珍珠岩=4:4:2)的苗高、地径、根长及细根分枝等指标明显高于以黄心土为栽培基质的苗木,且这几类基质的壮苗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黄心土(P < 0.05),说明这几类轻基质配方在提高苗木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木棉 Bombax ceiba 和美丽异木棉Chorisia speciosa混合种子,在0、4、和8℃条件下贮藏135d,每隔45 d测定一次种子场圃发芽率和活力指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法(TTC法)测定种子的初始和贮藏135 d的生活力。结果如下:木棉种子在相同贮藏温度条件下,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种子活力逐渐下降,贮藏135 d后种子发芽率在8.33%以下,基本失去发芽能力;美丽异木棉种子在不同温度下,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没有显著差异,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种子发芽率为新鲜种子发芽率的67.46%以上;利用TTC染色法(1.0%浓度)能反映出木棉的种子生活力;木棉种子0℃贮藏90 d发芽率好于4和8℃,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TTC染色法检测木棉的种子生活力;美丽异木棉种子0、4、8℃贮藏135 d的发芽率差异很小,0℃贮藏发芽率和活力指数较优。  相似文献   
15.
‘广东含笑’(Michelia guangdongensis) 四季常绿,树形优美,芽、嫩枝、叶柄、叶背均密被红褐色平伏短柔毛,具极高的观赏价值,是新优珍稀观叶乡土树种,已在华南和华东等地区引种应用。本研究综述了‘广东含笑’的形态特征、生态分布、遗传距离、光合生理、苗木繁育、杂交育种、园林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探讨了天然种群、致濒机理和群体遗传多样性等研究,创建杂交育种目标培育优良新品种、构建良种壮苗繁育技术体系、加快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为该物种保护和新优观赏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6种中草药醇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无水乙醇制备26种中草药的醇提液,然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抑菌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好的中草药。[结果]大黄、甘草、长青叶、独活和山萸肉的醇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大黄的抑菌效果最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1.9 mg/ml;其次为长青叶提取液,其MIC值为250 mg/ml。[结论]大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为园林观赏植物,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通过探究其适生区分布可为科学引种栽培和资源有效利用提供依据,因此研究基于854个美丽异木棉的自然分布点数据和26个环境因子数据,选择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对美丽异木棉在中国的适生区分布进行预测,并探讨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AUC训练集和测试集平均值均为0.9以上,表明模型的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美丽异木棉适生区范围主要集中于我国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福建省南部和云南省南部、四川盆地南部、台湾沿海等地区,总面积为60.2 km2。由模型结果可知,影响美丽异木棉适生区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最冷月最低温和年平均降水量,最冷月平均气温5℃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 500~2 500 mm的地区最适合美丽异木棉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对水肥单、双因素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为桉树抗逆育种提供思路和分子基础。【方法】以无性系ZQUA44为试验材料,设3个水肥胁迫处理和1个对照(CK)。水肥双因素胁迫:20%~40%田间持水量,基肥[钙镁磷肥(CMPF) 250 g];水分单因素胁迫:20%~40%田间持水量,基肥(CMPF250 g+复合肥150 g);养分单因素胁迫:60%~80%田间持水量,基肥(CMPF 250 g);CK:60%~80%田间持水量,基肥(CMPF 250 g+复合肥150 g)。水分单因素胁迫和对照在种植2个月后施尿素100 g,8月份施复合肥150 g,第2年春天施复合肥100 g。对受胁迫处理的尾叶桉进行生长指标测定,并取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随机选择4个具有不同表达模式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可信度。【结果】3种胁迫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尾叶桉的生长发育,胁迫处理下尾叶桉各项生长指标多显著低于对照。水肥双因素胁迫、水分单因素胁迫和养分单因素胁迫处理共得到5 547个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有2 585、1 472和1 490个差异表达基因,各有1 195、222和665个基因表达上调和1 390、1 250和825个基因表达下调;3种胁迫处理分别获得155、75和108个基因编码转录因子。水肥单、双因素处理的差异表达基因均显著富集在苯丙烷的生物合成路径中。qRT-PCR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测序结果可信。【结论】尾叶桉在3种胁迫处理下的转录变化具有明显的普遍性和特异性,综合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比单独胁迫的影响更大,不同胁迫条件下植物可能具有不同的响应方式。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园林几何式的造园思想与逻辑充分体现在绿篱的景观设计中。西方园林中绿篱的应用经过一种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运用几何手法对空间进行整合,并以绿篱为基本骨架的空间营造特色。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及巴洛克时期,绿篱成为展示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罗马美第奇庄园中视线和空间关系的分析,详细剖析了绿篱在空间营造中的作用,并指出中西方园林在设计思想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木棉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观赏植物,研究不同时期花蕾和花朵的花瓣基因表达差异,揭示花色变异的遗传调控机制,为建立花色定向育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木棉不同发育时期深红色花和黄色花的花瓣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 HiSeqTM 4000开展转录组测序;分别采用DESeq2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进行差异表达基因鉴定和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  测序共获得75 190个单基因,4 772个单基因能被公共数据库注释;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基因主要富集在基本功能预测、信号转导机制和转录后修饰、蛋白折叠、分子伴侣等通路。共获得不同时期差异表达基因10 397个,显著富集在29个生物学通路,主要包括光合作用、代谢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等。其中,参与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有72个,参与类胡萝卜素、黄酮类生物合成通路和苯丙氨酸代谢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25个,这些通路和基因均与花青素的生物合成相关;另有4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甜菜碱的生物合成通路中。qRT-PCR数据验证了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  结论  (1)光合作用、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黄酮类生物合成、苯丙烷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及能量代谢等通路相关基因可能参与花瓣的发育过程。(2)黄酮类生物合成通路相关基因在深红色花发育的花蕾中期与花朵期显著高表达,可能是花色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3)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通路的关键合成酶基因的部分家族成员在黄色花发育的花蕾期和花蕾中期显著高表达,可能是导致花色呈现黄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