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空气受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植物在净化空气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可作为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从城市空气污染物主要类型及来源出发,根据城市植物的受害症状及生理生化性状变化、植物对污染物的抗性程度及抗性等级划分标准等方面,对耐城市空气污染的植物评价进行综述,并展望增强植物耐污染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养殖环境对樱桃谷鸭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质健康、体重中等的1日龄樱桃谷鸭400羽,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00羽/组。实验组禽舍不清洁、不消毒、自然通风;对照组禽舍定期清洁、常规消毒,采用排气扇通风换气。定期检测两组鸭舍内空气载菌量、氨气浓度、生产性能指标、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清中皮质酮含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21日龄~49日龄,气载需氧菌及真菌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实验组氨气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实验组生产性能降低(P<0.05)、死亡率增高(P<0.01);胸腺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28日龄~49日龄,实验组血清皮质酮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养殖环境对樱桃谷鸭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具有显著影响,提供良好的饲养设施条件,是健康养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3.
64.
研究哺乳期仔兔死亡原因及其动态变化,是掌握仔兔健康状况,科学制定管理措施,合理配置兽医卫生资源的重要依据。通过仔兔死亡病例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科学反映仔兔生长发育初期的管理状况和疾病谱的变化,有助于生产管理者及时准确地调整饲养管理重点,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一措施,为养兔企业提供有实质意义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5.
乳房炎是奶牛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不仅给奶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且严重影响牛奶的质量。微生态制剂因其安全、绿色,有望替代抗生素而被广泛应用。文章对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制、微生态制剂防制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机理及国内外对微生态制剂防制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6.
5-氨基乙酰丙酸对日光温室油麦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日光温室田间试验ALA叶面喷施和土壤表面喷施以及ALA N叶面施用对油麦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LA以及ALA N叶面施用和土壤表面喷施均明显提高了油麦菜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并改善了油麦菜品质;与对照相比,外源ALA各处理光合速率和产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ALA N叶面施用效果最佳,光合速率和产量分别提高34.7%和41.6%;外源ALA对油麦菜叶绿素含量和品质也有明显地提高和改善,并且ALA N效果最为明显,叶面喷施和土壤喷施ALA次之,但它们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7.
为了研究壳聚糖纳米微粒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细胞活力和一氧化氮(NO)生成的影响,探讨壳聚糖纳米微粒的免疫作用及机制。试验采用中性红吞噬试验法检测不同浓度(3.75,7.50,15.00,30.00μg/mL)的壳聚糖纳米微粒及30.00μg/mL壳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不同浓度(3.75,7.50,15.00,30.00μg/mL)的壳聚糖纳米微粒及30μg/mL壳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壳聚糖纳米微粒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和壳聚糖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壳聚糖纳米微粒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的生成量与对照组和壳聚糖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壳聚糖纳米微粒的浓度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细胞活力和NO的生成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中国李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更好地明晰不同来源中国李栽培品种的多样性、遗传结构差异以及与同域近缘种的关系,将有利于明确中国李驯化扩散历程以及近缘种在栽培驯化过程中的作用,促进中国李地方品种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利用均匀分布于基因组的22对SSR分子标记,采用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对48份种质进行基因分型,其中包括38份不同来源的中国李种质、10份变异类型或近缘种。通过GenAlEx 6.41软件评估22对SSR引物的多态性,对参试种质按不同来源分析遗传多样性;利用NTSYS-pc 2.1软件构建48份材料的树状聚类分析图;并根据贝叶斯模型的Structure 2.2软件分析不同居群间的遗传结构差异。结果 基于48份供试材料的数据,22对SSR引物等位变异范围为3—21个,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13.54个;总共检测到298个等位变异,其中有51.8%的等位变异属于稀有等位变异。在不同居群间进行比较,根据平均有效等位变异(Ne)、平均Shannon’s多样性指数(I)、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可以看出,南方品种群的多样性最高,其次为东北品种群;而杏李的多样性最低,且明显低于华北品种群。通过分子方差分析,认为中国李的多样性有69%的遗传变异来源于居群内,仅有31%的遗传变异来源于居群间。基于遗传分化系数和Nei’s遗传距离的数据比较,认为不同居群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同时不同地理来源种质间存在适当的基因交流。树状聚类分析暗示国外育成品种与我国南方品种群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华北品种群与杏李关系密切;东北品种群与乌苏里李关系紧密。群体结构分析可以将栽培中国李种质资源划分为南方小果脆肉品种群、南方大果品种群(包括国外育成品种)、华北品种群和东北品种群。结论 我国南方地区中国李的多样性最为丰富,按东北品种群、国外品种群、华北品种群顺序依次降低。东北品种群为了提高适应性融入了乌苏里李基因;杏李是从华北品种群中高度驯化后的特化类型,且该类型通过无性繁殖保存了其高度杂合性状态。我国南方江浙地区的大果型种质对国外育成品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
一九八一年,辽宁省科委会同省农办、省农科院等单位组织安排了包括粮食、油料、果树、蚕业、棉花、水产、林业、农机等十项农业技术开发试验。试验面积为25.1万亩,其中包括花生、棉花地膜覆盖高产试验1.3万亩;水稻、大豆良种良法大面积高产试验12.2万亩;玉米农机农艺结合高产试验4万亩;柞蚕高产稳产试验1万亩(蚕场);杨树速生丰产试验0.1万亩;人工合成性外激素防治梨小食心虫大面积开发试验52.7万株;扇贝人工养成技术开发试验100台筏。另一项是软科学,即关于农业技术开发政策的研究。这十个项目分别由十个农业科研所承担,试验田分布在全省28个县(区),有130多名省、市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下乡蹲点,开展农业技术开发研究。 通过一年的试验,这十项农业技术开发研究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70.
线虫和桡足类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种。对长海县某典型海域底栖沉积物采样、调查,分析沉积物样品中的自由线虫和桡足类。结果表明,该海域不同采样点之间的线虫与桡足类的生物种群,数量,分布均存在差异。五个采样点的线虫和桡足类在春季的平均生物量为11.02ind/mL,夏季平均生物量为166.04 ind /mL。春季五号采样点的线虫和桡足类生物量最多,为22.4 ind /mL,一号采样点最少,为1.6 ind /mL。夏季,五号采样点的线虫和桡足类生物量最多,为229.2 ind /mL,一号采样点最少,为93.5 ind /mL。结果表明从春季到夏季每个采样点的线虫和桡足类的生物量均有所增加,春季和夏季两个季节的线虫和桡足类的优势体长区间为500-1500um。初步判断这些差异与季节,环境等因素存在关系,可为该地区的底质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