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7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1.
安吉白茶特异性状的生理生化本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成浩 《茶叶科学》1999,19(2):87-92
安吉白茶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春季发芽时新梢嫩叶叶色的可逆性白化现象, 在白化过程中新梢的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和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研究表明, 安吉白茶是一个温度敏感的自然突变体, 其白化表达的温度阈值在20 ~22 ℃之间, 但该温度仅在芽萌发初期发挥作用; 其正常复绿的启动温度在16 ~18℃之间。叶片白化期的主要生理生化变化是叶绿体膜结构发育发生障碍, 叶绿体退化解体, 叶绿素合成受阻, 质体膜上各种色素蛋白复合体缺失, 导致了叶色的变化; RuBP羧化酶的大、小亚基含量及酶活性下降, 同时伴随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升高, 终因叶绿体不能继续发育, 多余的可溶性蛋白水解, 导致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文中对其返白机理进行了讨论, 认为该温度敏感型突变体的突变很可能是由核基因或核质互作控制的。  相似文献   
32.
利用盆栽沙培法,研究了铁观音、福鼎大白茶、黄旦等6个基因型茶树对氮素浓度的响应差异。试验表明:(1)在低氮胁迫下茶树株高、根干重、地上部重、叶片SPAD值等显著降低;茶树根重、根冠比与茶树总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2)不同基因型茶树对氮素吸收利用能力差异较大,其中福鼎大白茶、春闺属低氮高效基因型。(3)低氮胁迫下,茶树根冠比显著增加,铁观音根冠比的变异幅度最大,为20.97%;基因型对茶树根冠比具有决定作用,不同基因型茶树根冠比的差异很大,如铁观音仅为0.71,春闺为1.81。(4)在低氮条件下,根冠比与叶片SPAD值可作为筛选耐低氮茶树品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3.
分析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和构建茶树品种分子指纹图谱对茶树育种、品种鉴别、品种权益保护、苗木纯度检测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SSR标记对28份无性系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和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22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56个,平均每对引物产生2.55个;共检测到97个基因型,平均每对引物所扩增的基因型有4.41个,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79~0.709,平均0.527,表明SSR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42~0.973之间,平均为0.797,表明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基础较窄。根据SSR标记特点,将SSR引物扩增统计的“0”、“1”转换成基因型,通过不同基因型组合,构建了云南无性系茶树品种的分子指纹图谱,使每个品种都获得了1个22位数的指纹图谱号码,进而可将不同品种完全区分鉴别。  相似文献   
34.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a AT)是与碳氮代谢相关的一种重要酶类。采用反转录PCR的方法克隆了茶树Cs Ala AT1的c 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 747 bp,包含一个完整的ORF(1 626 bp),编码541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分子量为59.4 k D,理论等电点(p I)为5.82。同源比对结果表明,Cs Ala AT1含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亚家族保守的辅酶磷酸吡哆醛结合位点,其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 Ala AT1蛋白的相似性为84%。二级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由α-螺旋(40.67%)、无规则卷曲(29.57%)、β-折叠(13.68%)和延伸链(16.08%)组成,定位于线粒体,不含信号肽与跨膜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发现Cs Ala AT1在茶树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Cs Ala AT1基因表达对氮素的响应研究表明,成熟叶中Cs Ala AT1受氮素诱导上调表达,高浓度(1 mmol·L-1 NH4NO3)氮素的诱导效应比低浓度(0.1 mmol·L-1 NH4NO3)氮素诱导效应更强烈;在根中,处理24 h后,高氮诱导Cs Ala AT1上调表达,低氮诱导Cs Ala AT1下调表达。  相似文献   
35.
 在植物细胞中咖啡碱的核心合成途径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核苷→7–甲基黄嘌呤→可可碱→咖啡碱,即3次顺序甲基化反应和1次核糖水解过程。目前已经从茶树等植物中分离出催化上述甲基化反应的酶,并克隆得到编码这些酶的基因。在此基础上,利用RNAi干扰和农杆菌介导法等技术,已成功培育出低咖啡碱饮料作物茶树和咖啡以及能合成咖啡碱的烟草和菊花植株。  相似文献   
36.
基于定义变量的PLS法鉴定新茶和陈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当年新茶及其在室温条件下陈化处理1年后的陈茶进行HPLC分析,分别获得了其色谱峰,利用其峰面积数据(变量X)结合通过对新茶和陈茶分别人为定义的一个新数值(变量Y),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建立了预测模型,通过量化的模型计算得到的预测值与新茶和陈茶的临界值的比较实现了新茶和陈茶的精确鉴别,对2006年生产的120个定标样和38个外部未知茶叶样品的鉴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7.37%,同时对2007年生产的14个新茶样本的判别准确率也达到了92.8%。  相似文献   
37.
茶叶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大多是以香气前驱体的形式存在,而其中又以葡萄糖苷为主。这些以葡萄糖苷形式存在的香气物质在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酶解释放出挥发性的香气物质,各种香气物质以不同的浓度组合就构成了茶叶所特有的香气品质。本文着重阐述茶叶中β-葡萄糖苷酶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38.
 研究六堡茶散茶和砖茶(2006年产)的主要功能化学成分的含量及其光谱学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及色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六堡茶的理化特性,六堡茶散茶和砖茶的主要化学功能成分分析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9.81±0.073)和(2.37±0.011)mg/g,未检测出茶氨酸;水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8.45±1.03)和(47.55±1.19)mg/g;游离蛋白质含量为13.28±0.53)和(11.41±1.71)mg/g;没食子酸含量分别为:(4.24±0.063)和(2.37±0.011)mg/g;咖啡碱含量分别为:(28.30±0.10)和(29.28±0.059)mg/g;茶多酚含量分别为:(131.09±8.41)和(95.61±0.58)mg/g,儿茶素类单体分别有8和7种检出,并分析了其含量;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335.68±9.22)和(305.22±7.76)mg/g。用L*a*b*表色系分析了六堡茶和普洱茶茶汤的色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六堡茶茶汤在205nm和272nm处近有特征吸收峰。得出结论:六堡茶的理化特性呈现典型的黑茶特征。  相似文献   
39.
在分析用前期平均气温作为温度因子的统计模型的不足的基础上,研究以按拱坝设计规范计算出的坝内温度沿水平截面厚度方向的平均温度和线性温差作为温度因子来建立的统计模型(TMTD统计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在预报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0.
为对不同年份和品种原料制作的大佛龙井茶的品质情况有更明确的了解,利用HPLC测定了3个不同年份、7个不同茶树品种原料生产的大佛龙井茶样本中的儿茶素单体含量及其组成情况,并与西湖龙井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生产的大佛龙井茶的儿茶素组成总体上没有明显差别;不同品种原料制作的大佛龙井茶的儿茶素组成有较明显的差异。相似度分析表明,同一茶树品种原料制作的大佛龙井茶与西湖龙井茶之间的相似度高于不同品种分别制作的大佛龙井间的相似度。试验结果为大佛龙井茶的品质管理和大佛龙井茶生产中的品种选用与搭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