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择健康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8头,按照胎次、产奶量、泌乳日期一致原则,均匀分成4组,试验各组基础日粮相同,就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赖氨酸对乳牛产乳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0添加组)不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PLys)、试验Ⅰ组添加10g/(头·d)、试验Ⅱ组添加20g/(头·d)和试验Ⅲ组添加30g/(头·d)。试验结果显示:经过饲喂后,试验各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显著提高;试验Ⅲ组和试验Ⅱ组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试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乳蛋白含量有所提高,其中试验Ⅲ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乳成分指标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以青贮玉米、玉米秸秆和苜蓿为主要粗饲料来源,通过研究日粮不同SC∶NSC比例对体外批次VFA产量、产气量和pH值的影响,确定既可维持奶牛瘤胃健康同时又能保持较高生产性能的适宜日粮SC∶NSC比例,为奶牛日粮合理配制及日粮适宜SC∶NSC比例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SC∶NSC在0.59~0.70范围内,体外培养液发酵相对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择健康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8头,按照胎次、产奶量、泌乳日期一致原则,均匀分成4组,试验各组基础日粮相同,就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赖氨酸对乳牛产乳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0添加组)不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PLys)、试验Ⅰ组添加10 g/(头·d)、试验Ⅱ组添加20g/(头·d)和试验Ⅲ组添加30 g/(头·d).试验结果显示:经过饲喂后,试验各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显著提高;试验Ⅲ组和试验Ⅱ组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试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乳蛋白含量有所提高,其中试验Ⅲ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乳成分指标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国有林场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推进,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基础设施落后等严重影响着国有林场的发展。该文概述了鄂尔多斯国有林场发展现状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重分形的半干旱区弃耕农田土壤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农田弃耕后土壤质量演变特征,在阴山北麓中段农牧交错区内选择当年耕地、弃耕1 a、2 a、3 a、4 a5种类型土地进行研究,测定弃耕农田0~80 cm层土壤颗粒特征和有机质含量,基于多重分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土壤粒径分布与有机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砂粒含量与多重分形参数(D_0、D_1、α_0)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有机质成极显著负相关;研究区内土壤随着砂粒含量的增加,土壤粒径分布范围逐步变宽,分布越离散,土壤向粗粒化方向演替。随着弃耕年限的延长,表层(0~10 cm)土壤表现出黏粒、有机质含量呈一致减少趋势,黏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可以考虑用黏粒含量反应土壤有机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灌木在沙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采用埋袋法对毛乌素沙地臭柏、油蒿群落细根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柏细根在分解前期,N、Ca、Mg元素的含量逐渐升高,P、K元素含量则逐渐降低;虽然油蒿细根分解过程中的各元素含量变化规律与臭柏细根相似,但臭柏细根分解过程中各元素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油蒿较大,尤其P、K元素在油蒿分解初期含量降低最快。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快饲料生产技术推广和提高食草家畜的营养水平,内蒙古杭锦后旗草原站于2009年引进7个品种的玉米进行品种对比试验,分别为青贮67、金刚50、青贮2号、兴贮1号、金岭7号、金岭10号、金岭14号。结果表明,兴贮1号每667m2鲜草产量最高,但GI值较低。金岭系列产量和GI值都表现较好,适合在典型河套灌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快饲料生产技术推广和提高食草家畜的营养水平,内蒙古杭锦后旗草原站于2009年引进7个品种的玉米进行品种对比试验,分别为青贮67、金刚50、青贮2号、兴贮l号、金岭7号、金岭10号、金岭14号.结果表明,兴贮1号每667 m2鲜草产量最高,但GI值较低.金岭系列产量和GI值都表现较好,适合在典型河套灌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增加天然草原面积和调整人工饲草料地的种植结构及规模,来增加饲草产量,以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达到荒漠草原区饲草料供给平衡。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放牧方式下大赖草对放牧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大赖草的植株高度、分蘖节节间距地面距离在全天放牧方式下最高,夜间放牧方式下株高和蘖位最低;放牧结束时叶表皮细胞面积、叶肉细胞密度在夜间放牧方式下最大。不同放牧方式下大赖草的叶片内部形态变化规律有所差异,但随着放牧时间的推移,叶表皮角质层厚度、叶肉细胞宽度均呈增加趋势,远轴面叶表皮细胞面积均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