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5篇
林业   134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中国南方马尾松立木生物量模型研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开展全国森林生物量监测和评估,建立适合较大区域范围的通用性立木生物量模型将成为必然趋势。以中国南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立木生物量为对象,对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通用性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线性和非线性立木生物量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型要优于线性模型;然后,对一元、二元与多元非线性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模型中增加树高、冠幅等因子对预估精度的提高相当有限,仅用胸径作为预估因子的一元模型已经解释了生物量变动的95%以上,可以用于大尺度森林生物量的估计;最后,对地下生物量的估计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地下生物量实测样本只是地上生物量实测样本的子样本时,合适的做法是利用子样本建立根茎比模型,再结合利用大样本建立的地上生物量模型来联合估计地下生物量。本研究建立的中国南方9省区马尾松地上生物量模型的预估精度达到95%以上,地下生物量模型的预估精度也接近90%,可以用于该区域的马尾松生物量估计。  相似文献   
102.
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树种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共生关系。以数学方法为手段,通过进行合理假设和建立动态模型,对森林生态系统中针阔树种的共生关系进行分析;并利用模拟范例,求出共生共存的平衡点状态,对平衡点进行稳定性分析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之间能否共生共存,取决于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竞争压力越大,不同树种就可能难以共生而导致某一树种逐渐消亡;竞争压力越小,能够共生的可能性就越高,整个生态系统在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生物量就越大;两类树种能够共生时会存在平衡点,而且平衡点是渐近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发生发展都会逐渐向平衡点靠近,并最终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3.
关于森林资源年度监测总体方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年度监测是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的重要主题。基于我国森林资源清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森林资源清查与监测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出了国家森林资源年度监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以及调整现行体系的目标方案和过渡方案,并对年度监测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可为第十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优化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4.
利用西藏自治区2006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天然云杉林实测样地资料,通过构建非线性联合估计模型系统,研究建立了天然云杉林总消耗率、枯损率、采伐率三者一致兼容的估测模型,为西藏天然云杉林的消耗量估测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类似模型的研建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5.
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指标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开展全国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的实际需求出发,研究提出了包括森林状况、湿地状况和土地退化状况3个指标组的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了综合监测方法与综合评价方法,为我国开展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6.
近自然森林经营是提高我国森林质量的可行途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尽管我国森林资源数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存在着森林质量较低、人工林树种单一等问题。由于继续增加森林面积的潜力有限,我国发展森林资源的重点应该从面积的增加转移到质量的提高上来。起源于德国的近自然林业理论,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用它来指导我国的森林经营实践,可以兼顾森林三大效益,平衡林业利益分配,有利于提高森林整体质量。应该调整和改进我国现有的森林经营模式,对天然林实施择伐经营和结构调控,对人工林进行近自然化改造,从而不断提高森林质量,逐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7.
利用2021年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北京市样地数据及相关资料,基于“1/5+4/5”联合估计方案,提出回归抽样估计和回归模型预测2种基本估计方法;同时还针对部分省份存在多个副总体和加密样地等特殊情况,提出了采用分层抽样和联合估计方法产出年度数据,并以北京市森林蓄积量估计为例,以4套方案开展计算。结果显示,基于老样地估计的2套方案,全市森林蓄积量估计精度均在92%以上,其中方案2(基于回归模型预测)的总体抽样精度从方案1(基于回归抽样估计)的92.87%提高到93.87%;采用加密新样地和老样地联合估计的2套方案,全市森林蓄积量估计精度均在94%以上,其中方案4的总体抽样精度从方案3的94.24%提高到94.65%。研究表明:采用回归抽样估计和回归模型预测2种基本方法对当年未调查样地进行数据更新的方法,在实践中是完全可行的;综合利用回归抽样估计、回归模型预测、分层抽样方法和联合估计方法,可以解决存在副总体和加密样地等不同情况下的年度数据产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8.
利用福建省杉木、马尾松、阔叶树3个树种组的林分蓄积量表,研究建立了对应的林分蓄积量模型,既为福建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提供了方便的计算手段,又为其他单位研建林分蓄积量模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9.
内蒙古主要树种组立木胸径生长率模型研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内蒙古自治区2013年清查的12万株保留木前后期实测胸径数据,分内蒙地方和内蒙森工2个建模总体,建立了各个树种组的立木胸径生长率模型。对内蒙地方建模总体中分布范围较广的树种组,利用哑变量建模方法,建立了适用于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胸径生长率模型。结果表明,利用各个树种组的胸径生长率模型预估林木的后期胸径时,绝大多数树种组的确定系数R2能达到0.96以上,平均预估误差MPE在1%以下。所建胸径生长率模型可为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清查外业调查时判定林木胸径生长量是否过大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10.
青海省林木胸径生长量与生长率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青海省2013年清查的4万多株保留木前后期实测胸径数据,分析了林木胸径生长量、比率和生长率模型外在表现和内在本质的异同,并建立了4个主要树种组的立木胸径生长率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林木胸径生长量、比率和生长率模型只是反映林木生长信息的不同数学表现形式,尽管各类模型的统计指标存在很大差异,但用于胸径生长量及期末胸径预估时,不同模型之间的差异很小。当用于建模的样木数量很大且分布极不均匀时,可将相同胸径的样木进行合并处理、采用平均数建模,但模型统计指标的计算,应当基于合并前的全部样木数据,而不是合并后的建模数据,否则会对模型的拟合优度给出过高的评价。利用青海省4个树种组的胸径生长率模型预估林木的期末胸径时,确定系数R2能达到0.93以上,平均预估误差MPE均在0.3%以下。所建模型可为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青海省2018年清查外业调查时判定林木胸径生长量是否过大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