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杉苗造林,一般采用一年生实生苗的传统造林方法。造林时受季节和气候所限制,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生产成本高,出材率低。如果采用营养钵移栽杉苗造林(指一年生裸根杉苗移栽在营养钵中,通过人工培育后而成的造林苗木。),  相似文献   
32.
福建省牛流行性腹泻病原—牛轮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牛流行性腹泻病牛的25份(水牛13份、黄牛12份)粪便标本中,用电镜和免疫电镜法检出具有典型牛轮状病毒颗粒的有8份(水牛5份、黄牛3份)粪便标本,在免疫电镜中观察到抗原和抗体形成“架桥”现象。24头牛人工饲喂病牛的无菌粪便过滤液,所发生的临床症状与自然病例是一致的。从试验腹泻的粪便中用电镜法又检出牛轮状病毒颗粒,同时在血清学上也证明是试验牛发病的病原。结果说明1980年福建省发生的牛流行性腹泻的病原是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33.
邱馨月  郅军锐  张涛  曾广 《植物保护》2023,49(2):192-200
为探明外源物质对菜豆植株防御酶活性和西花蓟马取食偏好性的影响。本试验分别采用CaCl2和茉莉酸(JA)进行灌根,研究了西花蓟马取食前后菜豆叶片脂氧合酶(LOX)、丙二烯氧化物合酶(A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并研究了西花蓟马对JA和CaCl2处理后的菜豆植株的取食偏好性。结果表明:不论CaCl2还是JA灌根均可诱导菜豆防御酶AOS、LOX、CAT和SOD活性的上升,其中对CAT活性影响最大,其活性分别上升至对照的2.83倍和3.57倍,但对POD和PPO活性没有影响。西花蓟马取食CaCl2处理的菜豆植株,能诱导LOX、POD和PPO活性分别上升1.40、2.03倍和2.26倍,而SOD活性则被显著抑制。西花蓟马取食JA灌根的菜豆植株能明显诱导POD和PPO活性的升高,二者活性分别是未取食植株的1.67倍和1.45倍,但AOS、LOX、CAT和SOD活性被抑制。西花蓟马2龄若虫取食CaCl2和JA...  相似文献   
34.
为探讨番茄植株受二斑叶螨危害后产生的诱导防御反应对西花蓟马的作用,研究了不同密度(5头/片和15头/片)二斑叶螨危害不同时间(3 d、5 d和7 d)的番茄植株对后取食的西花蓟马体内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取食二斑叶螨危害的番茄叶片后,其体内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和解毒酶[羧酸酯酶(Car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性与取食健康番茄叶片相比有明显的差异。西花蓟马体内SOD活性不论其取食二斑叶螨何种危害密度和时间的番茄叶片均受到明显抑制,在取食二斑叶螨5头/片和15头/片3个危害时间的番茄叶片后,较取食健康番茄叶片分别下降了15.8%、27.7%、14.4%和26.4%、8.8%、17.3%。西花蓟马体内POD、CAT、Car E、GSTs和MFO活性均在其取食二斑叶螨5头/片危害3 d的番茄叶片时最高,分别较取食健康番茄叶片上升了126.4%、17.7%、7.2%、6.7%和17.1%。5种酶活性均随密度的增加和危害时间的延长表现下降趋势,但不同酶活性的变化过程不同。以上结果说明,二斑叶螨取食诱导番茄植株产生了一定的防御反应,并引起西花蓟马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5.
选取淮北土石山区——赣榆区为研究区,通过径流小区法和~(137)Cs核素示踪技术修订EPIC模型,并利用克里金插值技术获取赣榆区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EPIC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淮北土石山区K值的估算,估算值在耕地上波动较大;修订EPIC模型估算K值与实测K值的相对偏差为5.4%,精度较高,适用于淮北土石山区K值的估算;赣榆区K值主要分布在0.032~0.041 t·h·MJ~(-1)·mm~(-1)。4种土类K值平均值:棕壤类为0.034 t·h·MJ~(-1)·mm~(-1),潮土类为0.037 t·h·MJ~(-1)·mm~(-1),砂姜黑土类为0.037 t·h·MJ~(-1)·mm~(-1),盐土类为0.039 t·h·MJ~(-1)·mm~(-1)。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基于福州橄榄主要产区闽侯、闽清国家气象观测站1991~2020年冬季日极端最低气温和橄榄历史冻害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历史个例验证等方法,研究福州地区橄榄低温冻害的等级指标。结果将福州橄榄低温冻害等级指标初步确立为以下5个等级:无影响(0级):TD≥-0.2 ℃、轻度(1级)-0.9 ℃≤TD<-0.2 ℃、中度(2级)-1.7 ℃≤TD<-0.9 ℃、重度(3级)-2.6 ℃≤TD<-1.7 ℃、严重(4级)TD<-2.6 ℃。以2020/2021年冬季发生冻害个例进行对比验证,发现按指标确定的冻害等级与实况判定等级一致的占50%,比实况等级偏高1级的占50%。研究结果表明该指标判定的冻害等级与实况吻合率较高,对橄榄生产过程中开展低温冻害预警服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7.
云南地区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自2019年1月入侵中国以来,现已蔓延至全国25个省份.为了解草地贪夜蛾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近期该课题组在云南蒙自地区的玉米地采集了草地贪夜蛾幼虫及成虫,通过分离培养结合16S rDNA测序鉴定其肠道细菌分离株的种属.在幼虫肠道中分离到32个细菌分离株,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聚类可归为4个属,分别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摩根菌属(Morganella),其中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丰度最高,为53.1%;在成虫肠道中分离到16个细菌分离株归为5个属,分别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微球菌属(Micr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其中不动杆菌丰度最高,为56.0%.该研究首次对入侵中国的草地贪夜蛾成虫肠道细菌进行分离鉴定,为后续研究草地贪夜蛾生物学适应性等重要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入侵重庆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生物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跨国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目前已在重庆的巫山、巫溪、云阳、北碚、潼南等地区出现并有迁飞的趋势.利用两个分子标记基因COI和Tpi对重庆地区采集的样本进行遗传特征比较,结果表明COI基因的亚型全为"水稻型",而Tpi基因的亚型既有"水稻型"又有"玉米型",说明入侵到重庆地区的草地贪夜蛾来源可能并不单一,暗示了重庆地区的草地贪夜蛾有可能存在分化为"水稻型"的风险.分析了入侵重庆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相关的遗传特征,其结果不仅有助于认识草地贪夜蛾在中国大面积迁飞过程中发生的种群差异变化,也有利于农业部门根据重庆地区的地理环境属性,开展有针对性的监测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利用2015年从加拿大海波尔种猪公司引进的加系大白公猪35头、母猪393头,2017年再次从该公司引进加系大白公猪30头、母猪60头,组成育种基础群,在四川省某原种场开展选育工作。采用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方法,应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结合基因组芯片育种技术,期间由国内优秀育种公司适当引入外血,优化血缘血统,加强种猪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选育。经过8年的选育,培育成了专门化大白N66系,具有产仔数高、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的突出特点,适合作为第一母本应用于高产、节粮瘦肉型猪配套系。  相似文献   
4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于2019年5月被发现已经入侵至重庆地区, 6月底在江津地区的高粱地中也发现了少量的草地贪夜蛾,同时还发现了大量玉米黏虫(Mythimna seperata).通过分离培养同一生境内的草地贪夜蛾和玉米黏虫的肠道细菌,结合16S rDNA测序完成了这两种害虫肠道优势菌属水平的鉴定,共分离得到了19个细菌分离株,其中分离自草地贪夜蛾肠道细菌归为5个属,分别为欧文氏菌属(Erwini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分离自玉米黏虫肠道细菌归为6个属,分别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同时我们也对采自玉米地和高粱地的草地贪夜蛾肠道微生物优势菌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江津高粱地中的草地贪夜蛾中没有发现克雷伯氏菌,但该菌在巫山、巫溪玉米地的草地贪夜蛾中大量存在.结论为进一步研究草地贪夜蛾幼虫肠道核心微生物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