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8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林业   447篇
农学   325篇
基础科学   141篇
  248篇
综合类   2320篇
农作物   235篇
水产渔业   145篇
畜牧兽医   965篇
园艺   416篇
植物保护   20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分析12个竹种的45S rDNA和5S rDNA分布特征,并调查这些竹种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为竹类植物系统分类和染色体结构等研究提供相应的细胞遗传学资料,为相关的染色体识别提供相应的染色体物理标记。【方法】以毛竹、花毛竹、龟甲竹、早竹、金镶玉竹、白哺鸡竹、紫竹、斑竹、黄秆乌哺鸡竹、人面竹、大明竹和茶秆竹为材料,以45S rDNA和5S rDNA为探针,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45S rDNA和5S rDNA在这些竹种染色体上的分布。【结果】1)12个竹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 n=48,45S rDNA在12个竹种染色体上展现出一定的多态性分布。(1)毛竹、花毛竹、龟甲竹、早竹、黄秆乌哺鸡竹和斑竹均具有2个45S rDNA位点,且2个45S rDNA位点信号强度和分布位置表现一致。(2)茶秆竹、人面竹、白哺鸡竹和金镶玉竹也具有2个45S rDNA位点,其中1个位点较为稳定,位于染色体末端,另外1个位点断裂严重,经常脱离分布位置。(3)紫竹和大明竹具有2个45S rDNA位点,这对位点在信号强度上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紫竹表现更明显。2) 5S rDNA在12个竹种染色体上展现出了...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提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单产水平,采用梯度设计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放养密度和日投饲率对养殖南美白对虾单产的影响.结果 表明,新疆北疆地区南美白对虾单产(Y)与放养密度(SD)呈极显著二次曲线关系Y=-0.0461SD2+ 11.204SD-78.959(R2=0.9707)(F>Fn01),当地南美白对虾最佳放养密度为...  相似文献   
103.
香蕉尾孢菌叶斑病是危害香蕉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华南香蕉产区夏秋生长季节大量发生,严重危害香蕉叶片.2001~2003 年进行的新型复配杀菌剂20.67%万兴乳油对香蕉尾孢菌的毒力测定及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67%万兴乳油对香蕉尾孢菌的抑制效果明显,对香蕉叶斑病防治效果优良,且对香蕉安全,施药3次的防治效果达81.23%~83.33%,优于对比药剂25%敌力脱乳油1 500倍的防效,是一种具保护兼治疗作用的高效杀菌剂,值得在香蕉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4.
刘同先  丁伟  沈佐锐  杨忠岐  许永玉  李洪连  原雪峰  马德英  文才艺  董金皋  刘芳  邱宝利  王源超  张正光  黄丽丽  黄国华  操海群  潘月敏  韩强  黄金光  刘会香  刘怀  侯有明  王宗华  刘长仲  缪卫国  刘国坤  郭永霞  罗朝喜  梁广文  曾玲  李华平  顾爱星  左豫虎  李向东  张大羽  吴元华  段玉玺  尹建  潘洪玉  钟国华  张跃进  赵中华  陈根强  林晓民  张友军  万方浩  高希武  李世东  褚栋  赵洪海  梁文星  王森山  张世泽  李俊凯  谭辉华  王文明  周洪友  赵思峰  王兰  芦光新  崔汝强  李会平  尚巧霞  赵晓燕 《植物医生》2021,(3):1-6
1952年以前我国涉农高校设有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学科与专业,没有"植物保护"这一名称.在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因学习和借鉴原苏联的教育体系而引入并设立"植物保护"学科与专业.目前我国至少有62所高校设有"植物保护"学科和本、专科专业.无论从专业名称、专业侧重或专业理念上看,"植物保护"都远远不能满足新农科背景下...  相似文献   
105.
<正>好森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五岔沟林业局好森沟林场内,是以天然森林为主题,苍山奇峰为骨架,清溪碧泉为脉络,集奇、险、幽于一体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是避暑、康养、休闲、探险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东北小桂林”“兴安避暑山庄”。公园西连蒙古国及阿尔山世界地质公园、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傍锡林郭勒草原和科尔沁草原,北依绵绵大兴安岭,东邻科尔沁右翼前旗,属于典型的草原向森林、蒙古高原向大兴安岭过渡地带,总面积37996公顷。  相似文献   
106.
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潜在蒸散发(ET0)的演变特征,有助于了解水循环演变机理,为区域水资源规划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青海湖流域及周边7个气象站1960—2016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ET0,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法、Hurst指数趋势预测、敏感性分析对流域ET0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各气象因子对ET0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年平均ET0为874.63 mm,线性倾向率为2.27 mm·10 a-1,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ET0对各气象因子的敏感系数按照绝对值由高到低排列为|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最高气温|>|风速|>|最低气温|;各气象因子对ET0变化的贡献率按照绝对值由高到低排列为|最高气温|>|风速|>|最低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ET0与其...  相似文献   
107.
不同放置方式的诱饵对红火蚁的诱集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诱饵诱集时间、工蚁诱集数、工蚁逃逸率3个指标评价了竹签 火腿肠片、标本瓶 火腿肠片2种诱饵诱集技术的监测效果.结果表明:竹签 火腿肠片的方式在25 min内工蚁诱集数达到最大,而标本瓶 火腿肠片的方式仅需要15 min,工蚁诱集数在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趋于稳定;2种诱集方式在30 min内工蚁诱集数差异不显著,工蚁逃逸率差异显著;从诱饵诱集率、工蚁诱集数2个方面综合考虑高、低密度诱饵数下的5种投放方式,得出"Z"字形是诱饵的最适合投放方式.  相似文献   
108.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陆良县成为全国栽桑养蚕最适宜区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养蚕,且蚕茧质量好、茧形大、茧色白,80%以上可缫制5A级以上生丝,粒茧丝长1000 m左右,最长可达1300 m,解舒率60%以上、上车率85%以上,素有“养蚕天堂”的美誉。“千佛牌”生丝远销欧美、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产品商检质量居广东、广西、湖南、云南4省之首,2015年陆良县成功创建为“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蚕桑产业曾经是陆良县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大棚蔬菜的迅猛发展,菜桑矛盾逐步显现,蚕桑产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特别是出现蚕不吐丝、不结茧现象后,两个产业的矛盾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9.
研究了施用鸡粪土壤中磷养分在自然降雨过程中随地表径流流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颗粒附着态磷(PP)占总磷(TP)的61.1%~79.5%,是土壤中磷索在自然降雨过程中随地表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基于作物需磷量计算鸡粪用置较基于作物需氮量能有效降低地表径流中不同形态磷浓度,其中TP降幅为8.0%~46.3%.PP降幅为6.0%~48.2%.TDP降幅为15.1%~46.0%,DIP降幅为29.4%~55.5%.表明基于作物需磷量计算鸡粪施用量能有效降低土壤中磷索在自然降雨过程中随地表径流的流失风险.添加沸石或铁盐可有效降低地表径流中TP和PP浓度,从而有效降低磷随地表径流损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0.
以免耕和翻耕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水的淋溶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是免耕+不施肥(NT0)、翻耕+不施肥(CT0)、免耕+复合肥(NTC)和翻耕+复合肥(CTC)。结果表明,施磷肥显著提高稻田田面水以及渗漏水各形态磷浓度。施磷肥2d后田面水总磷(TP)浓度、颗粒态磷(PP)浓度和溶解磷(DP)浓度即达到最大值,此后由于水中颗粒或表土对田面水磷素的固定,磷素的淋失,水稻生长吸收及前期的稻田排水和灌水稀释,1周后迅速降低并趋于稳定;渗漏水TP浓度和溶解磷(RP)浓度在施磷肥2d后达到最大值,渗漏水TP浓度在施肥后一个半月达到最低值,而渗漏水RP浓度在施肥4d后就降低到最低值。处理NTC田面水TP、DP与PP显著高于处理CTC,而处理NT0与处理CT0之间无差异;与翻耕相比,免耕不影响渗漏水TP与RP浓度及磷下渗淋失。对田面水磷素及渗漏水磷素变化动态分析表明,施磷肥后的1周左右是控制磷素流失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