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林业   1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1.
乙烯利对迷你桔瓜雌性化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季栽培中,在迷你桔瓜不同的幼苗期、不同的时间,喷施不同浓度、不同次数的乙烯利,结果表明:大于50 mg/L乙烯利是促进迷你桔瓜雌花分化的有效浓度,其中以80 mg/L为最佳喷施浓度;最佳的喷施时期为1叶1心期;6:00喷施效果优于17:00的喷施效果;而且用合适浓度的乙烯利连续喷施2次,可以增加雌花数量和单株平均座果数。  相似文献   
32.
以大白菜品种‘贵龙5号’的下胚轴为材料,以3种不同方式接种,观察不定芽分化情况,并比较不同接种方式的下胚轴不定芽再生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以正插(形态学下端插入培养基)方式接种的下胚轴在接种8~10 d时不定芽开始产生,不定芽分化率达87.8%,平均每外植体再生的不定芽数为15.1个,其不定芽再生能力显著大于反插(形态学上端插入培养基)和平放的外植体;下胚轴在不定芽分化过程中各生理指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OD和SOD活性在芽原基形成以前表现出上升趋势而CAT活性下降,不定芽分化后呈相反变化趋势;不同接种方式的下胚轴在不定芽发生过程中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有一定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大白菜下胚轴不定芽发生过程中形态学变化和生理变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33.
以17份菜用大豆品种资源(其中10份为崇明岛地方品种)为试材,利用150 mmol∕L及200 mmol∕LNa Cl溶液进行发芽期和幼苗期耐盐性鉴定,然后用150 mmol∕L Na Cl溶液对其中10份品种资源进行结荚期耐盐性鉴定。筛选出3个耐盐品种‘浙鲜豆五号’‘VS13-2’和‘骨粒青’,3个盐敏感品种‘乌大青’‘苏鲜四号’和‘绿皮豆’。对耐盐级别不同的4个品种‘浙鲜豆五号’‘VS13-2’‘苏鲜四号’和‘乌大青’苗期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鲜豆五号’和‘VS13-2’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盐胁迫前期高于对照,与‘乌大青’和‘苏鲜四号’相比,‘浙鲜豆五号’和‘VS13-2’在盐胁迫的大多数时间点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较高,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较低。该研究为菜用大豆耐盐种质筛选和耐盐机理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4.
湿地松组培再生植株瓶内菌根化及驯化移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微繁殖效率,对湿地松丛生芽发生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再生植株离体条件下菌根的形成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外植体年龄对湿地松带子叶顶芽丛生芽诱导有较大影响。改良GD(Gresshoff and Doy)为最佳基本培养基,苗龄以18 ~ 25 d为宜。改良GD培养基中加入0.5 mg·L-1活性炭能促进丛生芽的伸长生长。将改良GD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减半并添加0.05 mg·L-1α-萘乙酸(NAA)和1.0 mg·L-1吲哚丁酸(IBA)使嫩梢生根率达80 %,生根的小植株与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在离体条件下形成菌根。菌根的形成提高了再生植株的驯化移栽成活率。再生植株在田间生长正常,3 a后平均高度为80.3 cm。图2表4参28  相似文献   
35.
抗松针褐斑病湿地松子代组培苗瓶内菌根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抗松针褐班病湿地松子代组培苗瓶内菌根化。[方法]对湿松地再生植株离体条件下菌根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并对再生植株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菌根真菌培养基质和接种量对离体条件下菌根的形成有较大影响。湿地松丛生芽诱导出根原基后,以转接到珍珠岩为培养基质接种彩色豆马勃为最佳,有利于菌根的形成;在珍珠岩接种彩色豆马勃为2个菌块时,菌根化率高达84.4%,形成的二叉分枝状短根最多,平均每条主根上形成12.49条;菌根的形成提高了再生植株的驯化移栽成活率,菌根化再生植株在植物生长室长势良好,根系发达。[结论]为提高抗松针褐班病湿地松组培再生植株的成活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松材线虫及其伴生细菌在松材线虫病中的作用,为其致病机制研究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温室健康马尾松盆栽苗为材料,人工接种无菌松材线虫和带菌松材线虫(8 000条·株-1),观察松苗萎蔫情况,并于接种5、10和30天后取茎段横切面观察松脂分泌情况,对接种20天后的茎段组织解剖结构进行显微观察,接种后30天对植株取样进行线虫再分离,统计线虫在树体内种群增殖情况。【结果】无菌松材线虫和带菌松材线虫均能引起5年生马尾松盆栽苗发病,且症状一致,接种35天后致萎蔫率均达到90%,对照植株保持健康状态;茎段横切面观察结果显示,无菌松材线虫接种5天后松脂停止分泌,10天后茎段开始出现少量空洞,30天时空洞化严重;带菌线虫接种5天后尚有少量松脂分泌,10天松脂分泌停止,30天后茎段产生空洞;对照松树松脂分泌正常,茎段横切面完整平滑。石蜡切片结果显示,2组线虫接种致萎蔫松树茎段的组织解剖结构均发生显著变化,皮层及木质部细胞、髓心细胞大多破碎变形,树脂道上皮细胞破碎解体。无菌松材线虫在松苗体内种群增殖速率高于带菌松材线虫,萎蔫松苗体内线虫数量分别为(8 105±5 661)条·g-1和(4 317±1 896)条·g-1,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361 9)。【结论】无菌松材线虫和带菌松材线虫接种均能使5年生马尾松苗发病,无菌化处理未使松材线虫失去对马尾松苗的致病性,松材线虫的致病性与其伴生细菌无关。  相似文献   
37.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养鸡业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饲料添加剂系添加于饲料中的各种微量成分,其作用为完善日粮的全价性。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牧业和饲料工业的蓬勃发展,饲料添加剂已成为新兴的饲料工业产品,是配合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8.
不同非蛋白氮在牛瘤胃中氨释放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持续瘤胃模拟装置测定了尿素、双缩脲、磷酸脲、豆饼、糊化淀粉、羟甲基脲的氨释放规律,尿素氨的释放速度及快,而羟甲基脲氨的释放太慢、双缩脲、磷酸脲、糊化淀粉尿素氨的释放规律与豆饼的相接近。  相似文献   
39.
40.
从刺五加中分离出内生细菌227株,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分别对其液体发酵液进行了抗菌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刺五加内生细菌对3种供试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