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以商麦156为供试小麦品种,分别于2016年9月17日、10月1日和10月15日定植大蒜进行小麦间作大蒜试验,研究间作大蒜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寻小麦间作大蒜的最佳时期,探究同一处理时期内不同生育期间作大蒜下的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任一处理时期间作大蒜的小麦根际细菌数量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且与大蒜定植时长正相关,至140 d时最大,W1G1(小麦播种前14 d定植大蒜)、W2G2(小麦与大蒜同一时间播种和定植)、W3G3(小麦播种后14 d定植大蒜)较对照CK(仅播种小麦)分别增加83.64%、64.21%和44.94%。随生育期的后延,对照和处理真菌数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但在同一处理时期内各处理真菌数量均低于小麦单作,且大蒜定植时长与真菌数量负相关。硝化细菌与氨化细菌变化规律类似,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均表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变化趋势,对照与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处理间达到显著水平(P0.05),且均在120 d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降低。在大蒜间作期内,对照和处理的小麦根际土壤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变化规律相同,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升高,至160 d时W1G1、W2G2、W3G3磷酸酶和脲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27.59%、23.45%、20.69%和30.56%、27.78%、16.67%。在140 d内,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生育期的后延而升高,至140 d时达到最大值,之后过氧化氢酶活力开始降低,在80、100、120、140 d和160 d时,W1G1较对照分别提高18.19%、29.21%、40.51%、48.78%和62.71%。可见,间作大蒜定植时期越早,小麦根际细菌、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数量越多,真菌数量越低,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越高。  相似文献   
32.
施用生物炭对喀斯特石灰土特性及刺槐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土壤改良剂近年来备受关注,通过施用生物炭以期改善喀斯特山地土壤团聚体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性,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苗生长。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生物炭及其添加量对喀斯特石灰土土壤特性及刺槐幼苗生长的影响。3种供试生物炭为稻壳炭、棉花秸秆炭和木炭,添加比例均为1.0%、2.5%、5.0%、10.0%(炭土质量比)。结果表明:3种生物炭处理后,石灰土容重均随施用量增加而呈降低趋势,其中木炭降低土壤容重效应最明显;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影响显著,木炭在2.5%施用量下对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比例增加效应最明显;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均在生物炭中等施用量(2.5%、5.0%)下达到最大值。木炭和稻壳炭对MWD值增加作用较强,木炭对GMD值增加效应最强;3种生物炭均在5.0%施用量下对土壤水分特性改善作用最明显,其中木炭对土壤持水性改善作用较好,秸秆炭对土壤入渗性的改善作用较好;3种生物炭施用后均能提高盆栽刺槐幼苗的生长量。说明生物炭能够改良喀斯特石灰土土壤、促进植物幼苗生长,其中木炭在中等施用量(2.5%、5.0%)下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33.
豫东地区小麦生育期气候演变特征及光温水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PS软件对商丘市辖区永城、夏邑、虞城、梁园、宁陵、柘城、民权、睢县8个县级气象观测站1963—2010年的气象数据归纳整理,建立数据库,并以旬为单位,分别计算不同年份各县区及商丘市小麦生育期(10月份到翌年5月份)日照时数、积温、降水量的总和及平均值,并作图分析了商丘市及各县小麦生育期气候演变特征及光温水协调性。结果表明,该区小麦生育期年降水量基本上稳定,但日照时数逐渐减少、平均气温逐渐升高。具体表现为小麦生育期内的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每10 a分别以-63.3 h,0.25℃,-1.25 mm的速度增减;小麦生育前期、中期和后期,日照时数每10 a分别以54.0,7.0,8.1 h的速度减少,平均气温每10 a分别以0.16,0.16,-0.03℃的速度增减,降水量每10 a分别以0.01,-3.4,2.8 mm的速度增减。从光温水协调性来看,小麦生育期内旬平均日照时数、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上同步,呈倒抛物线型。  相似文献   
34.
农业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农业生产逐步应用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过长期的农业种植试验,我国农业生产种植超高产栽培农艺技术和农业机械设备不断提高。本文就小麦超高产农艺农机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我国农业小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目的】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强度及土壤肥力水平。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添加外源纤维素酶对设施土壤环境及栽培作物的积极影响,以期为设施土壤改良和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方法】以番茄‘芬达’为试材进行了盆栽试验。在设施土壤上设置添加外源纤维素酶:0、3、6、9、12、15 kg/hm2,分别用CK、T1、T2、T3、T4和T5表示,共6个处理。结果初期测定了番茄叶片光合指标,结果初期、结果盛期、采收盛期分别取土样测定了土壤脲酶、蔗糖酶、SOD、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果实成熟期分批测产。 【结果】同一生育期,随酶制剂用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先增加后降低。与CK相比,细菌、真菌、放线菌最高分别增加了996.8% (结果盛期的T4)、801.4% (采收盛期的T3) 和314.6% (坐果初期的T3);坐果初期T3的土壤脲酶、蔗糖酶、SOD及采收初期T3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较多,分别较CK增加了214.3%、424.3%、254.0%和44.0%;同时添加外源纤维素酶对番茄株高、茎粗以及Pn、Tr、Gs、Ci等光合指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增加了番茄产量,T3的番茄产量最高,达到55188 kg/hm2。 【结论】适当添加外源纤维素酶,在提高土壤本身纤维素酶活性的同时也增强了其他土壤酶活性,促进了土壤中微生物的积累和繁殖,从而改善了土壤环境,并促进蔬菜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了作物产量。9 kg/hm2为本试验推荐的应用于设施土壤的纤维素酶最佳使用量。  相似文献   
36.
野生葛氏鲈塘鳢营养成分及能量密度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生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鱼体的营养成分及能量密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逐月采集松花江哈尔滨段野生葛氏鲈塘鳢50尾,通过营养学分析方法测定了鱼体的营养成分和能量密度的变化。[结果]野生葛氏鲈塘鳢的水分含量为76.95%~80.63%,灰分含量为1.51%~1.97%,粗脂肪含量为2.00%~2.57%,粗蛋白含量为13.37%~16.62%,能量密度为19.66~21.60 kJ/g。冬季葛氏鲈塘鳢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春季和夏季(P0.05),而水分、灰分和粗脂肪含量没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能量密度在冬季最低,夏季最高(P0.05)。[结论]冬季野生葛氏鲈塘鳢的粗蛋白含量和能量密度最低,可能与其越冬期间大量消耗蛋白质和能量有关。  相似文献   
37.
以16个结球甘蓝品种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比较分析了16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以筛选出适宜宁夏扬黄灌区露地栽培的结球甘蓝优质品种。结果表明:禧来盛夏、碧翠65和普来米罗(紫)3个品种的产量分别为5 356 kg/667 m~2、6 223 kg/667 m~2和5 050 kg/667 m~2;禧来盛夏的可溶性糖含量为39.4 g/kg、维生素C为578 mg/kg,碧翠65的维生素C为373 mg/kg、可溶性糖含量为33.1 g/kg,普来米罗(紫)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33.4 g/kg、373 mg/kg;3个品种均100%抗枯萎病,生长势强,抗旱性强,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其他品种,适合在宁夏扬黄灌区露地栽培与推广。  相似文献   
38.
分析比较枸杞枝条粉复配基质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及光合参数的影响,筛选适宜的辣椒育苗基质配比方案,为枸杞枝条基质的研发、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以枸杞枝条粉、珍珠岩和蛭石作为基质材料,共设11个复配处理,以"壮苗二号"育苗基质作为对照,分析不同复配基质的物理性状及其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及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和T7处理的成本核算较低,均为450元·m~(-3);添加枸杞枝条粉可降低复配基质的体积质量,提高复配基质的通气孔隙和持水孔隙。T6处理辣椒幼苗的长势最强,地上部鲜质量每株达到0.657 g,根系活力达到1.06mg·g~(-1)·h~(-1),MDA质量摩尔浓度比CK降低10.09%,净光合速率为5.45μmol·m~(-2)·s~(-1),较CK提高50.14%;T10茎粗比CK提高4%,壮苗指数比CK提高41.93%,MDA质量摩尔浓度比CK降低6.33%,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6569mg·g~(-1)、0.309mg·g~(-1)、0.966mg·g~(-1),净光合速率较CK提高4.68%,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较CK分别提高85.45%和41.27%。通过综合性状分析得出:T10处理和T6处理[V(枸杞枝条粉)∶V(珍珠岩)∶V(蛭石)=6∶1∶2和6∶1∶1]的枸杞枝条粉复配基质物理性质和育苗效果较好,较适于作为辣椒穴盘育苗的基质配比方案。  相似文献   
39.
商麦156是商丘市农科所2015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为了探究商麦156的适宜种植模式,本试验以当地传统等行距种植为对照,研究宽窄行种植及播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量增加,植株株高、冠层20cm处PAR值增加,单株次生根、单株分蘖数、植株干重及冠层底部PAR值降低,播量越大,小麦亩穗数越多,穗粒数、千粒重越少,高播量(195kg/hm2)、中播量(150kg/hm2)处理下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低播量(120kg/hm2)处理;播量相同(150kg/hm2)的条件下,宽窄行处理能降低植株株高,增加植株单株次生根数、分蘖数、干重及冠层底部PAR比重,协调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增加小麦产量。总之,商麦156适宜在宽窄行条件下种植,适宜播种量为150kg/hm2-195kg/hm2。  相似文献   
40.
正商麦167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以许农5号与西农4211杂交的F5为母本,以矮秆抗病大穗型自选品系商麦0626为父本,经过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80014。1特征特性商麦167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