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50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0 毫秒
21.
黄土高原的演变与侵蚀历史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根据黄土原古地理演变,黄土地层年代学和侵蚀期与堆积期的资料,是出黄土高原出现之前为红土高原,250万年来的黄土高原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在250-140万年之间,为高原物质内部侵蚀循环期,第二阶段出现在140-0.04万年之间,为高原物质自然侵蚀外流期,第三阶段出现在4千年以来,为高原物质加速侵蚀外流期,此外,还讨论了黄土高原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2.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运用区域对比的方法,从类型特征、地理分布和形成机制方面,分析讨论了洞穴侵蚀的基本特点和形成原因。文中作出了各种洞穴形成演化的示意图和黄土高原洞穴侵蚀略图,分析探讨了洞穴侵蚀的地理分布和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洞穴侵蚀是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类型。是沟蚀发生的重要环节和胚胎。洞穴侵蚀发育与黄土的疏松结构和节理裂隙密切相关。它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以黄土高原典型黄土带和六盘山以西地区最为发育。并通过分析其危害和成因,为研究沟蚀发生、发展规律和洞穴侵蚀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3.
黄土高原脱贫致富之道—三论黄土高原的国土整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是从总结历史实践经验入手,并辅以相应的科学研究后提出来的,也可以说它是把科学,技术和工程联系在一起且又完全按照黄土高原形成及其深变规律而采取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在来自各方的关怀,机是和挑战的推动下,对实现“方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及其机理又进行了科学的反复论证后认为,它将是黄土高原地区农业持续发展,黄河水利兴旺发达和重建有关地区山川秀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4.
黑龙江东部主要土壤的性质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所指的黑龙江东部是在以哈尔滨、铁骊、德都、克山和兰西五个城市为基点所组成的五边形区域,这个五边形区域恰是东北北部大平原的东北部,它的地势是东北两面高而西南两面较低,背靠小兴安岭,面临松、嫩二江间的低平地带。发源于小兴安岭间的各水系,横贯这个区域,而分别流入松、嫩二江,把这个五边形割  相似文献   
25.
同志们:在这次学术讨论会上要我发个言,这是对我的信任和鼓励。虽然没有准备,也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不过请原谅,这次的确没有准备,就是讲什么题目,才在数分钟前想起和决定的。  相似文献   
26.
黄土高原水蚀的主要类型及其有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概述黄土高原系我国陕、甘、青、宁、晋、内蒙等省区广大地面上沉积有厚层黄土的高地。它位于大青山、阴山以南,秦岭以北,贺兰山和青藏高原以东,太行山以西的黄河中游范围内的地方。全区面积共43万平方公里。倘把区内露岩山丘和冲积平原等处除去,则有黄土复盖的高地约共27.56万平方公里(典型黄土高原)。  相似文献   
27.
再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黄土高原的国土整治是当今非常紧迫而重大的协调人和自然关系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关系着黄土高原本部的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与黄土高原西北边缘地带的土地沙化及其防治,黄土高原北部能源基地的综合开发与改善生态环境和复耕,以及根治黄河水患,调节增进我国大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等息息相关,这项工程的有效实施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建立一个统一的,符合黄土高原形成环境及其演变规律,并有利于各行各业大发展的方针政策,这样就必须要求科学,技术和工程紧密联系,曾由作者提出的“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拉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28字方略可以当此重任,这个把科学,技术和工程联系在一起的整治黄土高原全部国土的方略,经过多年来在具体实践中广泛对照和进一步研究表明它确比较切实可行,因为它首衔符合2.5Ma以来黄土高原形成,尤其厚度黄土-古土壤结构剖面的形成及其变迁规律,其次它又能充分发挥并也能巩固提高黄土地层及共现代土壤固有的优良特性(高入渗,高有效蓄水等)的生产潜力,可以确保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其三,它具有一个明确而又能促进科研,生产以及其它经济建设相互配合的共同攻关目标,这样就能有效防止以往各行各业重踏综而不合,各行其是的老路,从而在实践上加强了科学,技术和工程间的紧密配合,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融为一体,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业已获得了目前在各地不断出现的成功实例,不论从黄河上中游局的3个水保站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示范的11个试区中,还是无定河流域,定西和晋西北地区的大面积治理中,以及群众在水土渗现出来的200多个样板中都可得到验证,看来“28”字方徊作为一种国策,号召全国正确地在黄土高原推行的时机业已成熟,特冒味降词,退请国家主管部门审核施行,那未黄土高原的繁荣昌盛和黄河水利的兴旺发达,必将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28.
轮作是培养地力、提高作物产量的基本措施.我国农民素有丰富的轮作经验,陕西关中(土娄)土地区是古老农业区之一,群众经验更为成熟和完善.长期以来,采用豌豆、苜蓿与小麦轮作,对调节和增进土壤肥力,起着重要作用.任何地区的轮作制度的形成都和当地自然环境条件、耕作栽培水平有密切关系.为了更好地贯彻增产措施,促进作物大面积平衡增产,固有的轮作经验必须给予应有的重视.1952—1958年在陕西武功头道塬红油土上作了有关的试验测定,结合调查总结,取得一些资料.兹将工作结果提出,借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迅速全面恢复植被是根除河害之本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It is known from the close connection among process of soil formation,origin,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nd living creatures that land living creatures are totally relied on the continuous accumulation and coordinately and timely supply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in soil of the fertilizer. Damage of natural vegetation causes continuously intensified soil and water loss, flood disaster in the Yangtze River and dry river in the Yellow River are the inevitable results of plundering natural resources by human beings in a long period. The main point of river harness is laying on the causes of problems, therefore, rapid and overall recovery of plant vegetation is the basis to root out disasters in a river. It is suitable for the Yangtze River to safely drainage water and storage flood step by step; while for the Yellow River the main task to the river control is to realistically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28 Chinese characters" to infiltrate all rainfall in to soil, plant grain in plains and on plateau, forest and fruit in gullies, and grass and brush on slopes.  相似文献   
30.
一个“法”的重要不重要,首先决定于客观需要。我国水土流失如此严重,从这一点看,《水土保持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绝对的。但是“法”有了,重在执行!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那就又等于没有,甚至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