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林业   3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为促进四川山矾育苗生产,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系统研究了扦插基质、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和浸泡时间4个因素对四川山矾扦插枝条的生根率及根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山矾扦插的最佳技术方法为珍珠岩+IBA+200mg·L-1+浸泡2h,可使生根率和根长最高,分别为90%和6.15cm。  相似文献   
12.
山核桃嫁接成活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影响山核桃嫁接成活的若干生理生化因子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时间采集的接穗嫁接成活率不同 ,同一接穗不同部位嫁接成活率也不同 .第 3节侧芽至第 5节侧芽由于各种生理生化因子含量及活性较高 ,成活率相应就高 .砧、穗含水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生化因子变化对山核桃嫁接成活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光皮桦SSR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硅珠法提取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嫩叶DNA,利用近缘种日本白桦B. platyphylla var. japonica和欧洲白桦B. pendula的引物,建立光皮桦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反应体系。在体系建立过程中,采用单因素法分别对影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 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用量、Mg2+浓度、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s)浓度、引物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分别为60 ng,1.500 mmol·L-1,0.175 mmol·L-1,2.500 mmol·L-1,1.0 × 16.67 nkat时结果最好;引物退火温度比日本白桦扩增时提高1 ℃时效果佳。PCR扩增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随机挑取其中3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对引物的通用性做进一步检验,序列经比对后得到的与原物种序列相似度(max ident值)均在95.0%以上。可见,近缘种日本白桦和欧洲白桦的SSR引物可以在光皮桦上应用。图7表2参17  相似文献   
14.
黄花白芨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不同的基本培养基,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配比,不同的原球茎切割方式系统地研究了黄花白芨组织培养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2MS+1.0mg.L^-1BA+0.1mg.L^-1NAA培养基有利于原球茎增殖,培养60d增殖到4.21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建立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药材品质快速有效的评价方法,采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测定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质量分数。通过在全波长条件下,运用不同数学预处理、光谱散射校正和统计方法对来发展定标回归方程,其中统计方法包括偏最小二乘法(PLS)、修正的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法(MPLS)和主成分回归法(PCR)。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到最佳的数学方法为"3,6,6,1"组合,光谱散射校正方法为SNV D或SNV,统计方法为MPLS,厚朴酚类物质的定标决定系数RSQ均达到了0.97以上。该定标模型的外部独立检验相关系数也均达0.95以上。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测定厚朴药材酚类物质质量分数具有与化学法相近的准确性,可在实践中应用。图2表5参11  相似文献   
16.
石蒜属植物种质资源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为进一步开展石蒜属Lycoris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从Taq酶、Mg2 、模板DNA、dNTP和引物等5因素4水平,对石蒜属植物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了石蒜属植物ISSR的最佳反应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1×Buffer,模板DNA 50 ng,2.5 mmol.L-1氯化镁(MgCl2),0.15 mmol.L-1dNTP,25.05 nkatTaq聚合酶,0.5μmol.L-1引物。进一步进行梯度退火试验,确定最适宜退火温度为57℃。图7表2参23  相似文献   
17.
绿竹试管苗周年生长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浙江省临安市对当年移栽成活的绿竹试管苗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测定其各月的出苗数、竹苗地径和竹苗高等因子,研究绿竹试管苗年生长的规律。结果表明:新出竹苗的月平均地径随着出苗月份的推移逐月增粗,平均高度呈正态分布;试管苗移栽后发新苗期长达8个月,发新苗高峰期为8月份,占全年总量的23.8%;其新竹苗高生长历时47d左右。平均生长总量达114.4cm,平均日生长量达2.43cm,最大日生长量可达6.86cm;每株试管苗平均年出竹苗数为42.5株。表明绿竹试管苗是建立绿竹采穗圃或母竹园的好材料。表4参9  相似文献   
18.
 采用RT-PCR 和RACE 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石蒜花瓣中克隆到1 个黄烷酮3–羟化酶(F3H) 基因的cDNA 全长序列,全长1 293 bp,包含1 098 bp 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65 个氨基酸;氨基酸序 列比对显示该序列编码的氨基酸与水仙的F3H 具有高达91%的同源性,将其命名为LrF3H。二级结构预 测表明,随机卷曲是LrF3H 蛋白最大量的结构元件,而α–螺旋和延伸链散布于整个蛋白中。保守结构 域预测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典型的F3H 蛋白功能结构域,其保守结构域中含有铁离子及2–O–酮 戊二酸结合位点,属于2OG-FeⅡ_Oxy 双加氧酶超家族。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析表明,LrF3H 在整个花 发育过程中均表达,而且从初蕾期到盛开期随着花瓣着色加深表达量逐渐增加,盛开期表达量最高,之 后随着花朵萎蔫表达量下降;在不同器官中,LrF3H 的表达量在花瓣和花葶中最高,而在根、鳞茎和叶 片中都很低,推测该基因在石蒜花色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樟树茎段组培快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当年生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6-苄基腺膘呤(6-BA)和萘乙酸(NAA)在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过程中对樟树茎段腋芽及丛生芽诱导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Murashige and Skoog)+1.00 mgL-1 6-BA+(0.01~0.10 mgL-1) NAA。继代培养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培养基筛选,经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知丛生芽发生率较高的培养基为MS+1.00 mgL-1 6-BA + 0.10 mgL-1 NAA,而丛生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0.50~1.00) mgL-1 6-BA。将无菌苗转入最适生根培养基1/2MS+1.50 mgL-1 NAA,生根率可达90%;生根的无菌苗移栽至m(蛭石)∶m(泥炭)为1 ∶ 1的混合基质中,经过15~20 d练苗,95%以上无菌苗均能成活。这一结果为樟树优良品种的工业化育苗奠定了技术基础。图2表5参13  相似文献   
20.
矮生杉木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揭示杉木矮生的原因,以矮生杉木、正常杉木为材料,对其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矮生型叶片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18.44和500 μmol/(m2·s),正常型叶片相应值分别为7.32和1 500 μmol/(m2·s),表明矮生型的光能利用能力明显不如正常型;在光合参数方面,矮生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均低于正常型,但两者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差异不大,表明矮生型较低的净光合速率可能是非气孔限制的结果;对于叶绿素荧光参数,矮生型经充分暗驯化后的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PSⅡ内禀光能转换效率(Fv/Fm)及PSⅡ潜在活性(Fv/F0)几乎均小于正常型。因此,矮生杉木光合能力上的缺陷可能是造成低生长势的重要生理生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