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12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你若问Nelder植距试验是什么?举个例说,它是圆形的,而不象大多数植距试验那样为正方形的。现在至少有五种不同的Nelder构型,Nelder试验设计的设想是J.A、Nelder博士于1962年首先提出的,由两  相似文献   
62.
为了改变广西桂东丘陵区由于森林植被被人为破坏而造成的生态环境严重失调状况,对20多种高效生态经济型植物进行了引种比较,选择出既生长速度快,改善生态环境能力强,又具良好经济效益的植物种类,并进行合理配置.结果表明合理选择配置植物材料,进行多层次开发利用,可在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3.
广西栲属植物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广西栲属(Castanopsis)植物资源的分布、种类及该属植物在生态、木材及工业原料、营养、药用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栲属植物为广西地带性植被顶级群落主要优势种,具有易更新、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64.
广西红锥优树选择标准研究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通过对广西7个县(市)的红锥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的调查,共初选优树89株(其中天然次生林56株,人工株35株),优势木445株(其中天然次生林280株,人工林165株)。经统计分析,确定在红锥天然次生林中优树选择的标准为:树高超过优势木平均树高的9%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树高的17%,胸径超过优势木平均胸径的16%或超过林分平均木胸径的44%,材积超过优势木平均材积的52%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材积的143%;在红锥人工林中优树选择的最低标准为:树高超过优势木平均树高的10%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树高的21%,胸径超过优势木平均胸径的21%或超过林分平均木胸径的43%,材积超过优势木材积的55%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材积的140%。该标准适用于广西红锥的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内的作为用材林的红锥优树选择。  相似文献   
65.
红锥速丰产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6.
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 ,北回归线贯穿中部 ,水热资源丰富 ,地形、地貌复杂 ,从滨海平原、丘陵台地至海拔 2 0 0 0多米的高山 ,形成了从热带到温带各种不同类型的气候 ,加之东西南北的时空差异 ,为广西花卉的常年生产和周年供应提供了有利条件。广西发展花卉产业在气候条件、品种资源、交通运输、土地和劳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了加快发展广西的花卉产业发展 ,变自然优势、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在自治区林业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 ,近年来 ,广西林科院充分发挥优势 ,坚持科技面向经济建设 ,紧密结合广西的花卉产业化建设的需要 ,在花卉品…  相似文献   
67.
lef-8基因作为杆状病毒重要的早期表达基因,编码病毒RNA聚合酶的最大亚基。本文通过对油桐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ef-8基因进行测序,对其基因结构及其在杆状病毒中的系统进化进行了分析。发现lef-8基因在油桐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中编码区长2 634 bp,编码877个氨基酸。在5’-UTR区具有可能为其启动子及转录起始位点的信号序列,在3’-UTR区具有加尾信号序列,但这些序列的具体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其蛋白序列与常见的模式NPV同源性较低,但具有共同的签名序列。通过对杆状病毒lef-8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颗粒体病毒和核型多角体病毒明显分为两支,而核型多角体病毒中又明显分为4个分支,其进化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寄主的进化关系相关。  相似文献   
68.
南亚热带珍稀濒危树种引种迁地保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挽救、保存、利用处于濒危灭绝的树种,以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树木园为试验基地,对从广西南部、海南省、广东省、福建省、云南省南部等热带、南亚热带及中亚热带地区引入的62个珍稀濒危树种,进行了育苗技术、生长情况、物候期及抗寒力等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树种在生长发育和适应性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完全适应的有32种,其中已开花结实的有29种,基本适应的有24种.这些种大多是从本气候区或相似气候区内引入的.树木园作为林木种质资源迁地保存基地,应侧重引入本气候区或相似气候区的树种.  相似文献   
69.
油杉属树种人工造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油杉属树种,只开发利用而未人工造林,资源濒于枯竭。国内仅少数植物园引种作观察或观赏,国外也仅英、美、意等国零星引种于公园庭院,尚无系统的作为用材树种造林的研究。广西林业科学研究所从1957年开始油杉人工引种驯化试验,在完成广西油杉属物种资源调查和采种育苗试验基础上,对油杉属中的4个主要树种进行造林试验,至1989年止,已推广造林700ha,并总结了一整套人工造林的技术措施。一、试验内容自1978年以来,先后在全区设试验点8个,试验林80多公顷,进行了造林地选择、物种比较、密度、混交造林、抚育等试验,各试点的试验内容有所不同。1989年5月至9月对各点的试验林及推广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总结。  相似文献   
70.
宝巾花品种资源收集与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宝巾花品种资源收集、引种驯化和快速繁殖试验,引进收集了36个花色、叶色多样的宝巾花新品种,并介绍宝巾花主要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快速繁殖和一树多品种多花色宝巾培育等技术,可使一株宝巾树上多达5-13个品种,大大提高了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