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篇
  39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贵州是一个石灰岩广布的喀斯特亚热带山区省份,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以占全国1.84%的土地养活全国2.9%的人口,人均耕地面积仅占全国平均数的2/3,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97%,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而珍贵.但贵州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现象普遍,石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人为破坏作用明显,主要包括滥砍乱伐、破坏森林、坡地开荒、过度放牧、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等.近30年来,由于人口压力,使越来越多的林牧地被开垦,坡地(包括大于25°的陡坡耕地)被不合理利用,林木面积减少,土地裸露,带来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目前,旱坡地治理土壤侵蚀的主要措施为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但这些方法时效较短,是治标的方法,需长年反复进行.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土壤养分含量分析,土壤对营养元素的吸附试验,结合温室盆栽及大田试验,对铜仁地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作物产量的限制因子依次为K>P>Cu>S>B。增施P、K肥可大大提高玉米产量,同时应注意微量元素的施用[1]。  相似文献   
103.
柳条编织品是山东省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白柳条中小条的编织加工是定陶县柳编工艺特色。定陶县柳编加工生产多年处于中小条的条源不足 ,条质较差的状况 ,限制了中小条柳编制品的加工生产。为了缓解柳编原材料的供求矛盾 ,满足对白柳条中小条的需求 ,结合定陶县柳编业生产实际 ,开展了编织柳中小条培育技术研究。 1986年开始试验 ,从省内外引进不同系号的编织柳 ,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 ,经几年试验观测 ,总结出适宜生产中小条的编织柳品种和栽培技术 ,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 试区概况定陶县位于北纬 34°5 7′至 35°14′ ,东经115°2 …  相似文献   
104.
贵州旱地绿肥菜豆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7份菜豆品种作为供试材料,通过3年的田间试验对各品种农艺性状进行观测,从基本性状信息统计、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种质资源进行筛选评价.通过基本农艺性状统计发现,小区株高变异系数最大(为0.68),生育期变异最小(为0.007).基于主成分分析发现排在前5位的菜豆品种为中品F 030、中品F 017、中品F 078、中品F 006和中品F 029.运用聚类分析可将87份菜豆品种分为5类:第1类包括20份材料,第2类包括13份材料,第3类包括14份材料,第4类包括21份材料,第5类包括19份材料.  相似文献   
105.
分析了茶饮料中2种主要组分蔗糖和茶多酚对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萃取有机磷农药效率的影响,并根据这些结果建立了混合基质校准标准曲线。结果表明,蔗糖浓度在0~90g/L范围内明显降低5种农药(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喹硫磷和乙硫磷)的提取回收率,几种农药之间差异不大。茶多酚浓度在200~1200mg/L范围内对5种农药的提取效率有明显的降低效应;在700和900mg/L时,各农药的提取回收率最低,但不同农药其降低幅度不同,马拉硫磷和乙硫磷降幅最大,分别降至60%和40%。在此基础上,配制了浓度为700mg/L茶多酚和90g/L蔗糖,pH=2.7的混合溶液校准标准曲线。农药浓度在0.1~5μg/L范围内校准曲线线性极好(R2>0.99)。茶饮料中农药加标浓度为1μg/L时,其定量测定值在0.63~1.29μg/L之间。混合基质校准曲线能很好解决纯水标准曲线定量茶饮料有机磷农药HS-SPME-GC法检测中回收率偏低的问题,满足其快速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6.
程李  王小波  陈正刚  朱青  李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47-8249,8309
[目的]研究贵州山区坡耕地土壤可蚀性。[方法]针对贵州山区坡耕地,通过小区径流法和分析测试开展土壤可蚀性研究。[结果]用Sharply等提出的公式计算出的可蚀性K值变异系数小,K值相对稳定和精确,是贵州山区坡耕地土壤可蚀性K值计算的适宜方法。坡耕地A层的K值随着年份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整个土层可蚀性强、抗侵蚀弱,侵蚀的危害大。通过4年不同种植制度和利用类型的影响,不同土层的K值都下降,其中A层下降1.26%~12.34%,B层下降1.29%~13.80%,C层下降1.26%~10.80%,ABC三层平均下降3.17%~11.64%。除工程梯化处理外,草地、分带轮作、经果林、粮草间作、植物篱、混交林处理的K值下降幅度都高于农民处理,下降幅度的顺序是草地分带轮作经果林粮草间作植物篱混交林。[结论]种树种草有利于坡耕地可蚀性的改善和耕地质量的提高。玉米与其他植物间套作,提高覆盖度和增加生物种类,有利于坡耕地可蚀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7.
通过田间试验和分析测试.研究了5种水土保持措施和种植制度的钾素输入与输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坡耕地的钾素输入与输出与施肥、作物吸收有关,还与降水、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有密切的关系.坡耕地钾素循环体系中,钾素输入主要是降雨和施肥,共输入钾素93.12~180.26 kg/hm2,输入的钾素全部为有效钾.钾素输出主要包括地表径流、土壤侵蚀、作物吸收3个方面,输出的钾为全钾、缓效钾、有效钾3种形态.共输出全钾658.13~1 590.01 kg/hm2,输出有效钾19.28~32.45 kg/hm2,输出缓效钾5.05~11.94 kg/hm2,输出的总钾达687.34~1 634.40 kg/hm2.坡耕地每年亏缺钾素507.08~1 541.37 kg/hm2,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和种植制度亏缺程度不一样,从高到低的排列为:农民习惯>横坡种植>条带种植2>条带种植1>工程梯化.改良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种植制度由于降低了水土流失及合理施肥,减少了钾素亏缺.与农民习惯相比可减少钾素亏缺49%~67%.  相似文献   
108.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及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应遵循原则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框架的建立,最后提出了加快生态补偿的法制建设、实行生态补偿费征收制度、建立矿产资源开采的生态补偿保证金制度、加大对现有矿山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强生态补偿科学研究与试点工作的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明酒糟沼渣(酱香型白酒酒糟生产沼气的副产物)对辣椒产质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为沼渣的高效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黄壤为基础,通过田间小区随机区组试验,在氮磷钾肥常规施肥的基础上,设置对照(CK,不施沼渣)以及5个不同沼渣施用量等共6个处理,进行沼渣对辣椒产质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沼渣能增加辣椒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当沼渣施用量在11 250~30 000 kg/hm~2时辣椒株高和茎粗增加显著(P0.05),施用量在15 000~30 000kg/hm~2时叶长增加显著(P0.05),施用量在30 000 kg/hm~2时叶宽增加显著(P0.05);施用沼渣能使辣椒产量增产8.43%~34.37%,当沼渣施用量为30 000 kg/hm~2时辣椒产量增加显著(P0.05);增施沼渣能使大部分处理辣椒Vc和还原糖含量提高,部分处理辣椒硝酸盐含量降低,同时随着沼渣施用量增加辣椒N含量降低,辣椒P含量不变,辣椒K含量受影响但变化无规律。辣椒产量与株高、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辣椒N呈显著负相关;Vc与辣椒K、土壤全K呈显著正相关;硝酸盐与土壤全N、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有效磷、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酒糟沼渣适量施用能增加辣椒产量,改善辣椒品质,在氮磷钾肥常规施用的基础上以酒糟沼渣施用量30 000 kg/hm~2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0.
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可蚀性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连续种植绿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肥田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蓝花苕子(Vicia cracca L.)、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下的土壤团聚体组成、稳定性及可蚀性特征。结果表明:连续种植绿肥能够提高不同粒径土壤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肥田萝卜主要提高2 mm粒径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5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毛叶苕子、蓝花苕子主要提高0.25~2 mm粒径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蓝花苕子主要提高了0.25~5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并且,连续种植绿肥有利于形成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5 mm粒级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增加对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积累的影响较为突出,其中,毛叶苕子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最高。另外,连续种植肥田萝卜、毛叶苕子有利于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的提升。同时,连续种植绿肥较清耕显著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破坏率29%~38.17%,土壤团聚体破坏率表现为毛叶苕子肥田萝卜蓝花苕子箭筈豌豆。除此之外,连续种植绿肥对土壤可侵蚀因子(K)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肥田萝卜毛叶苕子箭筈豌豆蓝花苕子,虽然土壤可侵蚀因子(K)与绿肥作物品种间的规律不显著,但是其与土壤团聚体的关系很密切,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越大,可蚀性K值越低,团聚体破坏率越低,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抗侵蚀性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