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5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2篇
  39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61.
基于时间稳定性和降维因子分析的土壤水分监测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娇  朱青  吕立刚  廖凯华  徐飞 《土壤》2016,48(1):186-192
以南京市高淳区青山茶场中相邻的茶园和竹林坡地为研究区,对研究区土壤水分进行长期定点监测。基于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结合因子分析选取典型样点组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各监测点土壤水与典型样点间的数量关系。通过典型样点预测各监测点土壤水分,并检验预测结果,以期通过少数样点的监测来反映研究区的整体概况,优化研究区土壤水分监测。结果表明:在茶园仅监测7个点时,验证期RMSE小于1.5 cm3/cm3;竹林仅监测5个样点时,验证期RMSE小于1.7 cm3/cm3,模型能很好地预测研究区各样点土壤水分,为优化土壤水监测、减少野外工作量提供了理论依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深度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竹林土壤水分具有较强的时间稳定性,土壤水分的空间自相关性较茶园强;30 cm深处比10 cm深处土壤水分具有更稳定的空间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62.
景宁县毛竹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景宁县毛竹丰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母竹选择与挖掘、栽植、幼林与成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竹材采伐等内容,对景宁县发展毛竹产业,提高林区发展、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3.
菏刺2号等4个刺槐优良无性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世纪70-80年代山东省刺槐选成果,在郓城,嘉祥,蒙阴,费县,胶州等地刺槐表型子代测定林中,从刺槐优良家系中选出39株优良单株,分别在东明,定陶,单县营造无性测定林14片,测定了各无性系的生长量,形质指标,遗传力和遗传增益等,经综合分析,选出菏刺2号、菏刺3号、菏刺4号,菏刺5号等4个优良无性系,5年生材积生长量超过对照鲁刺74059号41%-141%,形质指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64.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经济植物篱横坡种植,与传统的农民习惯种植方式相比,可减少土壤流失53.6%~65.63%,减少径流量40.37%~43.77%,配合平衡施肥及合理密植,可提高坡耕地玉米产量31.9%~35.21%.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光谱变量选择及依据土壤类型进行分层校准两种方法对高光谱预测土壤有机碳(SOC)精度的影响。【方法】以江西省为研究区,490个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内的所有样本以及不同土壤类型样本分别通过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算法筛选特征波段,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4种模型,对比不同土壤类型下SOC在全波段以及CARS算法筛选后特征波段的预测精度。进而,还对比了全局校准和分层校准下SOC在全波段以及CARS算法筛选后特征波段的预测精度。【结果】(1)红壤筛选的特征波段为484、683—714和2 219—2 227 nm,水稻土筛选的特征波段为484、689—702和2 146—2 156 nm。红壤采用CARS-BPNN模型预测效果最佳(R 2=0.82),较全波段建模验证集R 2提升0.07。水稻土采用CARS-RF模型预测效果最佳(R 2=0.83),较全波段建模验证集R 2提升0.13。(2)在总体样本上,分层校准相比全局校准精度有所提升。采用CARS-BPNN进行分层校准预测效果最佳(R 2=0.82),较全局校准验证集R 2提升0.06。【结论】采用CARS-BPNN进行分层校准能够较好地预测江西省土壤有机碳含量,本研究可为其他类似地区预测土壤属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论建立耕地产出动态平衡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利弊之基础上,提出要建立耕地产出动态平衡制度。耕地产出动态平衡就是以耕地产出数量或产出价值为基础和核心的动态平衡,包括耕地绝对产出的动态平衡和耕地相对产出的动态平衡两个层次。实现耕地产出动态平衡有两种途径:一是粗放式平衡,二是集约式平衡,耕地产出动态平衡制度应体现区域性和时间性。建立耕地产出动态平衡制度兼顾了耕地的数量与质量,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保证粮食安全,保障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67.
河西绿洲灌区玉米间作绿肥根茬还田的氮肥减施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玉米与间作豆科绿肥根茬还田生产方式在河西绿洲灌区的氮肥减施效应。  【方法】  玉米间作豆科绿肥,绿肥(针叶豌豆和毛叶苕子)地上部乂割做饲草根部还田,定位试验位于甘肃河西绿洲,始于2011年,至本试验取样时已进行了10年。试验共设8个处理,包括无绿肥根茬还田条件下后茬玉米不施肥对照,施常规量氮肥(N 375 kg/hm2),只有针叶豌豆、毛叶苕子根部还田,以及根部还田配合常规氮肥量的80%、90%。于2020年玉米收获后测产,并测定了玉米秸秆和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同时分析了0—20 cm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含量及土壤氮库(全氮、有机氮、无机氮、颗粒态有机氮、可溶性有机氮、土壤微生物量氮)。  【结果】  与常规施氮肥相比,根茬单独还田降低了玉米产量;绿肥根茬配施80%、90%常规量氮肥处理之间的玉米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变化,其中针叶豌豆配合80%常规量氮肥还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7.6%;玉米地上部氮磷钾累积量略有增加,而籽粒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分别增加了31.7%~56.4%、37.8%~60.0%、61.7%~96.8%;玉米氮肥农学效率、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均显著增加,以针叶豌豆根茬配施80%常规量氮肥处理的增加幅度最高,增加值分别为43.6%、34.5%、107.9%、35.8个百分点 (P<0.05)。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综合肥力进行评价,以针叶豌豆根茬还田配施80%常规量氮肥处理提升土壤肥力的效果最为显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较常规施氮肥处理提升23.0%。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和聚合增强树分析表明,施肥处理主要通过调节土壤氮贮量影响玉米产量,土壤全氮、无机氮对产量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36.5%、26.8%。  【结论】  绿肥根茬连续还田条件下,减少后茬玉米氮肥常规用量的20%可维持甚至提高玉米产量,大幅提升玉米的氮磷钾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根茬还田配合适量氮肥可以通过提升土壤氮库贮量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在河西走廊,玉米产量和环境效益俱佳的栽培管理方式是针叶豌豆根茬还田配合80%的常规氮肥用量,毛叶苕子根茬还田配合80%~90%的常规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68.
以长三角3省1市为研究区,旨在构建长三角地区土壤水分长时间序列,为农业生产和遥感算法提供数据支撑。研究基于空间匹配的站点土壤水分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4个有效主成分作为线性回归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因子,建立土壤水分与气象因子间的定量关系,并评估所构建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基于全部站点数据建立的单一BP神经网络模型优于单一线性回归模型。单一线性回归模型的R 2=0.34,RMSE=0.046 m3/m3,MAE=3.67%;而单一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验证和测试3个数据集的R 2均在0.64以上,RMSE<0.043 m3/m3,MAE低于3.4%。根据逐个站点分别构建分站点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其总体精度高于基于全部站点数据构建的单一BP神经网络模型。分站点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总体精度方面,3个数据集的R 2均值在0.75以上,RMSE<0.039 m3/m3,MAE低于3%。通过对逐个站点分别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获得了精度较高、较稳定的土壤水分拟合结果。  相似文献   
69.
贵州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降雨侵蚀力是区域土壤侵蚀状况定量化的首要因子,反映了区域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作用.贵州省地处喀斯特强烈发育地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利用罗甸小区降雨过程资料及相应的土壤流失量资料,得出贵州省降雨侵蚀力指标的最佳组合为EI30;采用回归分析得出降雨侵蚀力的简易算法为:R=2.0354P1.2159+45.5649.利用264个站点1956-2000年的月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资料得出各站点降雨侵蚀力,并采用Kriging方法进行插值,得到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贵州省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变化表现为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按照月降雨侵蚀力的分布状况,将贵州省全年划分为干季和湿季两个阶段,其中湿季降雨侵蚀力约占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的57%.总体而言,近年来贵州省的降雨侵蚀力变化不明显,但仍不能排除个别区域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0.
叶志成    朱青  廖凯华  李恒鹏  赖晓明  李保杰  刘亚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4):53-60,68
[目的]出于对天目湖流域水环境保护的需要,揭示施肥对茶叶品质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机制,遴选流域内茶园最佳施肥模式,进而为天目湖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长期定位试验,考虑了两种施肥方式(传统复合肥CF和优化缓释肥OF),并设置了CF/OF1(214.73,74.26 kg/hm2),CF/OF2(245.40,84.86 kg/hm2),CF/OF3(306.75,106.08 kg/hm2)和CF/OF4(368.10,127.30 kg/hm2)4个氮磷施用水平,以探讨其对天目湖茶园土壤氮磷淋失浓度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同等施肥水平下,相较于CF处理,基于OF的茶园土壤溶解性总氮、硝态氮、溶解性总磷和正磷酸盐淋失浓度分别减少40.22%~82.31%,44.86%~62.39%,26.67%~96.36%和20.00%~97.29%;不同施肥水平和方式对茶叶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很小(变化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