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9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中国储木及建筑木材腐朽菌( 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资料综合报道165种储木及建筑木材上的腐朽菌,其中担子菌133种,子囊菌32种;引起褐色腐朽的有28种,白色腐朽137种。详细记载了每种真菌的腐朽类型、寄主和生长环境、地理分布。生长在原(储)木上的腐朽菌有三色拟迷孔菌、红缘拟层孔菌、毛盖采孔菌等8种;生长在枕木上的有褐褶菌Gloeophyllum spp.、囊孔菌Hirschioporus spp.、栓菌Trametes spp.、炭团菌Hypoxylon spp.等43种;生长在干燥环境下火烧木材上的有炭生褐褶菌、黑轮层炭壳等5种,潮湿环境下的有12种,其中裂褶菌、皱褶栓菌、黑轮层炭壳等能生长在栽培菇类的木段上,成为污染杂菌;生长在建筑木材上有5种,如皱褶栓菌、冷杉附毛菌、伏果圆炷菌(干朽菌,泪菌)等,其中伏果圆炷菌能生于各种木质物和建筑木材上,是危害最大的腐朽菌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几种植物植原体的快速分子鉴别与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选用桑萎缩病(Mulberry dwarf,MD)、枣疯病(Jujube witches'-broom,JWB)、酸枣丛枝病(Wild jujube witches'-broom,WJWB)、泡桐丛枝病(Paulownia witches'-broom,PaWB)和苦楝丛枝病(Chinaberry tree witches'-broom,CWB)5种不同植物植原体和来源于3个不同地区PaWB和JWB材料进行16S rDNA和23S rDNA PCR扩增、异源双链迁移率分析(HMA)、PCR产物的RFLP分析和16S rDNA的克隆和测序等比较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确定未知植原体种类和分类地位的分子鉴别与鉴定优化程序;并可对田间采集的各种植物植原体样品进行快速鉴定和鉴别。16S rDNA PCR产物HMA分析结果显示,JWB与CWB、MD和PaWB皆可形成明显的异源杂交双链;而CWB、MD和PaWB植原体之间未能形成异源双链。JWB和PaWB不同地区样品之间、JWB和WJWB之间也未发现异源杂交双链的形成。而23S rDNA PCR产物HMA分析则可以将MD与PaWB区分开。进一步对未知分类地位的CWB序列测定及与其它植原体16S rDNA的RFLP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CWB与PaWB同源性为99.5%,其中与MD的同源性高达99.7%,因而应将CWB归为翠菊黄花组16Sr I-B,16Sr I-B (rp-B)。  相似文献   
13.
为获取栗疫病生物防治的基础信息,本研究根据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7天后的菌丝生长速度、分生孢子形成能力等培养特性,从韩国国立山林科学院树木病理研究室保藏的60个栗疫病菌菌株中筛选了2个弱致病力菌株,进行dsRNA检测、弱致病力菌株和强致病力菌株间的细胞融合试验。结果表明:2个弱致病力菌株(KCP-135和KCP-136)中均检测到了dsRNA,弱毒性菌株KCP-22和其他19个强毒性菌株之间的菌落形成明显的隔离带并沿着隔离带产生分生孢子,没有明显的细胞融合现象,而弱毒性菌株KCP-22和强毒性菌株KCP-9之间的菌落则呈现了显著的细胞融合现象,而且其细胞融合菌株的培养特性和转化dsRNA数量均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4.
RAPD技术和聚类分析在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用45个随机引物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的6个生理小种(CYR17,SU11,CYR23,CYR28,CYR29和CYR30)进行了RAPD分析,其中10个适宜引物具有鉴别作用,共扩增出89条RAPD图带,多态性为73%。自CYR23、CYR28和CYR29三个生理小种中扩增出了特征性RAPD图带。根据RAPD分析结果,将这一结果与6个小种对不同小麦品种苗期和成株期致病性的聚类分析作了比较。可将供试小种分为两组,第一组包括CYR17、SU11和CYR23,其中前两者的相似性最大;CYR28和CYR29也较相近,属于第二组;新小种CYR30与其它小种的相关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用多毛孢(Pestalotia sp.)培养松材线虫,经过表面消毒后,在Tris-HCl缓冲液中振荡培养,培养液经硫酸铵沉淀、透析、冷冻真空干燥,制成的干样,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松材线虫能向体外分泌多种可溶性蛋白,发现有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淀粉酶。用松材线虫产生的分泌物、纤维素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淀粉酶接种3年生黑松(Pinus thunbergii),发现松材线虫产生的分泌物和纤维素酶能够导致松针枯死。这暗示松材线虫的分泌物可能是松材线虫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林分因素对松墨天牛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林场选择岱山、家山、静山和阡马山为试验点,根据不同的林分类型以及在各林分中不同的林地植被覆盖率、郁闭度、坡向、林分位置放置诱捕器,调查以上因素对松墨天牛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植被覆盖率(F=16.02,P=0.0003)、坡向(F=2.32,P=0.0378)对松墨天牛数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林地植被覆盖率对其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林分位置中林缘与林中的不同对其影响达到显著水平(F=4.29,P=0.0447),林分类型(F=1.67,P=0.1660)、郁闭度(F=0.09,P=0.7666)对松墨天牛种群数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2种杨树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和季节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三倍体毛白杨和健杨94树干皮层组织中内生细菌的群落多样性和季节动态变化,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从2种杨树干部皮层中共计分离纯化细菌菌株5 32株,分属于26属47种,2种杨树内生细菌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从三倍体毛白杨中分离得到1 8属30个种,以根瘤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群;健杨94中分离得到16属22个种,以根瘤菌属、微杆菌属为优势菌群.杨树干部皮层植物内生细菌的多样性丰富.2种杨树内生细菌数量季节变化规律总体表现为夏秋2季均高于冬春2季.2种杨树在4个季节的优势菌群各不相同,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杏鲍菇遗传多样性的SRAP和IT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来自中国不同地区和日本的27株杏鲍菇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杏鲍菇的鉴定和选育提供分子依据。利用SRAP和ITS标记联合使用的方法,通过聚类分析对供试杏鲍菇菌株进行研究。筛选出9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151条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条带130条,平均多态性比例为83.3%,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幅在0.27~0.42,平均为0.36。通过ITS序列对供试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与SRAP分析的结果一致,均表明地域来源相近的部分菌株聚在一起,亲缘关系较近,而地域相隔较远的部分菌株也聚为一类,其亲缘关系也很近。2种标记均显示供试杏鲍菇栽培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其遗传相似性与地理分布存在一定的联系。SRAP和ITS联合使用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从而为杏鲍菇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更为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松材线虫病的发生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rner et Buhrer)Nickle是中国重要的外来入侵种,由它引起的松材线虫病对中国森林构成严重威胁,它对林业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包括经济、环境/生态和社会的影响。笔者对中国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结合中国在松材线虫病控制方面的实践,提出考虑从五个方面即法律和法规方面,国家体制和机制方面,科学研究与科技支撑方面,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和科学普及与公众教育方面来考虑中国松材线虫病管理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