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林业   2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核桃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2.
为了揭示雾灵山不同海拔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比较了雾灵山7个不同海拔的土壤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变化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加深,土壤OC、TN、TK、AN、AP、AK、C:N、C:P、C:K、N:P、N:K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且A土层显著高于C土层。土壤pH值、OC、TP、TK、AN、AP、C∶N、C∶P、N∶P和P∶K受海拔梯度显著影响;土壤OC含量呈“V”型变化趋势;土壤TP、TK含量主要呈现“M”型变化趋势;AN含量呈现“N”型变化趋势;pH值与AP含量呈波形变化趋势;C∶P,N∶P呈现“W”型变化趋势,P∶K呈现“M”型变化趋势,其他指标无显著变化趋势。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表明:OC与TN、TK、AK、C∶N、C∶P和C∶K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有机碳是土壤养分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雾灵山保护区内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随海拔变异明显,土壤养分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3.
利用河南省国有焦作林场麻栎林1 hm~2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样地,设置加倍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去除地表物并挖壕沟和对照(正常凋落物输入)等不同处理方式,连续2 a测定0~10 cm、10~2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计算其变化率、变化速率、环比增长率、同比增长率,分析暖温带森林近地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受凋落物输入改变的影响程度,为土壤有效磷动态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为生态系统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等研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具有季节变化,春季与夏初较低、秋季与冬季较高;0~10 cm土层中土壤有效磷含量稍高于10~20 cm层次的,但差异不显著,其相关性可用幂函数表示。0~10 cm层次上,加倍凋落物处理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去除凋落物与去除地表物并挖壕沟处理降低了土壤有效磷含量,但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性不显著,不同处理间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率差异极显著;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速率表现出减幅波动,而环比增长率与同比增长率在后期波动较大,但不同处理间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凋落物输入的不同处理与季节变化对0~10 cm层次土壤有效磷含量有显著性影响,而对10~20 cm层次的影响不显著。表明,凋落物输入的不同处理主要影响到0~10 cm层次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对10~20 cm层次的影响较弱,且季节变化对土壤有效磷含量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4.
保护酶在桑天牛与不同抗性杨树之间的互作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保护酶在桑天牛与不同抗性杨树之间的互作过程,将桑天牛分别接种在抗虫的北京杨和感虫的毛白杨体内,测定了取食过程中桑天牛和两种杨树体内主要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人工接种桑天牛后,抗虫杨树(北京杨)树体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大幅度增加,其次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而感虫的毛白杨体内,SOD和POD活性虽有一定增长,但增长幅度低于北京杨;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抗虫及感虫杨树韧皮部内均没有太大变化,说明抗虫杨树在抵御桑天牛危害过程中,POD是起主要作用的保护酶。桑天牛在取食抗虫杨树时,体内SOD和CAT活性明显提高,第7天的SOD活性最高,到第10天时明显下降,CAT在第10天最高,POD活性变化不明显;但在取食感虫杨树时,3种保护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桑天牛取食抗虫杨树过程中,主要是通过SOD和CAT的共同作用克服抗虫杨树体内含有的对桑天牛的不嗜食因素。在桑天牛与杨树互作过程中,保护酶对于二者之间的互相适应与协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利用黄粉虫诱集法从不同土壤中分离到球孢白僵菌共9株,分离率为45%,并对桑天牛幼虫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存在差异,其中以Bb00菌株的致病力最强,校正死亡率及感染率分别为100%和86.3%,致死中时LT50为4.13 d,致死中浓度LC50为3.05×106/mL。  相似文献   
36.
桑天牛成虫肠道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及PCR反应体系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建立一套适用于桑天牛肠道细菌多样性研究的PCR反应体系和程序,采用改良的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桑天牛成虫肠道细菌基因组DNA,通过L16(45)正交组合试验和单因素梯度试验对MgC l2、dNTP、随机引物、TaqDNA聚合酶、模板DNA的浓度和退火温度、循环次数等影响PCR扩增的重要因素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CTAB方法提取的桑天牛成虫肠道细菌DNA质量较高,适宜于PCR扩增分析。25μLPCR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中各因素优化组合为:10×Buffer 2.5μL,MgC l22.0 mmol/L,dNTP 0.2 mmol/L,随机引物0.48μmol/L,TaqDNA聚合酶0.75 U,模板DNA 75 ng;退火温度60℃,循环次数30次。  相似文献   
37.
为探明球孢白僵菌Bb09侵染美国白蛾体壁的过程及其对美国白蛾卵及各龄幼虫的致病性,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球孢白僵菌Bb09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致病过程,并采用喷雾法以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1×108孢子/mL、1×107孢子/mL、1×106孢子/mL、1×105孢子/mL、1×104孢子/mL)接种美国白蛾卵及1~6龄幼虫,测定其致病性.结果 表明:球孢白僵菌Bb09接种美国白蛾3龄幼虫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分生孢子以芽管形式入侵美国白蛾表皮并穿透体壁,对美国白蛾进行侵染;球孢白僵菌Bb09对美国白蛾卵无致病力;对于同龄幼虫,随白僵菌孢子悬浮液浓度增加,致病性逐渐增强,对同一浓度白僵菌孢子悬浮液,随幼虫龄期增大,累积死亡率逐渐降低,以1×108孢子/mL接种美国白蛾1到3龄幼虫,第7天的累积死亡率为98.89%、97.78%、87.78%,致死中时(LT50)估计值为0.43~1.88 d,1.13~2.49 d,3.05~4.01 d;通过时间 剂量死亡率模型(TDM)分析,球孢白僵菌Bb09侵染美国白蛾的剂量效应在前4d变化较大,死亡率较高.综合分析,球孢白僵菌Bb09对美国白蛾低龄幼虫较高龄幼虫有更高的致病性,为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选取太行山南麓麻栎林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加倍凋落物(DL)、去除凋落物(NL)、去除凋落物和根系(NI) 4种处理,观测1 a中0~10、10~20、20~30 cm土层有效氮含量和土壤容重变化,以探讨全球变化背景下凋落物和根系的输入变化对土壤有效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麻栎林土壤有效氮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减小,各处理下均表现为0~10 cm10~20 cm20~30 cm,容重与有效氮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负相关。CK和DL处理下的土壤有效氮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动态,秋冬季节较低,夏季较高;第一年秋季累积的凋落物主要在次年进行分解,试验开始5个月后(次年1月份)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开始显现,与CK相比,DL提高了土壤有效氮含量,NL和NI降低了有效氮含量;同样去除凋落物的情况下, NI的土壤有效氮含量高于NL。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在0~10、10~20 cm土层表现明显,20~30 cm土层容重受凋落物处理和时间变化影响不显著,该土层有效氮含量对不同处理的响应比较滞后。研究表明,该地区凋落物输入变化对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影响大于地下根系造成的影响,容重等土壤物理性质发生同步变化。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土壤相对含水量对阿月浑子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 和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降低了阿月浑子叶片Chl1a、Chl1b 含量和Pn , 增加了类胡萝卜素含量; 20 %供水处理降低了阿月浑子叶片的PS Ⅱ活性, 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 Fm) , 光化学猝灭系数(qP) , 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 和PS Ⅱ电子传递量子产量(ΦPS Ⅱ) 。轻度干旱胁迫下, 气孔限制是Pn 降低的主要原因; 严重干旱胁迫下, 非气孔限制是Pn 降低的主要原因。干旱胁迫下阿月浑子叶片Pn 的下降是水分胁迫和强光胁迫双重作用的结果, PS Ⅱ电子传递量子产量(ΦPS Ⅱ) 降低是阿月浑子叶片Pn 下降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40.
分别采用称重法和光合作用分析仪测定了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侵染对桑天牛Apriona germari幼虫营养生理及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桑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之后,其取食量、体重增加量及食物利用率皆明显下降,第5 d以后,食物利用率出现负值,虫体逐渐死亡。染菌后第3 d,白僵菌开始侵入虫体,桑天牛幼虫为抵御其侵入,呼吸作用加强,且呼吸节律的波动性明显增大。5 d后由于虫体抗御作用被破坏,呼吸强度开始下降,至第7 d虫体接近死亡,呼吸强度极低,波动性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