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篇
林业   5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欧亚大陆水青冈种群遗传多样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应用凝胶电泳法测定中国水青冈3个种,即米心水青冈、巴山水青冈和亮叶水青冈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了各物种种间、种内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 同时与欧洲水青冈进行了对比,探讨不同环境下水青冈的地理变异及其变异的机制. 所测定的酶系统包括:过氧化物酶(PX1和PX2)、磷酸葡萄糖脱氢酶(PGD)、酸性磷酸化酶(ACP和ACP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1、GOT2和GOT3)、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磷酸果糖异构酶(PGI)、甲基萘醌还原酶(MNR)、葡萄糖磷酸变位酶(PGM1和PGM2)和苹果酸脱氢酶(MDH1和MDH2)10种酶系统. 研究结果表明,各物种特有等位基因是分析遗传多样性的关键,不同季节气候和不同地理条件下,水青冈种内基因频率和等位基因表达也不同. 亮叶水青冈和米心水青冈都含有较多的特有等位基因,是相对独立和分布范围广泛的树种;亮叶水青冈与巴山水青冈的亲缘关系最近,而米心水青冈与亮叶水青冈和巴山水青冈的亲缘关系都远.但这几种与欧洲水青冈相比,又相对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2.
回归方程法测定地果单叶面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利用扫描仅和photoshop获取标准面积纸片象素的基础上,确定在扫描仪分辨率为300 dpi、文件存贮格式为JPG、用photoshop显示照片的缩放比例为50%时,1 dpi=1/3600cm2.利用上述结论,对20个样地的200片地果(Rcus tikoua Bur)单叶分别测定了叶长L、叶宽W和叶面积A,并对Ficus tikoua Bur的单叶长L、宽W、叶长与其面积A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椭圆形叶的单叶面积A与叶片长、叶片W呈极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方程:A=1.358L 5.156W-10.72,R2=0.944.这个方程对于野外测量地果种群的叶片总面积、估算地果的叶面积指数(LAI)具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33.
红树植物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滩涂上。健全的红树植物生态系统是人类持续利用红树林的必要条件。如何保护、维持红树林的生态系统及其遗传健全性已成为红树林生态学家最关心的问题。红树植物当前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形成原因是生态学家和保护生态学家的研究重点。文中介绍了近些年来红树植物亲缘地理学研究概况,包括地理隔离对红树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基因交流受阻隔以及引起红树群体遗传结构变化的原因等内容;阐述了地质历史引起地形地貌变化、地理隔离、繁殖体扩散及生境环境等因子影响红树群体遗传演化的机制;探讨了红树植物亲缘地理学未来研究的重点,以期为红树植物保护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4.
造林项目碳计量包括对基线情景、项目情景、碳泄漏等进行模拟,对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死木、枯落物和土壤碳库等的碳贮存量和变化量进行估算。在引用《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方法学理论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碳计量的不同方法,尽而提出了适宜于造林项目碳计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5.
强化导师作用 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国家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实施主体和主要责任人,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生导师首先应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素质;其次要根据研究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管理、因材施教;最后应积极探索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强化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把握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加强研究生科研基本功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6.
基于生态红线的洱海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红线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为洱海流域土地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洱海流域为对象,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的方法划定红线区;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将生态红线区作为生态源地,建立最小阻力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根据生态红线具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其划分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红线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生态红线区”和“水源涵养生态红线区”3类,面积分别为81.92、656.37和536.06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15%、25.24%和20.62%。洱海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由生态源地,高、中、低3种水平缓冲区,47条生态廊道和14个生态节点构成。其中,高、中、低3种生态安全格局缓冲区,面积分别为359.88、294.9和1 945.42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13.84%、11.34%和74.82%。结论本研究根据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功能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选取参评因子划定生态红线,为区域生态红线的划分提供了实践参考。根据生态红线区识别生态源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不仅具有全面性和准确性,也为区域生态红线的划定及应用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7.
造林项目碳计量技术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项目周期理论及<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方法学,结合我国林业造林活动实际,把碳计量列入到非碳汇造林工作,并依据项目概念、项目建议书、项目审阅、评估与批准、项目实施监测、项目评价等活动,提出了造林项目碳计量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38.
以绵刺地表枯落物水浸液和蒸馏水为对比,对绵刺的种子发芽时间、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速度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绵刺地表枯落物水浸液对绵刺种子萌发时间、萌发率和幼苗生长速度相对于蒸馏水有明显地抑制作用。10%枯落物水浸液和2%土壤表层水浸液对绵刺种子萌发时间、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生长速度抑制作用最为显著;说明绵刺枯落物具有化学他感作用,但这种他感作用与目前研究的异株克生作用不同,它在绵刺母株株丛内,排斥自身种子定居,以无性繁殖扩大对株丛内均质性生境的利用,实现种群的更新;在株丛外,以种子占据异质性生境进行种群的更新。因此,绵刺繁殖对策和生境的选择具有行为性,即绵刺植株以无性繁殖方式进行亲本基因的识别,有效地保存基因,而通过他感排斥作用,使种子携带的基因通过种子扩散器的作用,进行长距离的传播,在新的生境中定居,避免了亲代与子代有限资源的争夺,传播基因,这种繁殖策略的采用和生境的选择行为既保存了基因,又提高了种群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139.
珙桐的天然分布和人工引种分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珙桐(Davidiainvolucrata)是我国特有单型植物,世界著名观赏树种,其天然分布只在我国西南山地,北纬27°1'~31°7',东经98°6'~111°1'的范围内。我国西南诸省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珙桐在这一地区从700m以下的低山沟谷到2000~3000多米的云贵高原都有分布,但其分布方式是不连续和零星状的,珙桐分布区的环境条件差异大,很多地区与郑州和北京气候土壤条件也有相似之处,所以被广泛地引种栽培。国内外引种最北部达北纬39°54'(北京)和55°以北(哥本哈根),分布高度从南部山地的700~1400m降至50m以下(郑州、北京和哥本哈根),土壤条件也从原产地的酸性土壤(pH4.5~6。5)到碱性土镶(pH6.5~8.4).所以珙桐是一个适应性强、生态幅度宽的树种,在园林绿化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0.
林下光照条件与红松幼树生长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东北林业大学的凉水林场经过3a(1986年—1988年)的生态因子观测、红松幼树生长量调查及红松幼树的模拟遮光试验,表明林下光照条件与红松幼树生长的关系极为密切。生长在林下的红松幼树对光照的要求比其它任何生态因子都具有更大的依赖性。在其它环境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人为降低光照使红松幼树生长骤然减慢。光照条件对红松幼树生长的影响不仅在于生长季,也在于非生长季,且后者比前者的影响效果更显著。红松幼树的生长随年龄的增大其需光量逐渐增强,因此,在经营红松人工林及杨、桦等次生林时,应遵从红松这一生物学特性,及时抚育,逐渐加大透光疏伐的强度,以满足红松幼树生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