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南极冰藻Chlamyaomonas sp.ICE-L的抗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为材料对其抗盐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冰藻在盐度33下生长良好,在盐度66和99也有较大的生长龟,盐度132下也能生存,可以维持原有的生物量,而盐度165对冰藻则是致命的,仅能存活8d;常温藻(Chlamyxlomonasmonadina)仅能在盐度小于99时生存。由此可以看出,南极藻类较常温藻可抗更高的盐度。同时测定了与盐度变化相关的膜系统变化,与常温藻相比,南极冰藻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较高,而膜透性较低;经盐度99胁迫后,以上4种生化指标都升高。本研究初步结论为,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脯氨酸和膜透性对南极冰藻的抗盐性研究均有较好的指导意义。这项研究旨为南极冰藻抗盐机理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2.
栉孔扇贝鳃和唇瓣过氧化物酶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组织化学、电镜细胞化学和分光光度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鳃和唇瓣内的过氧化物酶(EC1.11.1.7;POD)进行研究,以探讨扇贝的鳃和唇瓣在免疫防御中的作用。组织化学显示,鳃轴、鳃丝和唇瓣上皮细胞均呈POD强阳性,结缔组织呈弱阳性;病毒感染后酶活力逐步增强。电镜细胞化学定位表明,鳃和唇瓣上皮细胞内有数量和大小不等的POD强阳性颗粒,阳性颗粒多为圆形,直径为150-220 nm;次级溶酶体也呈POD强阳性;内质网和空泡膜等细胞内膜系统以及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和纤毛呈POD弱阳性。结缔组织中部分血细胞呈POD强阳性。鳃轴上皮细胞内POD高电子密度阳性颗粒较少,而低电子密度阳性颗粒较多;主鳃丝上皮细胞内POD阳性颗粒较少,普通鳃丝上皮细胞内POD高电子致密阳性颗粒和呈POD强阳性的次级溶酶体均较多;唇瓣上皮细胞内POD阳性颗粒较鳃的略少。生化测定显示,鳃轴的POD酶活力最高,鳃丝次之,唇瓣最低;病毒感染24 h后,各部分的酶活力均显著增强。栉孔扇贝鳃和唇瓣内大量的POD可在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对5年生42个尾细桉无性系(含对照)在国营雷州林业局的年均材积生长量进行适应性及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2个无性系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向增益,正向增益在10.25%~38.48%之间;适应性评价出适应品种15个,其中唐家林场5个,北坡林场4个,石岭林场6个;稳定性评价出高产稳定型无性系19个,高产不稳定型无性系5个,低产稳定型无性系7个及低产不稳定型无性系11个;3.01、LL244号无性系在好的立地上生长快,LH5和12246号在各类立地上均生长迅速,具较高生产力,生长稳定,评价结果对优良无性系选育及推广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4.
65.
对卫星搭载的4个桉树6个家系种子进行苗期和田间生长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太空诱变的桉树家系苗期和田间各生长性状较对照均表现出明显的变异,搭栽后6个家系田间单株材积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8.5%、91.5%、120.8%、85.4%、103.2%、81.2%,而未经诱变的同一桉树家系种子为74.1%、88.6%、59.0%、82.6%、92.9%、88.9%,仅6号家系未出现明显的变异。  相似文献   
66.
对广西山口林场、钦廉林场天堂分场及钦州市犀牛脚镇等3个地点20个以尾叶桉为主参试无性系6、12、18、42个月生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与遗传测定.结果表明:参试的20个无性系生长性状在无性系、地点和无性系×地点交互效应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42个月生参试的20个无性系在不同试验地点平均生长量表现为:钦廉林场天堂分场>山口林场...  相似文献   
67.
几年来,高寒地区的渔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自然因素、市场低迷等都使高寒地区的鱼类养殖受到影响,所以如何实现高寒地区商品鱼养殖增效很有必要,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68.
利用远程视频进行林火识别是林火监测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远程视频的林火识别技术的研究概况,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难以兼顾识别效率、识别距离及识别率,指出利用多光谱进行林火识别,减少识别误差及提高识别效率是基于远程视频的林火识别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9.
对建立在江门罗坑镇的8.5年生桉树(Eucalyptus)杂种无性系进行材性测定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材积、木材密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和树皮厚度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单株材积和树皮厚度在重复间差异不显著,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在重复间差异极显著,纤维宽度在重复间差异显著;树皮厚度在不同高度间差异极显著,木材密度差异显著,纤维长度和宽度差异不显著.从参试无性系不同树干高度的材性均值可以看出:不同无性系的木材密度、纤维长度和树皮厚度变异规律均不同,开展木材利用时无需考虑木材位置;纤维宽度随树干高度呈递减趋势,树干位置可予以考虑;树皮厚度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树干基部.总体而言,木材密度范围主要集中在0.42~0.52 g·cm~(-3),纤维长度主要集中在0.4~0.8 mm,纤维宽度主要集中在15~21μm,树皮厚度主要集中在2~4 cm.DH32-29木材密度随着高度变化在9~11 m有所增加;纤维长度随着树干高度变化较大,2.6、3.9和14.3 m的纤维长度较大,9.1 m处出现最小值;纤维宽度随着树干高度变化较大,2.6、3.9和15.6m的纤维宽度较大,6.5 m处出现最小值;2.6 m以下的树皮厚度在4 cm以上,2.6 m以上树皮厚度下降至2.2 cm左右.  相似文献   
70.
以云南卫国林业局小黑江大花序桉实生林为研究对象,以不修枝作为对照,分别采用修掉1/3树高以下分枝、1/2树高以下分枝及修掉主干径粗5 cm以下分枝的方式进行修枝试验,分别在第2.5年和4.5年开展生长性状数据调查,通过对其蓄积生长和效益分析比较,评价不同修枝处理间的差异,并选择出效益最优的修枝方式。结果表明,不同修枝处理对林分生长和效益有显著的影响。2.5年生时,大强度修掉1/2高度以下分枝可以使每公顷木材蓄积达到最高,表明修枝能快速促进林木生长,而4.5年生时修枝与不修枝生长差异不显著,以不修枝木材蓄积最高;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在4.5年时,修掉1/3树度以下分枝时每公顷蓄积利润率达到1.77,比不修枝提高了4.12%,修枝促进了木材质量和价格明显提升,而该修枝处理可使每公顷木材净收入达45 497.72元,经济效益最好,是值得推广种植的定向培育模式。研究结果为大花序桉大径级培育和经济效益提升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