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12个尾叶桉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差异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各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均极显著,各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75.24%~94.32%,单株重复力为43.18%~80.57%。冠幅的重复力最小,材积最大。5.5年生时共有4个无性系生长量超过总体家系平均值,生长最优的无性系平均单株材积达0.1684m^3,是最差无性系的253.78%,是平均值的58.38%,比最优对照U6无性系高79.33%。应用主成分分类方法,将无性系分成6类。速生型无性系较慢生型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高出30.40%、57、74%和221.64%,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2.
桉树无性系苗期光合作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6个桉树人工林高产无性系的苗期光合作用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尾叶桉净光合速率与光强呈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关系,光响应的饱和点为1967 7μmol·m-2·s-1。桉树无性系具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不同无性系各项光合生理生态指标差异显著,尾×巨桉、尾×细桉等生长量较好的无性系较尾×赤桉和尾叶桉无性系的水分利用效率更高,光合能力更强。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三者日变化进程较为相似,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趋势则与净光合速率相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与蒸腾作用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生长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可应用于优良无性系的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83.
对5个地点81个自由授粉家系尾叶桉子代测定3a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与遗传评估,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在家系、地点间和家系与地点交互效应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通过选择确定了44、47、5D、66、68和88号家系为广谱型优系,同时分别选出了适宜5个试点造林区的优系各5个。测试结果对新会大泽尾叶桉种子园实施良种分类定向供种和留优去劣的遗传间伐提供了依据。若根据广谱型和局地型优系桉型分系采种,实施分类定向供种其材积遗传增益为3.37%-10.57%;若对种子园实施留优去劣疏伐,其遗传增益可达6.74%-21.14%。  相似文献   
84.
韦塔桉与大花序桉在粤中地区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韦塔桉6个种源和大花序桉4个种源进行生长与形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韦塔桉种源各年度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形质性状差异不显著。大花序桉除早期树高生长外,其他性状的年度生长指标在种源间并无明显差异,干形在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分枝性状差异不显著。韦塔桉种源17835生长表现最好,其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到15.01m、15.03cm和0.1133m3,是平均值的115.82%、116.78%和153.94%。大花序桉种源9901生长表现最好,其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到10.88m、12.95cm和0.0617m3,是平均值的106.35%、106.15%和117.97%。韦塔桉与同地区尾叶桉相比无显著差异,可在本地区作为重要的速生桉属树种育种资源;大花序桉作为珍贵实木用材树种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5.
海湾扇贝消化系统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AB—PAS染色,对人工养殖的1龄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壳长35—40mm)进行显微观察,发现海湾扇贝唇瓣、口唇、胃、肠、直肠、晶杆囊和肝脏中均有粘液细胞分布,其中,内唇瓣的内表皮和外唇瓣的外表皮粘液细胞数量较多,其中Ⅱ型(AB—PAS染色呈蓝色)最多,Ⅳ型(蓝紫色)次之,Ⅲ型(紫红色)较少,I型(红色)极少;内唇瓣的外表皮和外唇瓣的内表皮粘液细胞仅在每一横褶的皱褶处集中分布,多为Ⅱ型,另有少量Ⅳ型。口唇粘液细胞较多,排列比较紧密,Ⅱ型最多,Ⅳ型次之。胃粘液细胞数量很少,均为Ⅱ型。肠粘液细胞(Ⅱ型)较多,在肠上皮细胞较薄的区域分布密集。直肠粘液细胞(Ⅱ型)较多。晶杆囊粘液细胞(Ⅱ型)仅分布于局部。粘液细胞(Ⅱ型)在肝脏仅有少量分布于输出管壁和外上皮中。  相似文献   
86.
从南极获得的260株低温细菌中筛选到107株具有蛋白酶活性菌株,其中5株菌所产蛋白酶的活性高于45U/mL。对其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菌株NJ276、NJ5—9、NJ16—70、NJ345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NJ341属于科尔韦尔氏属(Colwellia)。对其中NJ276、NJ341、NJ16—70、NJ345这4株产蛋白酶南极嗜冷菌的生长及分泌蛋白酶的部分酶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株菌最适生长、产酶温度均为10℃左右;培养2~5d,嗜冷菌生长、产酶量一直处于较高的状态。(2)4株南极嗜冷菌分泌的蛋白酶的酶活反应最适pH值为9。(3)菌株NJ276、NJ5—9分泌的蛋白酶最适酶活温度为50℃;菌株NJ341、NJ345分泌的蛋白酶最适酶活温度为40℃;在0℃时蛋白酶活性是最高活性的30%左右,蛋白酶热稳定性较差,因此菌株NJ341、NJ345分泌的蛋白酶属于低温蛋白酶。  相似文献   
87.
南极冰藻Pyramidomonas sp.和Chlorophyceae L-4的优化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温度、光强、盐度、pH值、营养盐等培养条件,测定其对南极冰藻中2种绿藻Pyramidomanassp.和Chloro phyceaeL-4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2培养基为适合这2种南极绿藻生长的适宜培养基。Pyramidomonassp.最适生长温度为2~6℃,pH为9.0;ChlorophyceaeL-4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6℃,pH为8.0~8.5。2种南极绿藻生长最适光强为7.0~60.0μE·m-2·s-1,最适盐度为22~33。选择NaNO3为培养基中的氮源,适合Pyramidomonassp.的浓度为0.88mmol·L-1。氮源浓度在0.56~1.47mmol·L-1,对ChlorophyceaeL-4生长影响不明显。适宜2种南极绿藻生长的磷酸盐浓度为0.13mmol·L-1。  相似文献   
88.
分析了尾叶桉与细叶桉的人工改良杂种无性系(LH1)和天然杂交种(U6)的材性特征,同时运用现代模糊数学理论和工程建模方式建立速生材制浆适用性的综合多指标评判体系,最后得出可使用的综合评估模型。改良后的LH1比U6,综纤维素由81.93%提高至82.5%,木质素由25.68%降低至24.11%,聚戊糖由21.40%降低至19.33%,纤维长宽比由40.4提高至42.4,基本密度由441 kg/m3提高至473 kg/m3,综合评价材性指标,LH1的制浆适应性优于U6。经过与材料分析与预测的比对和数学建模,证实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LH1制漂白化机浆的适应性属于中等水平(III级),而U6属于中等偏下水平(IV级),LH1的制浆适应性优于U6,与试材材性测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9.
90.
研究了多功能制剂多霸2对保护地番茄灰霉病和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测定了其对番茄挥发性物质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多霸2对番茄灰霉病的相对防效较木霉菌药剂高43.83%,使番茄晚疫病发病率较霜脲氰低53.67%。番茄经多霸2诱导后,挥发性物质的总含量较对照组的增加75%;氧合酯类、芳香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95%和21%;含量最高组分(E)-2-己烯醛诱导后较对照提高95%;其他一些组分含量也显著提高,表明多功能制剂多霸2防治病害与提高番茄自身产生挥发抗菌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