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辣椒891是利用云阳羊角椒为母本、洛椒5号为父本育成的一代杂种。中早熟,果实长羊角型,嫩绿色,果面光滑有光泽,辣味中等。抗病毒病、疫病、青枯病。平均单株产量1.5kg,每667m^2产量为3000-4000kg。适于保护地、露地和秋延晚栽培。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介绍了潜在侵染性病害理论的观点以及这一理论对林业生产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河南野生葡萄属植物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属(VitisL.)野生水果是非常重要的种质资源,是纯天然、无污染、富含营养的野生水果,还是栽培葡萄优良的抗性育种材料,因而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采用踏查的方法,观察记载野生葡萄属植物的综合性状。超过1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野生葡萄属植物共有14种3变种,其中9种3变种可以直接食用。对野生葡萄属植物的分布、生境、果实性状、利用价值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DREBs在果实发育及成熟调控中的作用及机理,以番茄‘Micro-Tom’为试材,克隆得到1个DREBs转录因子SlDREB1B。研究证实,在果实中SlDREB1B的表达可受脱水胁迫和温度胁迫诱导。将SlDREB1B构建到带有e-GFP报告基因的载体上,采用叶盘法将SlDREB1B基因转入番茄,经报告基因筛选和SlDREB1B表达检测,成功获得转基因阳性植株。和转空载基因的植株相比,转SlDREB1B植株的果实发育和成熟进程明显加速。进一步分析表明,SlDREB1B的过量表达,可调控一系列与果实发育和成熟相关的基因表达,其中,色素合成相关基因和果实软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强烈诱导,说明SlDREB1B可通过调节果实成熟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番茄果实发育和成熟进程。  相似文献   
15.
以草莓为试材,基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人(Homo sapiens)和家鼠(Mus musculus)等数据库信息,采用同源比对方法,结合ClustalX 2.0序列比对及MEGA 5.0系统进化树分析,对草莓基因组中7TMR的基础生物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莓基因组中含有84个7TMR,包括23个亚家族。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该家族全部成员中有33个成员随果实发育表达量明显上调,17个成员表达量明显下调;Real-time PCR分析进一步确认,部分7TMR成员的基因表达与果实发育及成熟过程的整个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还发现,草莓中7TMR家族中含有一类特殊的亚家族蛋白,该亚家族与人和家鼠中的脂联素受体高度同源,表明草莓中7TMR存在着非G-蛋白偶联信号转导途径。草莓中类似脂联素受体亚家族ADIPOR包含5个成员,对这5个成员的时空表达和刺激应答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某些成员不仅与果实发育进程关系密切,且对糖信号应答,暗示着该类蛋白在草莓果实发育和成熟调控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邓伊苓  李冰冰  逯子扬  霍鹏伟  阎永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45-21247,21252
[目的]研究H3PO40W12/TiO2/漂珠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浸渍法制备H3PO40W12/TiO2/漂珠复合光催化剂,并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固体紫外光谱仪对其表征。以孔雀石绿为模拟污染物进行光催化降解试验。[结果]制备的H3PO40W12/TiO2/漂珠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其在80 min内对孔雀石绿的降解率达到90%。H3PO40W12的负载量越大,复合光催化剂的降解活性越高。此外,该复合光催化剂的再生性良好,可多次重复使用。[结论]该研究对水污染的吸附降解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北汝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水质生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北汝河水系16个采样点进行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调查和水质生物监测,结果表明,北汝河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由8纲、19目、93科组成。运用2种生物学指数进行水质的评价,结果表明,北汝河水系已受到了轻度的污染,个别河段已达重污染。  相似文献   
18.
以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病苗(Pto)和健康苗(Pto I)为试验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染病前后毛泡桐的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比较基因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毛泡桐病苗和健康苗的叶绿体基因组由反向重复区(IRs)、长单拷贝序列区(LSC)和短单拷贝序列区(SSC)等部分组成。其中,叶绿体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54 700 bp (Pto)和154 646 bp (Pto I),IRs的长度为25 779 bp,LSC和SSC长度分别为85 356、17 786bp (Pto)和85 356、17 732 bp (Pto I)。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Pto中共搜索到简单重复位点(SSR) 64个,单核苷酸、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四核苷酸和五核苷酸的数量分别为49、5、2、7、1个; Pto I中共有64个SSR位点,单核苷酸个数为49个,并未发现六核苷酸。大多数位点都富含A-T,具有碱基偏好性。  相似文献   
19.
以生物滞留池功能植物选择为目的,采用生物滞留柱模拟生物滞留池的试验方法,通过进出水情况的监测,对栽种不同植物的生物滞留柱滞水能力、渗水能力、净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种植植物的生物滞留柱出水时间早、水力停留时间短、滞留水量小、入渗速率低;鸢尾出水时间中等、水力停留时间中等、滞留水量中等、入渗速率中等;马蔺出水时间晚、水力停留时间长、滞留水量大、入渗速率高。总磷去除率对照为-323.64%、鸢尾为-119.89%、马蔺为-76.07%,氨氮去除率对照为-2.23%、鸢尾为20.67%、马蔺为42.44%,种植植物有助于污染物的去除,与鸢尾相比,马蔺对地表径流中的总磷、氨氮去除效果更好,生物滞留柱对氨氮去除效果一般,而总磷主要以输出为主,去除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