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2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20篇
  21篇
综合类   192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3篇
园艺   5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论述东部山区中草药生长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学特性及相应的农艺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2.
1欧盟和德国的农业财政政策德国和欧盟农业财政政策主要包括结构政策、补贴政策、社会福利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1.1结构政策。结构政策是德国和欧盟为改革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率而采取的一项措施。这项政策旨在通过土地整理,支持有生命力的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国家动员小规模  相似文献   
163.
164.
通过同位素标记手段,并结合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贝壳粉、磷酸氢二铵、羟基磷灰石以及这3种磷基材料的复合钝化剂对土壤Pb的钝化行为及其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土壤中所有Pb形态都可被外加的富集206Pb同位素标记,但其中残渣态Pb较难与富集同位素交换,表明残渣态Pb在土壤中稳定性较强。添加磷基钝化剂(除羟基磷灰石外)后,土壤pH值均显著提高(P<0.05)。所有钝化剂能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显著升高(P<0.05)。通过对206Pb的监测,发现磷基钝化剂对水溶态(磷酸氢二铵除外)、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均有显著的钝化作用(P<0.05),其中复合钝化剂和磷酸氢二铵对可交换态Pb的钝化率可分别达到93.3%和89.7%,且磷基钝化剂可导致有机质结合态和残渣态中Pb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此外,通过Visual MINTEQ模型计算表明,复合钝化剂和磷酸氢二铵可通过产生氯磷酸盐等4种铅磷酸盐而有效降低土壤Pb2+的活度,达到钝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5.
本文报道了杀螟松在水稻、稻田土壤和水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残留量测定方法。稻田喷施有效剂量为50克/亩和75克/亩的杀螟松1—3次,最后一次施药离水稻收获间隔期为14天,稻米中的残留量低于最大允许残留量0.2ppm。杀螟松在稻田生态环境中消解速度快,在稻米和土壤中的半衰期约为2天,田水中约1天,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很轻微。  相似文献   
166.
依据昆钢集团煤焦化厂区的环境状况,提出在环境治理中抗污染绿化植物的配置,并通过昆钢煤焦化厂区多年的实地栽培经验总结出适宜种植的树种。  相似文献   
167.
应用伊维菌素注射剂,按0.2mg/kg体重剂量皮下注射给药,进行牦牛寄生虫病防治,评价对牦牛体内线虫和体外寄生虫的疗效.结果:对牦牛主要7属消化道线虫和网尾线虫的虫卵(幼虫)转阴率、减少率均达100%;毛首线虫的驱虫率86.4%;对线虫的总计驱虫率99.3%;对绵羊颚虱的杀虫率达100%.技术示范群比阳性对照群牦牛平均多增重3.9kg,幼年牦牛成活率提高1.9个百分点.示范结果证明:伊维菌素注射剂0.2mg/kg剂量一次给药,驱除牦牛体内线虫和体外虱、蝇等寄生虫,高效安全,生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8.
茄子黄萎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波  李剑 《上海蔬菜》2013,(4):58-59
茄子黄萎病俗称半边疯、半边黄,是茄子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茄子黄萎病多在门茄坐果后发病,盛果期病株急剧增加,影响茄子的产量及品质。发病严重时会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因此,防治好茄子黄萎病是茄子生产获得高产增收的保证。现将茄子黄萎病的发病症状及主要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发病症状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成株多在坐果后开始出现症状,以结果初期发病最盛。多由植株中下部开始出现褐色症状,初在叶缘及叶脉间褪绿变黄,随后逐  相似文献   
169.
贵州坡耕地三种种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紫花苜蓿—玉米间作、作物分带轮作和玉米单作3种种植模式下地表覆盖度和表层土壤含水量月变化,年均土壤和养分流失量以及产量等,比较不同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玉米间作与分带轮作模式可保持坡耕地全年覆盖,并在整个雨季保持较高的覆盖度。紫花苜蓿根系发达,增加了0—20cm耕层土壤中的根量,增强了土壤的渗透能力,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可减少地表径流39.3%,减少土壤侵蚀59.3%;分带轮作可减少地表径流10.4%,减少土壤侵蚀21.3%;两种模式都提高了雨季前和雨季耕层土壤中的水分,减少了水土流失引起的有机质流失29.9%~52.4%,全N流失26.7%~54.9,全钾流失27.3%~70.9%,缓效钾流失21.4%~58.9%,提高玉米产量33.0%~35.9%;紫花苜蓿—玉米间作还可收获紫花苜蓿干草13 664kg/hm2,复合产量是农民习惯的4.1倍;分带轮作可收获大豆、红薯、油菜等,复合产量为12 492kg/hm2,是农民习惯的2.7倍。  相似文献   
170.
结合西吉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和同期的马铃薯产量资料,分析了西吉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以及马铃薯产量与不同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来,西吉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与地温均有不同幅度的升高,10℃初日明显提前、积温增加,降水则呈下降趋势,相对湿度变化不显著,日照时数与平均风速变化较小.除发芽期的日照时数对马铃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