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林业   42篇
农学   5篇
  5篇
综合类   58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麻栎种子萌发的抑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栎属(Quercus)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大陆,是北半球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周浙昆,1992)。在过去的30多年,亚洲、东北美洲、欧洲及地中海沿岸等均出现栎林的衰退现象(Giertychetal.,2010;Bonneretal.,1987),自然更新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导致更新成功率低,种子的自然更新远远抵不上栎林的减少量(Houetal.,2010)。因此,栎类容器苗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容器育苗要求种子快速整齐地萌发和生长,因为如果萌发延续时间较长,最先长出的叶片会遮住临近的幼苗,并阻挡水分的运输(Giertychetal.,201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蘸根处理对彰武松造林效果及生长表现的影响,为推动北京地区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北京市密云区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以清水为对照,设置复合微生物菌剂、ABT-3生根粉和两者1∶1混合3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5 a生彰武松造林其成活率、生长量、叶片性状、干物质量以及造林成本影响。[结果]单施ABT-3号生根粉的地径、地下生物量、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本效果最佳;单施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苗高、地径、年均生长量、地上干物质量、总干物质量、针叶厚度、针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效果最佳;混合处理的各测定指标均低于单施处理,但高于对照处理。[结论]在北京地区进行彰武松造林实践生产中,除了采用常规抚育管理外,建议合理使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它不仅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还可以促进苗木生长发育,加快成林步伐,提高林分品质,最终达到改善北京市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森林培育不仅涉及森林生态系统,还涉及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等,是一个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系统。"森林培育学"是林学和水土保持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作为一门需要处理多个系统相互关系的课程,其教学过程十分需要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为此,开展了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参与式教学,将系统思想融入"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研究和实践。首先,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对"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性整合;其次,在分析参与式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参与式教学的问题设置和学生的参与途径;再次,对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身份和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探讨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最后,通过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强调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围绕森林培育把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体系,进而最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北京市延庆县营盘村附近低山,对造林密度为5151株/hm2的23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4个间伐强度处理。5a后,通过比较林下植被组成、外貌及多样性的变化,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改变了群落的生活型谱,随间伐强度增大,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所占比重上升,而高位芽植物却呈相反的趋势。间伐强度不同,华北落叶松林下植被的建群种各异。间伐可提高林下植被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这种效应以弱度间伐最为明显。间伐对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影响较灌木层大,而对林下植被分布均匀性影响甚微。因此,及时对郁闭林分进行合适强度的间伐,促进林下植被发育,是实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3a初植密度5151株/hm2的华北落叶松选择58.75%左右的间伐强度林下植被发育最优  相似文献   
15.
国外苗木质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末, 国外有关苗木质量的综述很多。经过10多年的研究, 人们对根体积、侧根数、矿质营养等形态和生理指标与苗木造林效果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文中在这些综述的基础上, 结合最近的研究进展, 对国外苗木质量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针对评价苗木质量的各项指标, 分析了其测定方法和评价苗木质量的能力, 并系统探讨了苗木质量、立地条件和造林效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北京山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山地森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对北京延庆山区6种植被类型下不同层次土壤的脲酶、蛋白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林分类型之间所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并且随着土层的加深,均表现出不断减小的趋势。蔗糖酶、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4种酶活性在不同林分类型中均表现出阔叶林优于针叶林,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所测5种酶活性在6种林分类型A层表现出聚集分布,以脲酶最具代表性。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与所测5种酶活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显著相关,而有效磷与各种所测酶活性均呈负相关。运用主成分分析可知,土壤酶在第1、2主成分中比重较大,对外界环境变化比较敏感,结合相关分析认为,碱解氮与脲酶可以作为该地区土壤质量评价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17.
华北落叶松人工幼、中龄林土壤肥力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以北京市营盘附近中山20年生和28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通过测定土壤表层0~20 cm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土壤酶的季节动态,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华北落叶松幼、中龄林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28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孔隙度等低于20年生华北落叶松,而土壤容重和毛管孔隙度高于后者;随林龄增大,华北落叶松土壤pH下降0.10个单位,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不同程度降低,而有效磷含量有一定升高;相对于20年生华北落叶松,除多酚氧化酶外,28年生华北落叶松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最大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是评价华北落叶松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20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分土壤肥力对密度较敏感,应及时适量间伐。20、28年生土壤综合得分IFI分别为0.358和-0.358,营盘附近中山大面积栽植华北落叶松需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8.
在磷、钾、硼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用量对西兰花花球的产量和品质有明显影响,每亩施纯氮20kg,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品质也较好,保证了较高的出口鲜销合格率。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机械化插秧的生育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能协调个体生长和群体发育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穗大粒多、抗病抗倒等生育优势,省工节本,增产增效,推广潜力大.栽培要点是培育好规格化健壮秧苗,提高机插质量,科学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  相似文献   
20.
林木容器育苗底部渗灌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苗圃容器育苗采用上方喷灌易造成水分浪费、养分淋溶流失及环境污染。容器苗底部渗灌技术是利用育苗基质毛细管作用从容器下方吸收水分对苗木进行灌溉。该系统由储水箱、水泵、施水槽等设备形成水分封闭回流系统,可实现灌溉水循环利用,是一种有效管理容器苗水肥的方法。文中介绍了容器苗底部渗灌技术形成背景与系统组成,并从苗木质量、水肥利用效率、基质EC值和pH值以及病虫害等方面对容器苗底部渗灌系统进行评述,同时对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