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1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0篇
综合类   14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木陶瓷的制造(Ⅰ)——实木陶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以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木材为原料,浸渍酚醛树脂后经800℃隔氧烧结,制得实木陶瓷,分析了样品在质量和体积上的变化。研究发现,试样经过高温烧结后,相对酚醛树脂处理前,后绝干试样的炭得率,体积剩余及木陶瓷产品密度与树脂质量分数呈正相关,树脂处理使木材样品炭化时弦、径、纵向收缩差异减小。  相似文献   
12.
木材表面疏水处理是提升木材使用寿命的一种有效途径。研究采用喷涂法在木材表面构建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无机颗粒-环氧树脂复合超疏水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接触角测试等方法对涂层表面进行分析和表征,对比不同种类、粒径无机颗粒(二氧化钛、二氧化硅)和环氧树脂预聚物用量的涂层样品性能,优化涂层制备工艺。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制备的涂层在经历20个周期的砂纸(1 000目)磨损或20次胶带剥离后水接触角仍大于150°,超疏水性能稳定,涂层的大部分微纳结构得以保留,表现出良好的机械耐久性。  相似文献   
13.
本区某镇一院校内饲养的成年孔雀12羽,于2006年2月24日发现死亡1羽,另有3羽采食不佳,且有下痢情况。经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孔雀新城疫,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后取得了良好效果。1饲养情况本区某镇一院校占地面积约200亩,饲养12羽孔雀均为散放。经了解,发病的该批孔雀已于2005年11月26日进行禽流感疫苗免疫,免疫剂量1.5ml/羽。并经核查,未进行其它疫病的免疫。2临床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饮水增加,羽毛蓬乱,无光泽,嗉囊内充满大量的气体和液体,下痢,拉黄绿色稀便。由于该校内饲养的孔雀均为散放,对已死亡的1羽孔雀生前的某些…  相似文献   
14.
氯胺磷对水稻纹枯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胺磷(氯甲胺磷)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杀虫剂创新专利品种,是通过创新农药途径开发出的甲胺磷取代品种,是目前国内最新开发的、毒性较低的、高效、安全的有机磷杀虫剂,它对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叶蝉、蓟马等水稻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效,其化学名称为:O,S-二甲基(2,2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畜禽养殖量和养殖密度的增加,疫病的发生、发展变得越来越复杂,畜禽疫病的预防与控制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猪瘟(CSF)是严重危害养殖业最古老的疫病之一,其流行形式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非典型性,对养猪业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到目前为止,加强免疫接种仍是对猪瘟预防与控制最有效的措施。对本地区当前猪瘟的免疫情况进行全面监测,从而及时掌握免疫抗体水平,了解免疫状况,建立科学合理免疫程序,为更有效指导实际生产、控制疫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就2004~2006年三年内本地区猪CSF免疫抗体监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麦秆表面硅含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润洲  刘志明  李坚  艾军 《林业科学》2002,38(6):99-102
利用ESCA研究了麦秆表面在不同温度下和经氩离子刻蚀后Si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麦秆横切面上,Si元素含量中间层(接近麦秆外表面)含量较高;随着温度的升高,麦秆表面Si元素含量先降低而后增加,在选定的几个温度中,170℃和220℃时Si含量最低;麦秆表面经氩离子刻蚀后,由外及里,随着氩刻的加深,Si含量呈现升高趋势。麦秆中Si元素存在的化学环境与聚甲基硅氧烷中Si的化学环境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7.
红松幼龄材与成熟材力学性质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人工林和天然林红松幼龄材与成熟材力学性质的差异.结果显示,成熟材的所有力学性质均高于幼龄材.幼龄材与成熟材的抗弯弹性模量差异在人工林红松中达0.01水平显著,天然林红松也达到0.01水平显著;人工林红松抗弯强度和弦向横纹抗压强度差异达0.05水平显著.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横切面硬度和弦向横纹抗压强度4项指标的差异达0.05水平显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全球能源危机等问题,生物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以往材料的制备与合成往往以石油及其衍生物为原料,过程繁琐、成本高昂、原料不可再生,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而生物质基材料因绿色、可再生、环境友好等,其设计与构筑已成为基础科技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在过去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以相关生物质为基础构筑“基石”,利用其本征结构及特性原位合成或与异质单元复合,构筑了大量的功能光学材料。功能光学材料的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催化、光动能转换、生物成像、光电器件、海水淡化、信息防伪等。笔者对生物质基光学功能性材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主要包括林木芳香生物质荧光材料、多糖生物质荧光材料、林木生物质光热材料、纳米纤维素光子晶体材料、生物质基光热材料,以及以上材料在食品检测、生物成像、加密打印、发光器件、光 热 动能转换领域中的应用,并且对该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窑干木材时,通常于材堆中设置检验板,定期取出测定木材含水率及其内部应力的变化,借此衡量窑内材堆的干燥工况。这种方法虽传统采用,但操作烦琐,费时费力,并且容易损耗热能。据美国费吉尼亚(Viaginia)州立大学C.skaar教授报告,目前他们正在试验和研究一种新的检验木材干燥状况的方法——利用声音发射法控制木材窑干过程。在窑干过程中,由于含水率和内部应力的急剧变化,常常导致木材产生表裂和端裂,当  相似文献   
20.
用HNO3溶液对木材进行前期处理,使其破坏木纤维细胞壁S3层;然后用CO(NH2)2溶液和ZnCl2溶液分别润涨木材,使木纤维细胞壁向内润涨.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选择最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硝酸质量分数10%,加热温度100 ℃,加热时间20 min,采用尿素饱和溶液润涨.3个因素中,硝酸质量分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显著.处理后的试材在微观上细胞壁厚度有了明显的增加,细胞腔变小;在宏观上体积尺寸也有所增加,木纤维细胞壁厚度增长率最大可达77.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