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5篇
  9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生防放线菌长枝木霉T6和放线菌ZZ-9为试材,采用圆盘滤膜法和对口培养法比较T6、ZZ-9所产生的代谢物对苹果树腐烂病病菌、苹果树轮纹病病菌和苹果树早期落叶病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长枝木霉T6的非挥发性物质对这3种病原菌抑制效果明显,抑制率分别达到97.50%、83.69%、68.35%。放线菌ZZ-9的非挥发性物质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和苹果树轮纹病菌的抑制率达到了96.25%和72.42%%,对早期落叶病菌的拮抗作用较弱,抑制率小于50%。长枝木霉T6和放线菌ZZ-9的挥发性物质对这3种病原菌的拮抗作用不明显,抑制率均小于50%。长枝木霉T6和放线菌ZZ-9对苹果树三种病害的拮抗作用主要由二者所产生的非挥发性物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2.
试验旨在探索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感染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诱导的microRNA (miRNA)表达谱变化,为解析宿主miRNA在ETEC感染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利用Illumina 6000 Novoseq SE50测序平台分别对ETEC感染前后的IPEC-J2进行高通量测序,用Bowtie与参考基因组比对,用DESeq R Package进行miRNA差异性分析。通过miRanda和RNAhybid共同预测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对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随机选取5个miRNAs,对测序结果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IPEC-J2在感染前后的sRNA文库经过滤分别得到12 889 260和11 203 056条clean reads。感染前后文库中,miRNA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73.16%和54.10%;分别有97.98%和69.83%长度为18~40 nt的sRNA可比对到参考基因组,表明测序质控良好。长度在22~24 nt的序列大部分首位碱基偏向U,2~8位点出现频率最高的碱基分别为AGCUUAU。共发现311个已知miRNAs,128个新miRNAs。在2个文库中,长度为23 nt的miRNA序列占比最高,分别为41.42%和23.56%。感染后共筛选到140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74个表达上调,66个表达下调。GO分析表明,miRNA靶基因显著富集于代谢过程、正向调节代谢过程、细胞成分或生物合成、免疫系统、细胞内部分和细胞器等功能。KEGG分析表明,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显著富集于赖氨酸降解、生产IgA的肠道免疫网络、NF-κB信号通路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随机选取的5个miRNAs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测序准确可靠。综上所述,IPEC-J2的miRNAs参与了ETEC感染过程,为进一步揭示调控ETEC感染的关键miRNA及其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农业机械使用数量也逐年增加,分布变广,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农机管理工作却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明显滞后,农机监理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本文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对我国农机监理安全工作做出一些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4.
萝卜mRNA差异显示技术反应体系的优化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萝卜品种短叶十三为材料,对影响mRNA差异显示(DDRT-PCR)反应体系的主要因子进行优化试验,最终确定了优化体系(15μl):随机引物0.5μmol/L,锚定引物1.0μmol/L,dNTPs 0.1~0.2 mmol/L,Mg2 1.5mmol/L,模板cDNA 15 ng,TaqDNA聚合酶0.9 U;并对PCR扩增程序中的复性温度进行梯度筛选,表明40℃较适合于萝卜mRNA差异显示(DDRT-PCR)反应体系。同时应用该优化体系分别对短叶十三花芽分化和扬花萝卜、春萝卜BYC抽薹过程中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5.
 对在我国小麦育种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 2 2个骨干亲本、在生产上曾发挥过巨大增产效益的 4 5个品种 ,以及 18个优质面包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 ,骨干亲本在 Glu- A1位点有两种等位变异类型“0”和“1”;Glu- B1有“7+8”、“7+9”、“14 +15”、“17+18”、“6 +8”  5个等位变异类型 ,但主要以“7+8”和“7+9”为主 ;Glu- D1有“2 +12”、“2 +10”、“5 +10”、“4 +10”、“4 +12”、“2 +11” 6个等位变异类型 ,以“2 +12”和“2 +11”为主要类型。在骨干亲本中仅有一个“早洋麦”(Early Prem ium)携带“5 +10”;一个 St2 4 2 2 / 4 6 4携带“14 +15”。此外 ,两个比较重要的材料“玛拉”(Mara)和“阿龙爪”(Alondra)携带“5 +10”。在大面积推广品种中 ,只有“扬麦5号”为“5 +10”携带者 ;“小偃 6号”和“豫麦 7号”携带“14 +15”;“阿夫”、“农大 139”、“郑州 6 83”、“繁 6”等 4个品种携带“17+18”。我国第一批优质小麦品种主要有两个类群 ,即“5 +10”和“14 +15”,前者以“中作 8131- 1”及其变异后代选系为代表 ,后者以“小偃 6号”和其衍生品种为主。此外 ,还查明“17+18”,来源于意大利品种“阿夫” (Funo,或选系 )。上述结果基本反映了 5 0  相似文献   
106.
校园绿地景观生态设计简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校园绿地的生态设计为实例,探讨如何合理运用生态设计原理,以实现设计美与生态调节功能的全面融合。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估测河北荷斯坦牛线性体型性状参数,为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MTD-FREML软件,配合单性状和多性状动物模型,估测了河北675头荷斯坦牛23个体型线性性状的表型参数和遗传参数.[结果]体型各性状评分的平均数范围为2.16~8.24.体型线性性状遗传力的范围为0.07~0.61.体型总分的遗传力为0.49.结...  相似文献   
108.
2005-2007年调查重庆主要茶叶种植区、县茶树病害的发生情况,共查明病害16种,分布频率较高(F〉42)的有云纹叶枯病、煤污病、地衣病、轮斑病、炭疽病、白星病和藻斑病等,其中以前4种病害发生最普遍,发病分布频率和病植株率分别达到70%和30%以上,而以云纹叶枯病和轮斑病对茶树的危害最严重。武夷菌素是产自于不吸水链霉菌(Strepromyces ahygroscopicus)的一种无毒性生物杀菌剂,测定该药剂在田间条件下对重庆当地主要茶树叶部病害的防治效果,采用原药的600倍液并按15L/667m^2的用量对茶树叶面喷雾2次。以对照病叶率计算武夷菌素对茶树云纹叶枯病(Colletotrichum cameliae)、轮斑病(Pesalotiopsis theae)和其它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71.33%,65.38%和87.78%;而按病害严重度计算分别为61.02%,77.08%和79.01%7。经统计学显著性测验表明,武夷菌素对这些茶树病害的相对防病效果与多菌灵的病害控制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异(p〉O.05),但处理与对照茶树病害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这表明武夷菌素对茶云纹叶枯病和轮斑病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可以代替多菌灵在茶叶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9.
中药材植物川芎的3种新病害鉴定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大宗常用中药材,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川芎的病害也有加剧的趋势.该研究通过对四川省都江堰市川芎种植园的调查,采集感病植株样品回室内分离并根据科赫氏证病律步骤进行病害诊断鉴定,发现并确诊了3种新的真菌性病害,即川芎根腐萎蔫病、叶褐斑病和灰霉病,它们的病原菌分别是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细极链格孢组(Alternaria tenuissima group)成员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该文分别记述了3种病害的症状和病原菌特征,为进一步探讨川芎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0.
云南箭竹是优质笋用竹种,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通过对不同地理种源云南箭竹的竹材维管束和导管的系统的研究,为云南箭竹的利用提供了部分基础数据.通过对云南箭竹竹材切片的维管束和导管进行定量显微观测和数理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云南箭竹的维管束为开放型与半开放型,同一高度的不同部位(径向)维管束的大小和分布各有不同:地理分布、秆龄及种内变异均对云南箭竹的维管束形态有显著影响:云南箭竹导管直径在径向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