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6篇
  51篇
综合类   20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雾培番茄不同营养液配方的生产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日光温室中对5种营养液配方(英国休伊特配方、日本园试配方、日本山崎配方、山东农大番茄配方和华农大番茄配方)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英国休伊特配方使雾培番茄植株的长势更为旺盛,其茎粗、根系长度、根系体积、根冠比、叶绿素含量等指标最大,同时植株的产量也明显高于其他4种营养液配方。因此最适合雾培番茄的营养液配方是英国休伊特配方,其次为日本园试配方,日本山崎配方和山东农大番茄配方居中,华农大番茄配方最不适合雾培番茄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2.
日光温室温度对番茄叶面积扩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日光温室内温度对番茄叶面积扩展的影响.通过破坏性取样观测确定了采用长宽法计算叶面积的系数R,当叶长≤20 cm时,R=0.378 2;当叶长>20 cm时,R=0.318 4,其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0.950 2.试验还表明:番茄叶片生长具有前期和后期扩展速度慢,中期扩展速度快的特点;随着温度升高或降低,叶面积扩展量也随之增大或减小;并且成熟叶片的叶面积也随之增大或减小;温度变化对叶面积扩展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冬季低温可降低番茄叶片的干物质含量;温度降低,还可促使比叶面积减小,反之比叶面积增大.  相似文献   
103.
研究了不同光照时间对番茄的开花时间、展幅、株高、叶面积、比叶面积、根、茎以及叶片干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照时间的延长,番茄的开花时间缩短;株高和比叶面积呈下降趋势,而叶片生长速度、根和叶片的干物质量呈上升趋势。光照时间对番茄展幅和叶面积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4.
在日光温室内以番茄品种辽园多丽为试验材料,对温室番茄植株在一个干旱周期中茎直径变化动态、不同天气条件下茎直径变化规律及茎直径变化与土壤水分状况的关系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干旱周期中,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番茄茎直径日变化幅度逐渐增大,茎直径变化量能灵敏、适时、准确地反映植株体内的水分状况;晴天番茄茎直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阴天;直径日最大收缩量与土壤相对含水量具有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r2=0.986 3)  相似文献   
105.
钾营养对番茄丰产形态指标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番茄的产量形成是以营养生长为基础.为了明确钾营养对番茄丰产形态建成的影响,采用二因素五水平通用旋转设计研究钾素对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营养水平与番茄营养生长指标和产量之间都呈二次线形关系。钾肥对番茄产量的增产效应明显,当钾素浓度达到13.71和12.58mmol·L^-1时,番茄产量(0.98kg)和平均单果重(121.74g)达到最大值。番茄的丰产生态表现并不是生长量最大的旺盛生长状态,而较大的光台面积,协调的地上地下部分生长比例和较好的营养物质积累基础。  相似文献   
106.
为解决蔬菜嫁接夹外形结构复杂导致自动排序困难的问题,该文设计了贴接嫁接机嫁接夹振动排序装置,并采用试验方法对该装置的最佳工作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论文在研制出振动排序装置样机的基础上,以典型的甜瓜嫁接夹为研究对象,选取振动电压、筛选挡杆的安装角度和安装长度作为试验因素,以排夹时间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进行嫁接夹振动排序装置作业性能的单因素和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确定该装置的最优工作参数,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排序装置的最优工作参数为振动电压40 V、筛选挡杆的安装角度25.7°、安装长度45.5 mm,此时振动排序装置排夹效果最好,排夹时间变异系数为68.22%,排夹成功率可以保证100%,排夹效率为70个/min。因此,振动排序装置可以成功地完成甜瓜嫁接夹全自动排序及输送,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为蔬菜全自动嫁接机的研制与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葡萄病害图像识别方法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支持向量机识别方法研究了葡萄叶部病害的识别,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首先对采集到的葡萄病害彩色图像采用矢量中值滤波法去除噪声,然后采用统计模式识别方法和数学形态学对病叶图像进行了分割。最后提取了葡萄病叶彩色图像的纹理特征、病斑的形状特征和颜色特征,并用支持向量机的模式识别方法来识别葡萄病害。试验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识别方法能获得比神经网络方法更好的识别性能;综合形状特征和纹理特征的支持向量机识别方法对葡萄病害的正确识别率优于只用形状特征或纹理特征的病种识别,综合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8.
以辽园多丽和樱桃番茄红玉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葡萄糖及其两者的混合液,研究叶面喷肥对两个品种番茄光合速率及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肥可明显提高番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通过叶面喷肥处理,提高了2个品种番茄果实内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提高了果实中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的活力水平,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力也得到明显提高。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及其与葡萄糖两者的混合液效果较好,单独喷施葡萄糖效果稍差。表明在叶面喷施葡萄糖、磷酸二氢钾和两者的混合液条件下,果实是通过提高4种酶的活力来提高库强度的。果实库强度增加的同时,相应地促进了同化产物的运转和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9.
叶面喷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日光温室内以辽园多丽和红玉番茄为试材,进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K)、葡萄糖(G)、磷酸二氢钾加葡萄糖(K+G)混合液,以喷施清水为对照,以探讨K、G及其相互作用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K)、葡萄糖(G)及磷酸二氢钾加葡萄糖(K+G)处理均能提高番茄果实产量;提高果实成熟期的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降低有机酸含量;提高成熟期果实内干物质的分配比率.K+G处理对樱桃番茄品种红玉影响最明显,K处理次之,G处理影响最小,而K处理对大果型番茄品种辽园多丽影响最明显,K+G处理次之,G处理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营养基质栽培作为一种有效缓解土壤连作障碍的栽培方式而被广泛应用,但随着栽培年限增加,也会表现出连作障碍现象。目前针对营养基质连作障碍产生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生产上主要采用更换营养基质的方式维持生产力,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本研究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方面探索营养基质连作障碍产生机理,为找到合理修复营养基质的方法奠定基础。【方法】以日光温室黄瓜槽式连作栽培的营养基质(稻草+土壤+膨化鸡粪)为试材,采用Biolog-ECO方法计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cIntosh指数及丰富度指数,进而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索不同连作茬次营养基质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特征与规律。【结果】黄瓜平均单株产量随着连作茬次的增加在连作第5茬达到最高值,连作11茬显著低于第1茬水平。营养基质pH随着黄瓜连作茬次的增加逐渐降低,连作13茬时显著低于其他茬次。有机碳、速效氮、磷、钾含量均在连作第5茬的营养基质中含量达到最高值;连作第11茬时,速效氮及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第1茬;有机碳和速效磷含量则在连作第13茬显著低于第1茬。微生物群落碳代谢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连作7茬以后营养基质中微生物碳源利用情况与之前各茬次间差异显著。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香农指数、McIntosh指数及丰富度指数均在连作第5茬达到最大值,香农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在第11茬开始显著低于第1茬,McIntosh指数在第13茬显著低于1茬。同时,随着连作茬次的增加,营养基质中微生物对单一碳源L-精氨酸、D-半乳糖内酯、吐温40、吐温80、丙酮酸甲脂、甲基D葡萄糖苷、N-乙酰基-D-葡萄胺的代谢活性明显降低;而对L-天冬酰胺酸、2-羟基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腐胺、D-甘露醇的代谢活性明显提高。【结论】采用营养基质栽培黄瓜,连作第5茬黄瓜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茬次,微生物碳代谢能力、微生物多样性各项指标及对单一碳源的高利用碳源数均在各茬次中最高;在连作第11茬后微生物碳代谢能力显著下降,微生物多样性水平显著降低,微生物对羧酸类碳源利用率明显提高,说明偏好羧酸类碳源微生物种群得到富集,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单一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