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7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7篇
  10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即是发酵技术。利用技术手段对于发酵过程进行控制,可实现发酵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植物是生物发酵的原材料,生产出来的饲料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能够促进动物的成长,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对我国饲料加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32.
为探讨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粒叶比、光合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在控制条件下对2个不同类型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50%~80%范围内,水分胁迫可导致植株总绿色面积显著降低,其中叶器官降低幅度最大,穗器官降低幅度最小,当土壤水分达到70%以上无显著差异;水分胁迫可大幅度提高小麦的粒叶比,但并非越高越好,应稳定在27 mg/cm2左右,绿源比稳定在11.5 mg/cm2左右产量最高;胁迫使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降低;适当水分胁迫虽然可提高经济系数和千粒重,但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仍然以80%的最高,胁迫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单位面积稳数,其次是粒重,对粒数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索研究适于平凉市东部旱作农业区乃至陇东地区发展牛产业的饲草料新型高效生产模式。[方法]在平凉市选有代表性的东部旱塬地,开展了农作物"三年五熟"种植模式和连年春播模式试验研究,评估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的生产效益。[结果]在同一生产周期(三年)内,"三年五熟"种植模式全株玉米秸秆单位面积产量显著低于连年春播模式(P0.05),但可显著降低单位面积玉米秸秆生产成本,其产出投入比显著高于连年春播模式(P0.05)。[结论]"三年五熟"种植模式可有效降低肉牛养殖中饲草料生产成本,适宜在全市乃至陇东地区规模化养牛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以大理起凤公园破损山体为研究对象,对退化山体外貌形态、坡度、边坡高度、土层厚度和砾石含量5个立地因子进行了量化分析,采用立地再造技术和植被恢复技术对起凤公园进行了生态恢复与景观营造。  相似文献   
35.
玉米果穗图像单一特征的品种鉴别力评价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寻找新的果穗性状并评价它们单独鉴别品种的能力,是玉米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研究的重要内容。采集了4个品种各50个果穗的RGB图像,用图像处理法提取了4大类形态特征共计145个性状,逐一性状对品种进行判别分析,以性状的品种识别率表示性状鉴别品种的能力大小。单一性状的品种识别率变化在0.244~0.634之间,在前17个高鉴别力性状中,果穗长宽比等具有与指南性状同等的甚至更高的品种区分能力。单一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一般都小于0.66,且与鉴别力高度一致(y = 0.29 + 0.44x, r=0.897, P<0.01)。总体上,四大属性的鉴别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形状类>纹理类>颜色类>大小类。从受试的145个特征中筛选出许多具有较高品种鉴别能力的性状,可望应用于玉米新品种DUS测试工作。  相似文献   
36.
茶树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cDNA全长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之一。本实验采用3’/5’RACE和RTPCR技术成功扩增出茶树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DS)的3’端和5’端序列,序列拼接获得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sPDS,并将其登录至GenBank,登录号KF646537。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所得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2295 bp,开放阅读框(ORF)1749 bp,编码58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约为64.86 kDa,理论等电点(PI)为6.77,属于亲水性蛋白。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柿树PDS序列的同源性达到87%,多序列比对表明茶树PDS具有高度保守区域,基于邻接法的进化树显示与柿树、葡萄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CsPDS在‘黄金芽’体内表达没有受抑制,表明‘黄金芽’黄色白化可能不是在CsPDS基因转录水平异常而引起。  相似文献   
37.
不同切花菊品种及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切花菊‘神马’‘雪山’‘雪神’‘粉贵人’‘黄金’‘优香’6个品种的不同取材部位为试材,接种于含不同类型和质量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中,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研究影响切花菊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粉贵人’的叶片和茎段是最佳的外植体材料;在愈伤组织诱导试验中,2,4-D的效果优于NAA,6-BA的效果优于KT;在1 200 lx的光照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率高、增殖速度快,且后期分化能力强.试验还对愈伤组织不同的结构类型进行研究,认为Ⅱ、Ⅲ型愈伤组织,无论是从结构的疏松度、增殖速度还是后期分化能力都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38.
高原鼠兔作为青藏高原上广泛分布的小型穴居植食性哺乳动物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植食性特点和挖掘活动对高寒草地植被、生物多样性、物质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对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利弊还存在较大争议。一方面认为,高原鼠兔可提高栖息地植被的丰度;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捕食者提供食物资源,也为许多其他动物提供栖息地;同时,其挖掘活动会对土壤产生扰动,增加土壤的渗透力和含水量,促进物质循环。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高原鼠兔会破坏植物根系和土壤结构,加快土壤的侵蚀速度,降低栖息地的植被质量,并且和家畜争夺食物资源等。过去,高原鼠兔一直被作为草原"鼠害"的元凶,遭到人类大规模捕杀,造成种群数量大幅降低。在高原鼠兔对生态系统作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的背景下,应更加谨慎地制定和实施高原鼠兔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9.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阿维菌素在甘蓝植株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按推荐剂量和高剂量施于甘蓝地后,阿维菌素最终残留量表现为:甘蓝大于甘蓝土壤.建议在甘蓝生长期,按推荐使用剂量225.0 g/hm2分别施药3次,每次施药的间隔时间为7天,收获甘蓝的安全间隔期至少为5天.  相似文献   
40.
阿月浑子总酚提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阿月浑子叶片为试材,运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提取液成分、提取液质量分数、浸提时间、浸提次数、料液比因素对阿月浑子总酚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次数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料液比,提取液成分对总酚提取量的影响最小;阿月浑子总酚提取的最优条件为:用40%的丙酮水溶液,1:75的料液比,提取3次,每次6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