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28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6篇
  4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黧蒴栲种源种子发芽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黧蒴栲种子发芽的生理生化特性,以7个种源地的黧蒴栲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千粒重、发芽率和一系列酶活性在种源间的差异,为种源选择与遗传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黧蒴栲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和一系列酶活性在种源间差异显著,7个种源地种子发芽率最高的为通道县,达92.0%;最低为平果县,仅85.1%;且种子发芽率与种源地年降水量、种子千粒重、抗氧化酶保护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种子发芽率与种源地年均温、种子丙二醛含量则呈显著负相关。因此,通过黧蒴栲种子发芽率与各项生理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利用种子酶活性可判断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42.
尾巨桉幼苗根系分布及生物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肥料种类、施肥量对尾巨桉1年生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为桉树生态经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4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4因素为氮肥、磷肥、钾肥和桉树专用肥,3水平为磷肥2 g、6 g、12 g,氮肥、钾肥和桉树专用肥为1 g、3 g和6 g。对尾巨桉根系采取全根挖掘法,测定根系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范围,称其鲜质量,进行生物量测定,统计分析数据。结果表明:(1)对尾巨桉根系垂直分布范围影响最大的为磷肥,其他3种肥料对其分布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远小于磷肥的影响。各种施肥根系的垂直分布为32~57 cm;(2)对尾巨桉根系水平分布范围最大的为桉树专用肥。根系水平分布为57~86 cm;(3)对尾巨桉根尖数量影响最大的为氮肥,是最主要因素,其他3种影响相差不大。根尖数量为47~71个;(4)对尾巨桉根系1级侧根的根长影响最大的为桉树专用肥,是最主要因素。根系1级侧根的根长范围15.2~30.5 cm;(5)根系直径在0~2.0 mm、2.1~5.0 mm、5.1~10.0 mm及大于10.1 mm的根系生物量分别为0.879~2.718 g、2.141~3.663 g、0.841~7.268 g和5.179~17.628 g,呈现出随根系直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6)不同施肥处理根系总生物量达14.739~29.336 g。施磷肥对尾巨桉根系总生物量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43.
施肥对湿地松中龄林生长及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促进湿地松中龄林的生长,以湘北9年生湿地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配方肥不同施肥量对湿地松生长、土壤的影响及成本效益。施肥后3年的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生长量及施肥效益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以700 g/株对湿地松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施肥后2年的土壤养分比施肥前有所改善,不同土层土壤pH值降低,有机质、速效K含量均有所提高,速效N含量大幅提高,上层增加量高于下层,速效P不同程度减小,上层减少量低于下层;适量施肥可促进豆马勃菌的生长,施肥后7个月,豆马勃子实体个数在100~800 g/株范围内总体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对湿地松中龄林进行1次追肥,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以N、P、K配方肥700 g/株最佳。  相似文献   
44.
为发掘对蛴螬有防治作用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cry基因,在河北省各县市共采集土壤样品254份,采用温度筛选法分离出Bt菌株42株,经PCR-RFLP方法鉴定,其中10株含有cry8型基因。这些菌株有如下特点:同一菌株含1种或多种质粒;PCR-RFLP鉴定证明有多种cry8基因存在,多数菌株中含2种cry8基因,如cry8E和cry8F常共存于同一菌株中;Cry8杀虫晶体蛋白分子量约为130~140 kDa,晶体形态均为球形。这10株菌采样地点分布于保定、衡水、邯郸、廊坊、唐山和邢台等地,植被类型多样化,说明cry8型Bt菌株在河北省分布广泛,可为蛴螬类害虫的防治提供丰富的Bt资源。  相似文献   
45.
马尾松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马尾松未成熟胚为外植体,在预备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家系马尾松幼胚的采集、接种,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计算实验数据,利用SPSS1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以LP为基本培养基,最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的采种时期是4月中旬至5月下旬;在这一时期不同家系对诱导率影响的差异不显著;随着幼胚成长,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也逐步下降;马尾松幼胚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过程需在暗培养条件下进行;在初步试验中,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最佳的是第③号激素处理。  相似文献   
46.
多效唑、烯效唑和矮壮素对金钱树的矮化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PP333)、烯效唑(S3307)、矮壮素(CCC)喷施和灌根的方法对1~3年生盆栽金钱树的矮化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P333能明显使叶轴矮化,小叶间距缩短,叶柄基部变粗,复叶相对生长速率降低;S3307主要使叶柄基部变粗;CCC药效表现不稳定,对部分指标表现出了促进作用。不同年龄金钱树适宜的PP333浓度变化大,S3307浓度变化小。喷施或灌根的矮化效果基本一致。药害在灌根处理上较同浓度喷叶处理更严重。综合考虑金钱树的生长及观赏价值,对不同年龄金钱树应用植物生长延缓剂调控株形效果好的组合有:1年生苗用300mg·L-1S3307喷叶处理;2年生苗用300mg·L-1S3307灌根处理或600mg·L-1PP333灌根处理;3年生苗用1200mg·L-1PP333喷叶处理。  相似文献   
47.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离子束生物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对药用植物的重要性、研究现状及离子束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离子束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NaCl胁迫对3个番茄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盐浓度对番茄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大,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在供试的3个番茄品种中,不同品种番茄种子萌发受盐胁迫抑制的程度不同,北运一号为耐盐品种,白果强丰不耐盐,三星903耐盐性中等。  相似文献   
49.
不同初植密度的桉树人工林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1993年设立于广西东门林场的桉树人工林5种造林密度(1)2 222株·hm-2、(2)1 667株·hm-2、(3)1 250株·hm-2、(4)883株·hm-2和(5)667株·hm-212年的生长数据,计算了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材种出材量、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结果显示,6.3 a前5种密度蓄积生长量的差距达到极显著水平,8.3 a以后差异就不再显著;密度2 222株·hm-2、1 667株·hm-2和1 250株·hm-2的数量成熟均为6 a,密度883株·hm-2为6.5 a,密度667株·hm-2为7 a;造林密度越大,纸浆材的出材比例越高,而大、中径材出材比例越小,造林密度小,锯材和旋切材的出材比例更高;密度2 222株·hm-2、1 667株·hm-2、1 250株·hm-2、883株·hm-2和667株·hm-2的轮伐期分别为6 a、7 a、7 a、7 a和8 a,这时的净现值分别是17 661、18 457、22 257、24 755和24 007元·hm-2,内部收益率分别为56%、50%、55%、58%和51%;密度883株·hm-2有最高的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是5种密度中最好的造林密度,其他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密度667株·hm-2、1 250株·hm-2、1 667株·hm-2和2 222株·hm-2.  相似文献   
50.
桉树引种栽培区区划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做好桉树引种栽培区区划工作,对加快我国桉树引种工作进程,避免桉树引种工作的盲目性,减少引种工作的失误等具有重大意义.阐述了桉树引种栽培区区划的目的、意义、原则、依据和区划方法.将我国桉树引种栽培区划分为4个引种大区,14个基本引种区,37个引种小区.对各基本引种区桉树的引进种类、种源、培育目标作了详细阐述,提出了各基本引种区的育种策略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