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7篇
  11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用量控释尿素对冬小麦农艺状况、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量控释尿素处理下的冬小麦农艺性状多数优于普通尿素处理,尿素施用量减少30%以后也能达到普通尿素100%用量的产量水平,且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运用控释肥可以实现一次性施肥,既能节约用工成本,又能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2.
温度和水分胁迫下内生真菌对野大麦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比较携带(E+)和未携带(E-)内生真菌(Neotyphodium)的野大麦种子(Hordeum brevisubulatum)在温度胁迫和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种子的发芽速度、发芽率、根苗长以及幼苗含水量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内生真菌在对宿主植物抗逆境胁迫条件下的增益作用。结果表明:在10℃,15℃低温胁迫和30℃高温胁迫时,E+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显著大于E-种子(P<0.05);而在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0.6~-1.2 MPa时,E+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E-(P<0.05)。表明内生真菌可以提高禾草在温度和干旱胁迫下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另外,在10℃,15℃低温和30℃高温,及渗透势为-0.3~-1.2 MPa胁迫条件下,E+的胚根长、胚芽长和幼苗含水量也显著大于E-(P<0.05),表明内生真菌可以促进宿主植物在温度和干旱胁迫环境中发芽后幼苗的生长,并增强植株自主吸收水分的能力。  相似文献   
93.
6株生防细菌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初步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从大豆根际分离出的1500多株细菌中筛选出6株生防细菌,其在离体的条件下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18BRR2-2、18BRR9-1和3BRR16-2在离体的条件下也对茄腐镰刀菌(F.solani)、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抑制作用,并且这6株生防细菌的发酵液可以抑制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的生长.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表明,这些生防菌对大豆根腐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菌株18BRR2-2盆栽和大田的防效均最高,分别达到了45.9%和65.00%.而且这些生防菌也表现出对大豆明显的促生作用.认为18BRR2-2号菌株有开发为防治大豆根腐病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4.
追肥方式对连作大豆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取适当农艺措施可降低连作大豆产量损失,为明确黑土平原区不同追肥方式对连作大豆的效果,在生育后期喷施叶面肥或沟施氮肥,调查大豆根瘤鲜重、植株地上地下干重、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结果显示:后期增施肥能增加根瘤鲜重,是对照的1.3~1.6倍,大豆地上地下干重都明显高于对照,叶面积指数增大.在黑土平原区后期追肥较对照大豆增产11%以上,病虫粒率降低,提高商品品质.喷施叶面肥和土壤追肥的大豆生长发育指标和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5.
为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线虫垂直分布的影响,对中国科学院海伦生态农业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区大豆田0—80cm深度土壤线虫进行研究,所取土样茬口为大豆连作15a、麦-米-豆轮作、麦豆麦豆迎茬和休闲地,以期明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线虫总数和营养类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取样田土壤线虫总数从0—5到60—80cm深度呈现逐渐下降趋势,0—30cm耕层土壤是线虫主要的聚集地。各营养类群线虫在取样茬口间数量动态变化有差异,总的来说大豆田高于休闲田,而大豆不同茬口营养类群变化不同,捕食杂食类群出现最少。  相似文献   
96.
发光杆菌NJ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发光杆菌NJ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的生防作用,测定了其代谢物原液及不同浓度稀释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及二龄幼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液、20%、10%、4%稀释液浓度下,对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分别是97.30%、84.11%、32.09%、25.41%,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而其它稀释度抑制率较低;对二龄幼虫24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是100%、70.97%、50.41%、36.78%,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线虫死亡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48h后,4%稀释液线虫校正死亡率高达63.82%,而2%稀释液线虫校正死亡率也达42.95%。72h后2%稀释液的线虫校正死亡率达61.73%。  相似文献   
97.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种寄主范围广泛,危害马铃薯的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本研究选用黑龙省主栽马铃薯品种和部分育种材料共28份进行温室盆栽试验以明确其对北方根结线虫病害的抗感反应,随机区组设计,5次重复。结果表明,北方根结线虫在这28份材料上都能繁殖,且繁殖系数(RF)均大于1(1.53~37.90)。白头翁、会-2和红参的繁殖系数分别为2.41、2.02和1.53,与青薯3号(36.93)和608 Kennebec(37.9)差异显著(P0.05);线虫在参试的马铃薯植株根上繁殖的卵块数量范围为每克鲜重26.6~217.4个,根据卵块数量分级,白头翁(3级)为抗病材料;植株上的虫瘿指数(Galling Index)范围为1.5~6.8,根据虫瘿指数评价,白头翁(1.8)、会-2(1.5)和红参(2.2)为抗病材料。综合块茎评价结果在参试的28份材料中白头翁是较抗北方根结线虫的材料,会-2和红参的根部对北方根结线虫具有一定的耐病性,可作为培育抗病品种资源,感病材料青薯3号和608 Kennebec可作为筛选材料的感病对照。  相似文献   
98.
为探讨小麦粒重基因TaCwi-A1等位变异TaCwi-A1a和TaCwi-A1b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价值,首先利用TaCwi-A1功能标记对539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进行分子检测,确定各供试材料的等位变异类型,从而获得TaCwi-A1a和TaCwi-A1b 2种等位变异的分布频率。对审定品种、参加区试品系以及自育品系进行了千粒质量(3个不同生长环境)及粒长、粒宽和籽粒面积(1个生长环境)测试分析,比较TaCwi-A1a和TaCwi-A1b等位变异籽粒表型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539份黄淮麦区小麦资源中TaCwi-A1a的分布频率为65.03%,TaCwi-A1b的分布频率为34.97%,TaCwi-A1a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TaCwi-A1b。籽粒表型性状分析表明,无论是审定品种,还是参加区试品系和自育品系,在3个生长环境下,TaCwi-A1a基因型材料的千粒质量均值都显著高于TaCwi-A1b;TaCwi-A1a基因型材料的粒长和粒宽均显著高于TaCwi-A1b。进一步验证了TaCwi-A1a等位变异的籽粒表型性状增效功能,说明其对粒重及其构成要素是优异的等位变异。此外,本研究鉴定了黄淮麦区中TaCwi-A1等位变异的分布情况,为亲本选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
为评价粒重相关SSR标记Xgwm46在小麦分子育种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以442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鉴定了Xgwm46标记等位变异类型及其分布频率,分析了Xgwm46标记等位变异类型与千粒重、粒长、粒宽和籽粒面积的关联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各种等位变异的育种价值。结果表明,Xgwm46标记可以检测出A、B、C三种类型的等位变异,分布频率分别为31.90%、55.20%和12.90%。关联分析表明,B类型与C类型材料的千粒重(P0.001)、粒长(P0.05)、粒宽(P0.001)和籽粒面积(P0.001)等粒重性状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而且B类型与粒重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C类型与粒重性状均呈显著负相关。B类型比C类型的材料平均粒长长0.16mm,粒宽宽0.10mm,籽粒面积大0.81mm2,千粒重重1.98g,其等位变异效应较突出。总之,Xgwm46标记适合用于小麦粒重农艺性状的鉴定与筛选,其中,B类型是粒重性状优异的等位变异,可应用于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100.
农业非点源污染状况与防治(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主要污染途径与为害以及防治策略,并就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与防控做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