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100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39篇
  82篇
综合类   409篇
农作物   59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76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李晶 《福建茶叶》2016,(4):39-40
通过对普洱茶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价格进行比较后发现,影响该茶叶出口贸易质量的因素还应将普洱茶的供应商结构,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结构纳入到问题的讨论视野之中。通过梳理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在问题导向下所建立起的分析框架,本文提出了5个方面的对策:加强普洱茶的品牌建设、完善普洱茶的售后服务、建立协调厂商出口机制、组建区域性的集团公司、开发O2O国际销售模式。  相似文献   
102.
为探究沼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2种不同株型春玉米光合参数及产量的影响。以平展型玉米‘丰禾1号’和紧凑型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其对不同株型玉米叶绿素荧光参数、叶面积指数、SPAD值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肥化肥配施处理后,2种株型玉米的光系统Ⅱ反应中心(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及PSⅡ潜在活性(Fv/F0)升高,初始荧光(F0)值下降,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上升,且变化幅度均为80%沼肥与20%化肥配施处理最大。与‘丰禾1号’相比,沼肥化肥配施处理对紧凑型玉米‘郑单958’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显著增加其PSⅡ内部光合转换效率、潜在活性和叶片光合面积,并延长其光合作用时间。产量构成因素表现为80%沼肥与20%化肥配施处理的2个品种穗长、穗粗、百粒质量显著增加。‘丰禾1号’和‘郑单958’在合理的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下,产量分别达到9 367.82kg/hm2和11 145.39kg/hm2,对比单施化肥处理分别增产29.56%和34.96%。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回顾和分析了马铃薯甲虫在世界及我国的传播扩散情况和趋势,重点介绍了马铃薯甲虫的主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在我国发生现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等,针对我国马铃薯甲虫扩散趋势和监测防控中面临的问题,提出遏制马铃薯甲虫在我国进一步传播扩散和危害的监测与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4.
利用1980-2010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获取相应年份的土地利用图,并提取NDVI,在此基础上利用CASA模型计算关天经济区植被NPP,计算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地NPP均值最大(383.38gC·m-2·a-1),其次是草地、耕地,建设用地NPP最低(271.66gC·m-2·a-1)。2)关天经济区近30年NPP呈现先降低后增加再小幅降低的趋势,1980年的植被NPP为2.3×107gC·m-2·a-1,2000年为1.7×107gC·m-2·a-1,2005年为3.2×107gC·m-2·a-1,2010年2.2×107gC·m-2·a-1。3)关天经济区植被NPP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秦岭山区以及宝鸡与天水交界处的山区植被NPP高,秦岭山区植被NPP高达631.15gC·m-2·a-1,而低值区(53.85gC·m-2·a-1)位于经济发达的关中平原。4)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区域植被NPP的影响显著,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使NPP降低,关中平原与天水地区人口居住区与开垦区植被NPP明显下降,土地开发利用导致了植被NPP的降低。所以,关天经济区在维持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建设用地的无序增长,维持好区域的植被覆盖,保障区域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5.
为了研究新型植物生长复配剂对寒地春玉米抗倒伏特性及光合作用的影响,试验选择3种化控剂进行试验,其中2种为已用于大田生产的化控剂,分别为玉黄金(YHJ)和吨田宝(DTB),第三种为实验室自行配置的以DCPTA(2-(3,4-二氯苯氧基)-乙基-二乙胺)和CCC(氯化氯代胆碱)为主要成分的复配剂(FPJ)。结果表明,复配剂(FPJ)和玉黄金(YHJ)处理后玉米株高及穗位高降低,基部节间长度降低,基部节间直径增加。吨田宝(DTB)处理则增加了株高、穗位高和节间长度。以抽雄后10天为例,经过复配剂(FPJ)处理后的1、3、5节间长度分别比对照降低12.62%、9.49%、6.51%,而节间直径比对照增加了13.70%、12.37%、12.69%。复配剂处理能增加玉米茎叶干物质积累,部分处理差异显著。经复配剂处理后的叶面积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经复配剂处理后叶绿素荧光参数Fo(初始荧光)及qN(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数值下降,Fv/Fm(可变荧光/最大荧光)及qP(光化学淬灭系数)数值增加,这说明复配剂喷施处理不但对降低株高,增加抗倒伏性状有作用,也促进了玉米叶片光合作用,为玉米最终获得高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6.
米糠和抗氧化剂对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米糠和不同抗氧化剂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饲养试验选择体重(49.72±4.28)kg的肥育猪64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饲喂4种不同的饲粮即(Ⅰ组)玉米-豆粕型饲粮;(Ⅱ组)含15%米糠的饲粮;(Ⅲ组)Ⅱ组+200mg/kgVE;(Ⅳ组)Ⅱ组+200mg/kg抗氧化剂。试验猪75kg左右时屠宰。结果显示:日增重Ⅱ组极显著低于Ⅰ组和Ⅳ组(P<0.01),Ⅲ组显著低于Ⅳ组(0.01相似文献   
107.
以273头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利用CRS—PCR、PCR—SSCP及DNA测序技术检测了GlyCAM1基因外显子3、内含子3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GlyCAM1基因分别在外显子3和内含子3的第2081(A/C)、2417(C/T)位存在突变,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A/B分别为0.7525,0.2475和0.9046,0.0954;经菇。适合性检验,中国荷斯坦牛内含子3的突变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但其外显子3的突变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相似文献   
108.
以小黑麦品种东农5305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水平对旗叶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子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降低、氮肥的施用,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提高,内肽酶和氨肽酶活性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密度300×104株/hm2、施氮75 kg/hm2处理子粒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密度300×104株/hm2、施氮150 kg/hm2处理子粒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赖氨酸含量最高。成熟期子粒蛋白质含量与生育期间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显著正相关,与蛋白水解酶活性呈负相关。降低密度和增施氮肥,花后叶片的氮素同化能力增强,叶片蛋白质的降解能力减弱,延缓了叶片早衰。表明小黑麦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作为衡量蛋白质代谢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揭示光合作用对种植密度及氮素营养的响应机制,以小黑麦东农5305和东农96026为试验材料,采用PAM210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小黑麦旗叶的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了种植密度及施氮水平对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氮和降低种植密度(东农5305密度300万株·hm-2,施氮水平75 kg·hm-2;东农96026密度450万株·hm-2,施氮水平150 kg·hm-2)可改善小黑麦叶片光合功能,提高最大荧光产量和PSⅡ光能转换效率及PSⅡ电子传递活性,抑制非辐射能量的耗散。说明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氮素营养可改善小黑麦光合功能,对东农5305的影响较东农96026大。  相似文献   
110.
氮用量对小黑麦东农96026群体生长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晶  祖伟  吉彪  魏湜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7):141-144
为小黑麦东农96026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种植获得高的产量及较优的饲用品质,研究从栽培措施的密度及氮肥施用入手,采用裂区设计,4个密度水平(基本苗750万株/hm2,600万株/hm2,450万株/hm2,300万株/hm2),3个施氮水平(纯氮75kg/hm2, 150kg/hm2, 225kg/hm2),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氮肥处理对小黑麦东农96026生长发育、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密度和增加氮素营养水平利于提高东农96026的生物产量,并具有较好的饲用品质。在种植密度为450万株/hm2、施氮水平为150kg/hm2时产量结构比较协调,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