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5篇
  4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鲁海菊  李河  翟凤艳  邱成书  罗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04+17307-17304,17307
[目的]鉴定云南蒙自石榴(Phomopsis punicae Linn.)霉病病原菌,为进一步研究蒙自石榴叶霉病有效防治方法奠定基础。[方法]病原分离采用组织分离法,通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用柯赫氏法则对其致病性进行验证。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形态及产孢结构,测量孢子大小,根据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结果]显微镜下,分生孢子梗单生,直立,顶部微弯或曲膝状,深褐色,有隔膜,(129.3~352.5)μm×(3.5~4.7)μm;枝孢短链生,褐色,有或无隔膜,具油滴,(9.0~36.0)μm×(4.0~5.0)μm;分生孢子链生,椭圆形,近球形,褐色,无隔膜,具油滴,(4.0~8.0)μm×(3.0~4.0)μm。[结论]叶霉病发生在石榴生长后期,一般危害石榴老叶,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病斑,病斑上长橄榄绿色霉层,为病原菌的子实体。造成石榴提早落叶。其病原菌鉴定为极细枝孢(Cladosporium tenuissimum Cooke)。  相似文献   
72.
草料和食用菌栽培废料的香菇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生产成本较低的草料作为主原料,结合麸皮、糖、石膏配以少量碎木屑以及回收利用的蘑菇栽培废料等多种原料进行香菇栽培试验;初步探索香菇在草料培养基中的生长条件、生长情况和出菇率.单纯的草料培养基和食用菌栽培废料提供的营养较少,导致香菇生长速率较低或者死亡.在草料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碎木屑可提高香菇的生长速率和出菇数量.  相似文献   
73.
为了明确海南省不同寄主植物炭疽病菌侵染油茶的潜力,本研究分离、鉴定海南省4个油茶林中不同寄主植物的炭疽病菌种类及其致病性。结果从油茶、葛根、山麻杆、飞机草、蒲葵、鲫鱼胆、桃花心木、黄兰、羊蹄甲、山矾、银柴、降香黄檀和檀香等13种植物上,共获得135株炭疽病菌,其中果生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85株、暹罗刺盘孢菌(C.siamense)45株,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gloeosporioides)3株,君子兰刺盘孢(C.cliviae)和山茶刺盘孢(C.camelliae)各1株;4个采样地的油茶树与葛根等当地其他12种植物具有相同的炭疽病菌C.fructicola和C.siamense,这两种菌占总分离炭疽菌的96%;通过致病性测定,不同寄主来源的这5种炭疽菌均能引起油茶炭疽病。海南省当地多种植物的炭疽病菌是油茶的潜在侵染源。  相似文献   
74.
张德刚  刘艳红  张虹  王宝森  李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03-5804,5850
对云南某矿区选厂、冶炼厂周边农田中几种农作物及其根际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周边农田中农作物根际土壤中除Cr元素外,Pb、Cd和Zn元素含量严重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污染指数分别为1.28~6.79、40.83~377.6和2.71~25.03;矿区甘蔗食用部分Pb、Cr和Zn的含量分别超标11.6、18.7和99.78倍,青菜食用部分Pb、Cr和Zn含量分别超标7.75、1.8和64.3倍,豌豆食用部分Pb和Zn分别超标1和45.44倍。  相似文献   
75.
2014年5—10月,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湿地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手拣法、陷阱法对获得的地表节肢动物进行分离、分类。结果显示,采集的4 777只地表节肢动物隶属9纲26目27类,其中优势类群3类(蜘蛛目、鞘翅目和膜翅目),常见类群15类,稀有类群9类。各湿地地表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无显著差异(P>0.05)。多样性分析表明,地表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类群数和丰富度指数最大值均出现在洞弓沼泽湿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板寨溶洞湿地最大。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中国油茶苗圃炭疽病原菌种类,揭示油茶苗圃炭疽病菌抗药性,为其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分离油茶苗圃炭疽病菌,并对分离菌株的ApMat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对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炭疽病原菌种类;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所有菌株对杀菌剂多菌灵、乙霉威、戊唑醇和咪鲜胺的抗药性。【结果】湖南、江西、海南和广东4个省份分离的95株的油茶苗圃炭疽病病原菌主要是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暹罗炭疽菌(C.siamense)、山茶炭疽菌(C.camelliae)和胶胞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4个种,其中炭疽病菌分布范围最广、分离数量最多(83株,占总分离菌株的87.4%)。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菌株有31个,占总分离菌株的32.6%;对戊唑醇产生了抗性的菌株有31株,占总分离菌株的32.6%。其中对多菌灵和戊唑醇这2种杀菌剂均具有抗性的菌株有6株,占总分离菌株的6.3%;对多菌灵、乙霉威和戊唑醇3种杀菌剂均有抗性的菌株有2株,占所有分离菌株的2.1%。但所有95个菌株对咪鲜胺敏感,说明目前苗圃油茶炭疽病菌尚未对咪鲜胺产生抗药性。29个高抗多菌灵而对乙霉威敏感菌株第198位氨基酸由谷氨酸(Glu)突变为丙氨酸(Ala),2株对多菌灵和乙霉威具有双重抗药性的菌株第200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Phe)突变为酪氨酸(Tyr)。【结论】我国油茶苗圃炭疽病菌已对多菌灵/乙霉威和戊唑醇产生严重的抗药性,但对咪鲜胺尚未检测到抗药性。  相似文献   
77.
油茶炭疽病拮抗真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防治油茶炭疽病,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油茶炭疽病叶、病果中分离到病原菌,经柯赫法则验证是油茶炭疽病病原菌,根据其形态特征鉴定为胶孢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采集油茶健康叶,通过分离筛选,共获得对油茶炭疽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真菌3株,编号为C5、S2、H1s,它们在PAD平板上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0.7%,60.O%、58.0%.  相似文献   
78.
经济林植物病原真菌分类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在植物病害中.约有70%~80%是由真菌引起的.已有不少学者对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鉴定作了深入的研究.为给生产实践中鉴定植物病原真菌提供参考,从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这三个方面综述了近些年来有关植物病原真菌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真菌分类鉴定方法作了简要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9.
双孢蘑菇褐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起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褐腐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分子鉴定.分离培养褐腐病病原菌,采用CTAB法抽提其基因组总DNA,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菌株rDNA ITS区序列,扩增产物纯化后克隆转化至大肠杆菌,挑选克隆成功的菌株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搜索,并下载部分具有代表性种的ITS序列,利用软件MEGA4 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通过序列分析,鉴定出引起双孢蘑菇褐腐病的病原菌为Mycogone perniciosa.  相似文献   
80.
该品种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2011年3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成株株型紧凑,株高261厘米,穗位126厘米,全株叶片数22片,生育期105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