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79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42篇
  38篇
综合类   347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91.
离子注入处理种子是一项农业物理新技术,该诱变技术稳定可靠、简便易行。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离子注入剂量对红芸豆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氮离子注入红芸豆种子对红芸豆的生物效应影响明显,与对照相比,2×10~(16)N~+/cm~2剂量处理使红芸豆株高增高14.6%,豆荚数增加14.7%,百粒质量减少3.4%,产量增加5.4%。试验筛选出了处理红芸豆的最佳剂量,使红芸豆的生长潜力得到提升,产量得到一定提高,对创制新种质资源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2.
采用两种药剂半量式混用对褐飞虱进行了毒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8%乐斯本乳油+5%锐劲特悬浮剂、48%乐斯本乳油+2%超微阿维菌素乳油半量式混用的毒杀效果最好,处理24 h后,2种混剂的3个浓度处理对褐飞虱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5%左右;处理48 h后,校正死亡率均达100%;5%锐劲特乳油+2%超微阿维菌素乳油半量式混用.毒杀效果相对较慢,但48 h后3个浓度处理的校正死亡率亦达到100%.两种药剂半量式混用可以减轻单个药剂对褐飞虱的选择压力,有利于减缓褐飞虱抗药性的产生.还可降低防治成本.兼治其他害虫.  相似文献   
793.
为明确黄淮海北部不同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差异,为玉米籽粒熟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衡早8号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华美1号和郑单958为对照品种,研究灌浆过程中不同品种籽粒体积、水分含量、籽粒干质量以及灌浆特性的变化,并对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授粉后20 d是3个玉米品种籽粒体积快速增速期,在授粉后45 d左右3个玉米品种籽粒体积达到最大,衡早8号籽粒体积最大,郑单958最小。授粉15 d内3个玉米品种籽粒干质量增长较为缓慢,授粉15~55d是籽粒干质量增长快速期,衡早8号籽粒干质量增长速度最快,郑单958最慢,授粉55 d后籽粒干质量增长速度开始放缓。3个玉米品种灌浆速率均呈单峰曲线,灌浆峰值衡早8号最高,郑单958最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体积与含水量呈正相关,与含水率呈负相关,灌浆速率与含水量呈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籽粒含水率在57%左右时3个玉米品种达到各自灌浆最高峰值。运用Logistic模拟方程拟合不同玉米品种的籽粒质量增加过程,衡早8号最大灌浆速率(Gmax)、平均灌浆速率(Gmean)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衡早8号活跃灌浆期、籽粒质量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均低于其他2个品种。3个玉米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千粒质量是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衡早8号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活跃灌浆期则短于其他2个品种,有利于早熟高产。  相似文献   
794.
为降低畜牧从业人员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增加动物饲养价值。本研究收集临床上患者的感染途径、症状、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等相关资料,为该病找到最佳防治方案。布鲁氏菌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病畜是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牛、羊、猪常见,马、犬也偶见感染,主要引起母畜流产和公畜睾丸病变等;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或者受污染的物品而感染,感染前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表现为发热、盗汗、关节疼痛、生殖系统受影响等症状。人畜共患病必须提高警惕,一旦感染布鲁氏菌病,坚持早发现早治疗原则,该病治疗周期长,但坚持治疗仍可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795.
芳香植物种类多种多样,资源分布广泛,并具有芳香、美化环境、供人观赏、药用等作用,深入研究芳香植物育种的发展现状,对于未来发展方向十分重要。分子育种技术在改良植物品种中的优势是传统育种技术所不可比拟的,将其用于芳香植物的育种研究是提高效率的有效解决策略。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从芳香植物香气物质的合成代谢途径、芳香植物的多个组学研究方面探讨了分子育种在芳香植物育种实践中的应用。总结了芳香植物基因工程育种研究中,香气物质合成通路的相关调控基因。最后对未来研究出更多参与花香调控的基因进行了讨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芳香植物的分子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6.
为进一步明确豫北地区花生田间病害发生种类、主要病害的发病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花生生育期田间病害进行精准防控,于2019—2021年在濮阳市大屯乡南召市村春播连作(冬季歇茬休耕)和花生—小麦轮作(麦套花生种植模式)田块分别进行花生生育期间病害调查,分析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并研究其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在花生生育前期的病害主要为茎腐病、褐斑病和焦斑病等,生育后期的病害主要为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和白绢病等,其中叶斑病是试验地花生生育期间发病较重且每年发生的病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斑病病情指数与相对湿度10 d均值和平均温度10 d均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3、-0.311,分别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说明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叶斑病的发生分别具有显著和极显著影响;由一般线性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耕作模式、年份及其相互作用对叶斑病的发生程度无显著影响,连作效应和不同年份间病原菌积累现象不明显。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叶斑病发病程度逐渐加重,这可能与我国北方地区花生叶斑病以晚斑病为主以及叶斑病菌在当年田间的积累和重复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97.
为满足花生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减肥节肥,以花生品种濮花58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多功能农肥植力源田间药效试验,设置T0(喷施0次,对照)、T1(喷施1次)、T2(喷施2次)、T3(喷施3次)等4个处理,探讨植力源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0处理相比,T1处理能显著提高花生单株饱果数,T2处理、T3能显著提高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单株饱果数;叶面喷施植力源各处理的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加,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呈现递增的趋势,且T2、T3处理花荚果产量与T0处理和T1处理存在显著差异,T1、T2、T3各处理籽仁产量均显著高于T0处理。说明喷施植力源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且喷施2次及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798.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迅速,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9(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s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and 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CRISPR/Cas9)作为一种效率高、成本低和操作简单的新型基因编辑技术脱颖而出,不论是在动植物还是在微生物方面都被广泛应用。作为重要的家禽,鸡的生殖结构特点限制其在遗传育种中的研究。CRISPR/Cas9技术以操作精准、便利的优势扭转了传统基因编辑技术在鸡遗传育种研究中难以应用的局面。文章就CRISPR/Cas9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机制及其在鸡生长发育、性腺分化、疾病防控、胚胎编辑、转基因鸡制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也对CRISPR/Cas9技术的脱靶及改良应用进行了简要论述,为CRISPR/Cas9技术在鸡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的实际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9.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花生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制约了花生的高产和优质生产。传统化学防控技术手段已适应不了现代化农业的需求,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对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综述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在花生田主要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旨在为花生的绿色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00.
为提升农药减量控害成效,补齐农业绿色发展短板,我们以两系杂交稻和两优55为研究材料,在绿色防控示范区综合运用"农艺措施+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科学用药技术”的防控措施,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防控示范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调查期间平均每丛天敌数量较农户自防区增加2.2头;绿色防控示范区稻飞虱虫量和二化螟为害株数显著少于农户自防区和清水对照区,表明绿色防控措施对稻飞虱和二化螟防治效果较好;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病害发生情况影响不大;示范区每667 m2经济效益为2 317.6元,较农户自防区和清水对照区每667 m2分别增收269.8元和988.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