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美洲黑杨*青杨F1无性系生根性状的遗传变异及C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倍生根试验。对12个美洲黑杨*青杨F1无性系及两亲本的最早生根时间,主根总长,主根数,侧要有数等生根特性进行了研究。所有生生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无性系差异。  相似文献   
32.
植物花香物质合成与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香是观赏植物重要的观赏性状之一,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花香物质主要是萜类和苯环型化合物。萜类化合物中的单萜和倍半萜是观赏植物主要的花香成分,它们分别是通过MVA和MEP途径,在萜类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萜类合酶的种类和功能决定了萜类物质的多样性,随着大量有价值的萜类被发现,萜类合酶已成为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及调控的研究焦点。苯环型/苯丙烷类是花香成分的第二大类物质。目前从观赏植物中已经分离出大量的花香物质合成基因,并对它们的结构、功能及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发现一些转录因子调控萜类和苯丙烷代谢途径基因表达,这些为人们了解花香释放规律,使用基因工程定向改变花香物质成分和含量提供理论基础。本综述对观赏植物的花香成分、测定和分析方法,编码花香物质合成的关键酶基因及迄今发现的调控花香物质合成的转录因子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3.
山茱萸的栽培技术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茱萸既可播种育苗,也可扦插育苗和嫁接育苗。山茱萸种子深度休眠,播种前需进行催芽。嫩枝扦插成活的关键是做好遮荫、保湿和透光。在晚春和初夏采用贴枝接、劈接和长块削芽接成活率较高。成片造林密度以825株/hm^2左右为宜,造林后适当的树型修煎和水肥管理可明显提高结实率。其果皮不仅可以入药,还具保健、滋补功能。同时,山茱萸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观赏树种,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杨树新无性系冠层特性与生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 5年生黑杨无性系的冠层特性与材积生长之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材积生长与全树总叶面积TLA、树冠表面积TCA和冠型率CSR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密度CLD呈负相关。冠层内上、中层的叶面积对材积生长起了决定性作用 ,下层叶面积与材积生长关系不大。水平方向 ,冠层内、外部叶面积特性对材积生长贡献较大 ,而中部叶面积特性贡献小。阐明了杨树生长的理想冠层特性。  相似文献   
35.
以3个试验点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tulipifera试验林为材料,研究了土壤容重、pH值以及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及有机质质量分数等9个土壤因子对杂交鹅掌楸幼林生长量(1~8年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因子在不同地点、坡位与土层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杂交鹅掌楸幼龄期生长量在不同地点间以及地点内区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除1~2 a地径与速效钾质量分数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各年份的杂交鹅掌楸树高与胸径均与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碱解氮和速效钾是影响杂交鹅掌楸生长的2个关键土壤因子,提高土壤碱解氮及速效钾质量分数可促进杂交鹅掌楸幼林期生长。这对于杂交鹅掌楸造林立地选择及幼林期土壤养分管理有指导意义。表6参20  相似文献   
36.
为解析桂花转录组数据中SSR的特点及潜在利用价值,本研究基于‘早银桂’和‘橙红丹桂’转录组数据信息,利用MISA软件从桂花的117 595个Unigenes中进行SSR位点的查找、分析,共检测到16 015个SSR位点,平均密度是1/5.2 kb。桂花SSR基序97.73%的重复次数在5~10次之间,重复次数最多的是6次(28.12%);SSR长度分布在12~36 bp之间,其中12~16 bp的最多,占66.8%,其总体变化趋势是随着重复次数增加重复次数急速下降。基于已知的SSR位点,利用primer3设计引物并从中挑选出196对引物,其中92对引物(占46.94%)已被注释到参与信号的转录翻译、苯丙氨酸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功能。综上所述‘,早银桂’和‘橙红丹桂’转录组SSR位点出现频率高,类型较丰富、多态性潜能较高,为今后桂花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对美洲黑杨×小叶杨新无性系木材性状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轮宽度与早材宽度、晚材宽度遗传相关比较密切;与晚材率之间相关很弱;而年轮密度与早材密度、晚材密度、最小密度及最大密度之间遗传相关密切(ry=0.84-0.95),与早晚材密度比及木材密度相关很弱;年轮密度与年轮宽度之间呈负弱相关。  相似文献   
38.
杨树插穗根系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林木遗传改良来说,生根能力(造林成活率)无疑是改良的一项重要指标.虽然研究林木生根性状的指标很多,如主根数、侧根数、主根总长度、侧根总长度、根干重等,但量测都比较繁琐.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非线性科学的一个分枝--分形几何,适于描述在一定尺度范围内具有自相似性的不规则形体,为研究植物根系提供了新手段(王义琴等,1998,1999;Nielsen et al.,1997).  相似文献   
39.
美洲黑杨新无性系生长遗传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五种遗传稳定型分析方法对四个区域化试验点的5个美洲黑杨无性系生长量的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对各种遗传稳定性分析方法和每个无性系的遗传稳定性和适应性等进行了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北美鹅掌楸LtuHMGS基因的结构特性、亚细胞定位及表达模式,为从分子水平探究北美鹅掌楸萜类合成途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北美鹅掌楸转录组数据库中鉴定出一条HMGS基因序列,采用RACE技术克隆其全长cDNA,将其命名为LtuHMGS.对LtuHMGS基因的ORF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理化性质及与同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