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近年来,我国肉羊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肉羊产业生产能力稳步增长,2019年全国羊肉产量达到488万吨,占世界羊肉产量1 512万吨(2017年产量)的32.2%,位居世界第1位.河南省是养羊大省,2019年年底全省羊存栏达到1 898.8万只,年出栏达到2 301.1万只,分别位居全国第5位和第4位,羊肉产量达到28....  相似文献   
32.
菌糠搭载硫酸铝对盐碱地稻田养分状况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盐碱地稻作改良,菌糠、Al_2(SO_4)_3各具优势。以大安市盐碱地稻田为供试对象,共设置菌糠搭载Al_2(SO_4)_3、菌糠、Al_2(SO_4)_3改良剂、单施化肥和池梗地对照五个处理,分别从水稻栽植前及当季生产结束后对盐碱地养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基于灌水泡田,四个改良处理均能够迅速提升盐碱地稻田有机质、有效磷的含量,Al_2(SO_4)_3、菌糠及单一化肥施入短期内即可促进稻田全磷、全钾含量的提升,搭载Al_2(SO_4)_3的菌糠尽管对两者影响不大,但能缓解碱解氮的流失;历经水稻生育期,菌糠及其配施Al_2(SO_4)_3以及单一化肥施入的三个处理均能有效促进盐碱地稻田有机质的矿化,反之,Al_2(SO_4)_3改良剂更利于有机质含量的累积;在此过程,各改良处理条件下的全磷含量均有所增加,但碱解氮含量均有消耗,其中,以菌糠搭载Al_2(SO_4)_3处理的效果更为明显;在水稻生产过后,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及菌糠施入能够对稻田全钾含量有所促进,而单施化肥及Al_2(SO_4)_3改良剂处理能够加速有效磷的消耗,与此同时,菌糠搭载Al_2(SO_4)_3、Al_2(SO_4)_3改良剂及单施化肥的三个处理更有利于速效钾含量的累积。  相似文献   
33.
黑加仑是虎耳草科,茶藨子属植物.主要有东北茶藨Ribes.mandsc huricum(Maxim)Kom、兴安茶藨R.nigrum L.和水葡萄茶藨R.procumbens Pall和毛茶藨R.pubescens Hedl.等.茶藨子多分布于山麓、沟壑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下.黑加仑是该属植物的俗称,一般称其黑色的浆果为黑豆果.  相似文献   
34.
以等氮量为前提,通过设置不同氮素形态配比来调控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组分数量,使土壤活性有机碳向肥力保蓄的方向转化。以混有玉米秸秆的白浆土为供试对象,通过添加等量氮素、不同氮素形态配比[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摩尔比为4∶1、NH_4~+-N∶NO_3~--N摩尔比为1∶1、NH4-N∶NO_3~--N摩尔比为1∶4)]来揭示其对混料活性有机碳组分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氮素形态配比,添加氮素均有利于秸秆白浆土混料中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简称WSOC)的消耗,使之占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简称TOC)的份额降低;其中,铵硝等比例(NH_4~+-N∶NO_3~--N为1∶1)供氮更利于WSOC成分的分解,其次是以铵态氮占优(NH_4~+-N∶NO_3~--N为4∶1)的供氮处理,后者在降低WSOC在TOC中的含量的作用更为明显;3种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皆有利于微生物对混料易氧化有机碳(readily oxidizable organic C,简称ROC)的消耗,相比之下,以铵态氮为主要供氮形态时,微生物对ROC的消耗程度最大,其次是以硝态氮为主(NH_4~+-N∶NO_3~--N为1∶4)的处理;通过氮素形态配比对TOC含量的调控可间接改善ROC的产出环境,两者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铵态氮作为还原剂对ROC的形成有抑制作用,而铵硝等比例及以硝态氮为主的供氮形态更有利于提高TOC中ROC的比例,前者效果更佳;铵硝等比例供氮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混料有机碳的稳定性,而铵态氮占优则更利于氧化稳定系数(Kos)的提高进而有益于养分固存。可见,调控氮素形态配比能够改善白浆土活性有机碳的含量水平,相关规律可作为氮素形态掺混肥研制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研究苗期干旱胁迫下施氮对东北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为区域玉米养分管理与逆境调控提供依据。研究设置水、氮二因素盆栽试验,土壤水分包括3个水平:田间持水量的30%(W0),50%(W1)和70%(W2);施氮量包括2个水平:不施氮(N0)和施氮0.24 g/kg(N1),测定不同水氮条件下玉米苗期的植株干重和氮素吸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化学性质、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及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玉米苗期植株干重和氮素吸收量,其中W0条件降幅最大(分别为51.1%,43.8%)。施氮促进各水分条件下植株生长,且与水分存在显著交互作用,W2条件下施氮后植株干重和氮素吸收量的增幅最高(分别为53.7%,83.2%)。干旱胁迫提高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但降低氮肥利用效率。施氮显著提高W2条件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但干旱条件下则无显著影响。水、氮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较为复杂。总体上,苗期干旱胁迫暂时提高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显著增加根际土壤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MBC、MBN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之间存在相反趋势,根际土壤随干旱程度增加而提高,非根际土壤则随之下降。土壤酶活性方面,干旱胁迫显著影响根际土壤的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施氮增加所有水分条件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H和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其中根际土壤的增幅高于非根际土壤。施氮显著增加各水分条件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MBC、MBN、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但显著降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水氮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根际土壤的亚硝酸还原酶、非根际土壤的脲酶、亚硝酸还原酶和FDA水解酶活性。根际、非根际土壤各生物化学性质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且根际土壤除土壤亚硝酸还原酶外的各指标均与植株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效率呈正相关。苗期干旱显著抑制玉米植株生长和氮素吸收,并对土壤生物、化学性质造成显著影响。施氮对植株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存在差异,而且植株表现与土壤生物、化学性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6.
狭长受限空间中,油气爆炸发展过程与化学动力学息息相关。开展汽油着火特性实验,根据着火延迟时间选取适当的化学动力学机理进行简化,确定对爆炸着火延迟时间影响最大的基元反应,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anne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PLIF)技术开展狭长受限空间油气爆炸燃烧流场特性实验,分析爆炸传播时火焰内混合气燃烧过程。将简化后化学反应机理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耦合,开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爆炸传播过程中,外焰区大碳氢分子受热裂解、脱氢,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自由基向内焰区扩散,生成碳颗粒和H2O,碳颗粒在内焰区进一步反应生成最终产物;火焰结构经历多个变化过程,结构紊乱与爆炸超压增大相互促进,加剧火焰传播;未燃气体正向流动且速度逐渐减小,火焰锋面后方逆向流动且速度逐渐增大;火焰锋面贴近壁面未燃气体发生燃烧,产物流向管道中心和已燃区,中间区域混合气受到挤压也向后方已燃区运动。研究成果可为油品生产、储存及运输过程中油气爆炸防控提供理论指导。(图24,参28)  相似文献   
37.
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产业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要求开展农业种质资源全面普查、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加快查清农业种质资源家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