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3篇
  20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21.
褐潮土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制度土壤生产功能演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14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褐潮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生产功能、产量可持续性指数及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P为褐潮土作物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14年产量平均,NPK比CK、N、NK、PK分别增产459%、386%、280%、205%(小麦)和154%、108%、87%、78%(玉米);NPK+M(NPK配施厩肥)比NPK平均增产12%,NPK+S(NPK加秸秆)与NPK产量相当。NPK及NPK配施有机肥(包括厩肥和秸秆)处理的小麦、玉米产量可持续性指数高于N、P不均衡施用处理。化肥肥效因作物种类、施肥组合而不同,N肥单施时小麦和玉米N的农学效率降低,而NPK配施时N的农学效率有上升趋势,平均分别为16 kg/kg N(小麦)和14 kg/kg N(玉米);磷肥肥效具有短期的叠加效应,P的农学效率小麦大于玉米,种植10年后P的农学效率最高可达最初的4.5~7倍;K的农学效率在试验进行十年后NK处理平均为负值,同期NPK处理中小麦K的农学效率却急剧增加,K成为作物高产的限制因素;有机肥对小麦和玉米的农学效率分别为21 kg/t和25 kg/t,秸秆对小麦和玉米的农学效率分别为负值和37 kg/t。NPK均衡施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等肥力指标;NPK配施有机肥能加快土壤有机质和N、P、K养分的积累;NPK不均衡施肥导致土壤中此种营养元素的耗竭。  相似文献   
22.
我国近年来引进30余份亚蔬甘薯资源,通过对生产力,品质、抗逆性等方面的鉴定,认为它们直接应用于生产的可能性不大,而某些品种的优良性状可扩大我国甘薯育种遗传基因源。徐州甘薯中心已利用亚蔬资源育成4个优良品种(系)。  相似文献   
23.
长期施氮、磷、钾化肥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3  
以1990年建立的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北京昌平站)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均衡地施NPK肥或NPK与有机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肥力指标,并能提高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而不均衡施肥(N、NK、NP、PK)导致相应的营养元素的耗竭。相关分析表明,在褐潮土上增施磷肥和有机肥对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甘薯独特的防癌保健作用已被众多研究所证明。据科学测定,甘薯花青素可消除人体内自由基,其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50倍,因此富含花青素的保健型紫心甘薯新品种成为专用型甘薯品种选育目标之一。徐紫薯1号具红皮紫心,产量较高,熟食薯肉紫色鲜艳,食味较好,抗茎线虫病,中抗根腐病,较抗黑斑病,是一个理想的特色专用型甘薯新品种。2004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5.
甘薯脱毒薯特性鉴定及亲本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目前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几个品种,经多年多点鉴定结果表明,脱毒甘薯不同地点、品种、年份均表现增产,增产幅度为14.95%~91.61%。甘薯脱毒后干物质含量、抗病性则无明显变化。脱毒薯比非脱毒薯地上部生长旺盛,后期干物质积累优势突出。用脱毒苗作有性杂交亲本比对照结实率略高,植株开花性状、实生后代表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6.
NAA和6-BA在甘薯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和6—苄氨基嘌呤(6—BA),对徐薯18等lO个甘薯材料的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研究NAA和6—BA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诱导、分化成苗、快繁中的作用。结果表明,2mg/L的6—BA对不同基因型材料的茎尖分生组织诱导是适宜的;NAA为O.1mg/L、且NAA/6—BA为lO时,茎尖分生组织在4—9d分化生根,8~15d成苗,整个诱导成苗过程只需37—39d,成苗率高达50.0%~80.O%;在一定浓度范围内,NAA和6—BA对试管苗快繁有促进作用,NAA适宜浓度为0.4mg/L左右,6—BA的适宜浓度为0.6mg/L左右;NAA对试管苗快繁的效果比6—BA明显。  相似文献   
27.
高产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苏薯6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薯6号是由蓬尾S1-12-48作母本,AIS0122-2作父本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经多年多点鉴定,平均亩产鲜薯2047.5kg,比对照增产11.8%。抗根腐病和黑斑病。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28.
干旱条件下氮、磷水平对土壤锌、铜、锰、铁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研究了干旱条件下不同N、P水平对微量元素Zn、Cu、Mn、Fe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中壤质土壤含水量 11%~ 14%的情况下 ,不同N、P配比明显增加了土壤剖面中速效P的含量 ,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 ,土壤速效P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大田和土壤培养试验表明 ,施P有增加土壤Zn、Cu、Mn有效性的趋势 ,但有效Fe则有下降的趋势。土壤速效P、Zn、Cu、Mn、Fe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 ,土壤速效P与有效Zn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 =0.65) ,而与有效Fe之间则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r =- 0.63)。  相似文献   
29.
高淀粉甘薯品种徐薯29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薯29系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从徐薯18×徐薯781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在2009—2010年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区试平均鲜薯产量为32 752.2 kg/hm2,平均薯干产量10 000.0 kg/hm2,比对照苏渝303增产极显著;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产量为29 056.5 kg/hm2,平均薯干产量8 436.0 kg/hm2;薯块平均烘干率28%左右,比苏渝303高3%以上;2011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聚合了双亲高产、高淀粉、耐逆、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均较高,耐旱耐盐性强,适宜在沙性高钾土壤种植,可适当密植,以充分发挥耐逆特性,是适合江苏省丘陵山区和滩涂地种植的食用、淀粉加工兼用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