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40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猪葡萄球菌感染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猪葡萄球菌引起猪的细菌性疾病。2010年山西省吕梁灵石和兴县2个万头养猪场,饲养的仔猪先后发生一种以关节肿大、化脓、破溃为特征的疾病,采集患病仔猪的关节腔液进行培养,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培养特性、菌落形态特征、生化鉴定以及流行特点、剖检病变,确诊为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出5株革兰氏阳性球菌。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治疗、并配合消毒、制备自源性疫苗预防等综合防治措施,取得较良好的疗效,控制了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3.
<正>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在豫北主要为害小麦、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大发生时也为害棉花、大豆、蔬菜、果树等作物,寄主包括16科100余种作物。粘虫以幼虫食叶危害,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导致毁种重种或绝收。因其具有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是农业上一种间歇性猖獗危害的迁飞性害虫。一、粘虫的形态特征粘虫的发育属完全变态,需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卵:长约0.5mm,馒头形,初产白色渐变黄色,有光泽。卵粒  相似文献   
24.
为有效防治烟草青枯病、提高烟叶品质,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单施土壤调理剂(T2)、单施含有烟草青枯病拮抗菌的生物有机肥(T3)、土壤调理剂与生物有机肥混合施用(T4)对烤烟农艺性状、烤烟病害发生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肥(CK,T1)相比,T2、T3、T4处理烤烟产值分别增加9.1%、8.9%、7.6%,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了2.6%、3.4%和3.6%;T3和T4处理的烟株青枯病、花叶病病情指数分别较 T1处理降低22.8%和26.3%、56.9%和35.0%。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调节土壤酸碱性和利用生物有机肥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可有效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提高烟株的抗病性和烤后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25.
棉铃虫是棉花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害虫.自1991年以来,该虫在安阳县7次暴发,暴发年份二代百株累计卵量均在1000粒以上,最高达5525粒,给棉花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发展本县棉花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6.
在渭南市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基础上,对蒲城县三合、陈庄等五个乡镇不同茬地土壤耕层速效养分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其速效氮、磷、钾含量极显著大于其它茬地。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不仅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还可减少秸秆焚烧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7.
烟草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其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福建烟田的病株中分离出烟草青枯病病原菌,从其原位土壤中经过分离纯化得到40种土壤菌株,经过平板拮抗法筛选后,得到对青枯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5株土壤细菌,分别命名为T1、T2、T3、T4和T5,其中,菌株T5的拮抗带最大,菌落拮抗带达10.2~21.4mm.  相似文献   
28.
土壤凝结剂沙障固沙机理及流沙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不同浓度和规格的土壤凝结剂沙障进行了风洞模拟实验和野外固结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抗风蚀强度以40%浓度处理的固沙模型最强,20%最弱,但30%浓度防风蚀效果较为实用.不同规格沙障以1 m×1 m规格的沙障积沙和抗蚀力最大,2 m×2 m最差.沙丘不同部位沙障的抗蚀力不同,迎风坡受损程度和风蚀率最高.沙障受风蚀率可能还与喷洒时的压力、风速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9.
水流驱动下不同灌草格局对泥沙分选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泥沙的颗粒大小分布体现了土壤侵蚀的基本信息,分析泥沙分选特征有助于解释坡面土壤的侵蚀过程及其作用机理。通过野外冲刷试验(流量为15,20,30L/min),以砒砂岩区灌丛位于坡上(SU)、坡中(SM)、坡下(SL)的灌草地和无灌丛草地(GL)为研究对象,裸地(BL)为对照,探讨水流驱动条件不同灌草格局泥沙分选特征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植被可以通过影响水动力参数来影响泥沙颗粒的分布,不同格局泥沙颗粒随冲刷时间及流量的增大呈粗化趋势,粉、砂粒是该区侵蚀泥沙的主要颗粒。(2)水流剪切力、水流功率和单位水流功率均与泥沙DV呈负相关关系,与D0、D1呈正相关关系;3种冲刷流量下,泥沙DV均值分别为2.422,2.381和2.348,不同灌草格局下DV表现为GL相似文献   
30.
为探究烟株根际微生态环境与青枯病发生的关系,在烟草青枯病发生典型的植烟区采用常规地膜覆盖、稻草覆盖、地膜覆盖并开深沟3种农艺措施处理,研究不同农艺措施处理对土壤根际微生物、土壤养分及烟株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地膜覆盖相比,稻草覆盖和开深沟两种农艺措施均可促进植物根际的物质代谢,使土壤根际的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同时也可提高烟株对土壤养分的利用率,为植物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使植株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其青枯病发病率分别比常规地膜覆盖处理降低了27.22、16.11个百分点,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18.27、9.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