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95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44篇
  38篇
综合类   406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82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猪伪狂犬病是严重危害规模化养猪业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在暴发时,2周龄内仔猪的死亡率达90%以上,母猪产活仔率下降10%以上,而且对断奶后仔猪侵害其呼吸系统,影响其生长发育,是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原发病原之一.生产单位迫切需要根除伪狂犬病的技术,但由于该病对成年猪以隐性感染为主,可以长期带毒,所以仅靠一般的技术手段难以在一个猪场消灭该病.  相似文献   
102.
介绍了油桃高产栽培的产地环境要求,提出了沛县油桃主推品种中油桃4号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包括建园、土壤和施肥管理、定植、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灌溉和排水、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03.
菌根化育苗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侵染作物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系对于作物吸收磷具有重要作用,但该结果大多来源于室内受控试验,有限的田间试验因环境条件、试验材料与接种技术等差异致使AMF菌剂应用效果不一。本研究通过玉米菌根化育苗和田间移栽,分析了接种AMF对玉米生长、养分吸收、籽粒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期推进菌根技术的实际生产应用。【方法】以自交品系玉米B73为供试作物,于2018年5月至10月在北京市延庆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田间小区设置基施磷(+P)和不施磷(–P)处理。供试AMF为Rhizophagus irregularis Schenck&Smith BGC AH01。玉米种子催芽后,分别播入加入AMF菌剂(+M)和菌剂过滤液(–M)的育苗钵内,培养两周后移栽至田间。玉米在田间条件下生长至拔节期时,使用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叶片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取样测定地上部与根部干重和养分元素含量,同时测定菌根侵染率;在玉米完熟期取样,测定籽粒百粒重、籽粒产量及养分含量。【结果】无论田间施磷与否,接菌植株根系的菌根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均显著高于不接菌植株。不施磷情况下,+M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根系干重,玉米生长的菌根依赖性(163.7%)显著高于施磷情形(124.1%)。–P–M处理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P+M处理玉米叶片的光合参数、玉米地上部和根部磷含量与+P+M均无显著差异。与–P–M处理相比,–P+M显著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和百粒重,同时也提高了籽粒中锌、锰、镁等矿质养分的含量,且与+P+M处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玉米幼苗接种AMF后再移栽到田间,可以显著提高拔节期玉米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促进玉米地上部和根部对磷及锌、锰和镁的吸收,进而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籽粒产量和养分含量。本试验条件下,菌根化育苗可以达到与施磷同样的效果,在保障作物不减产的前提下减少磷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04.
主要根据甲鱼的生活习性,从养殖甲鱼的池塘建设、苗种放养、饲料投喂等多个方面进行相关技术介绍,为广大养殖用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106.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荔枝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拓荔枝转基因育种新途径,以GUS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授粉后24 h的‘新球蜜荔’荔枝雌花,并统计座果率、成苗率、转化率。结果显示:共获得303株实生苗,经PCR检测和GUS染色法证实外源基因整合到4株荔枝苗基因组中,转化率为1.32%。此研究结果为荔枝生物技术育种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7.
改良乡村民众的居住状况是新型乡村开发的核心项目,但是乡村房屋室内设计也是提高乡村民众居住质量的核心保证和有利措施。核心性能区屋内环境设计并不能很好的迎合乡村民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乡村住所内的灯光设计还有住所性能区的设计存在着不一致性,乡村住所室内设计的材质选取并未经过严格的考量,极少能够达到健康评判还有环保考核的标准,这也是乡村住所室内环境设计难以回避的3个重大缺陷。所以,处于新乡村的大环境下,乡村住宅室内设计需着重注意的有以下3点:一是性能区域划分设计,二是改良灯光设计,三是提高所用材料的品质,进而为乡村民众提供个愉悦感极高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08.
为了研究控制茭白田福寿螺种群的方法,本文在调查不同茭白品种上福寿螺卵块分布差异基础上,开展不同规格(3、6、9 cm宽)竹片诱集福寿螺产卵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茭白品种上福寿螺卵块分布数量差异大,单季茭白品种以‘杭州一点红’上卵块最多(11.6个/丛),远高于其他9个品种,最少的是‘八月茭’‘金茭1号’(分别为1.7、2.3个/丛)。双季茭白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每个茭白品种上的卵块数在5.1~7.4个之间。不同规格竹片对福寿螺的产卵诱集效果差异大,引诱效果最好的为9 cm规格的竹片效果最差的是3 cm规格竹片。竹片凸面诱集到的卵块较多,凹面诱集到的卵块很少,竹片凸面朝田埂方向插入诱集产卵效果更好。福寿螺的产卵高度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20~40 cm之间,未发现有靠近水面或在水下的卵块,卵块大小与数量呈线性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利用竹片诱集茭白田福寿螺产卵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9.
从玄参科通泉草属植物区系与分类学、资源的分布与应用前景、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园林应用前景进行展望。通泉草属植物目前在药用价值上研究得较多,而园林应用研究甚少。该属植物分布广泛,许多种类是优良的观赏植物资源,可作园林地被,用于药草园布置、组合盆栽和吊盆栽培,有广阔的园林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本研究在温室设置不添加磷(P_0)和添加20 mg/kg磷(P_(20))处理,探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与禾草内生真菌(Epichloё)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离蠕孢叶斑病(Bipolaris zeae)的影响,以期通过P调节,实现共生微生物的高效利用。多年生黑麦草分别由含有禾草内生真菌(E~+)和不含禾草内生真菌(E~-)的种子建植。主要结果如下:(1)P显著增加了多年生黑麦草的生物量、N、P含量以及AM真菌侵染率(P0.05),但未影响植物发病率。(2)P_0处理下,AM真菌降低了植物生物量和N、P含量,禾草内生真菌反之;P_(20)水平,AM、禾草内生真菌未显著影响植物生长和养分含量(P0.05)。(3)两个P水平下,接种AM真菌处理(AME~-)的发病率最高,含禾草内生真菌的E~+植株最低。(4)AM真菌与禾草内生真菌单独作用或互作的抗病相关酶活性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