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95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45篇
  39篇
综合类   408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84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泛素/26S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26S proteasome system, UPS)是蛋白质泛素化的重要途径,作为蛋白质翻译后重要的修饰系统,在作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UPS中泛素受体蛋白、E3泛素连接酶、去泛素化酶等能相互协调,通过在目标蛋白上连接或去除不同数量的泛素来介导目标蛋白的降解、改变亚细胞定位、蛋白活性等,从而调控种子的大小。对不同作物中泛素/26S蛋白酶体系统调节种子大小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研究种子大小的调控机制及育种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在宋代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茶文化在官府和平民之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高官、文人、平民都成为了茶文化的参与者和爱好者,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不断向巅峰攀升。我们可以透过宋代的茶事绘画艺术,领略和感受茶文化在宋人中的地位和影响,可以一同与文人骚客一道相约品茗饮茶的乐趣,欣赏茶事绘画的艺术情趣和氛围。本文即从对宋代茶事绘画艺术发展进程的研究出发,深度剖析了宋代茶事绘画的艺术文化内涵,进而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茶文化。  相似文献   
43.
菌根化育苗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侵染作物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系对于作物吸收磷具有重要作用,但该结果大多来源于室内受控试验,有限的田间试验因环境条件、试验材料与接种技术等差异致使AMF菌剂应用效果不一。本研究通过玉米菌根化育苗和田间移栽,分析了接种AMF对玉米生长、养分吸收、籽粒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期推进菌根技术的实际生产应用。【方法】以自交品系玉米B73为供试作物,于2018年5月至10月在北京市延庆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田间小区设置基施磷(+P)和不施磷(–P)处理。供试AMF为Rhizophagus irregularis Schenck&Smith BGC AH01。玉米种子催芽后,分别播入加入AMF菌剂(+M)和菌剂过滤液(–M)的育苗钵内,培养两周后移栽至田间。玉米在田间条件下生长至拔节期时,使用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叶片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取样测定地上部与根部干重和养分元素含量,同时测定菌根侵染率;在玉米完熟期取样,测定籽粒百粒重、籽粒产量及养分含量。【结果】无论田间施磷与否,接菌植株根系的菌根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均显著高于不接菌植株。不施磷情况下,+M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根系干重,玉米生长的菌根依赖性(163.7%)显著高于施磷情形(124.1%)。–P–M处理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P+M处理玉米叶片的光合参数、玉米地上部和根部磷含量与+P+M均无显著差异。与–P–M处理相比,–P+M显著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和百粒重,同时也提高了籽粒中锌、锰、镁等矿质养分的含量,且与+P+M处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玉米幼苗接种AMF后再移栽到田间,可以显著提高拔节期玉米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促进玉米地上部和根部对磷及锌、锰和镁的吸收,进而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籽粒产量和养分含量。本试验条件下,菌根化育苗可以达到与施磷同样的效果,在保障作物不减产的前提下减少磷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44.
云南地理位置特殊,与多国接壤,边境线长,有两条候鸟迁徙通道经过;同时,动物资源丰富,病原体复杂,是中国所有省区市中发生疫情风险最高的地区之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任务艰巨。10年来,云南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级监测站点协同努力,形成严密的监控网,省内未爆发流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一、领导高度重视,逐级落实工作责任云南省林业厅高度重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工作,把国家林业局、云南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及时  相似文献   
45.
在药事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借助案例与问题导向,激发学生对药事管理社会问题作贯通的理解与感发,这种感发过程也是"觉悟"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觉悟"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切身体会药事管理在药学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药事管理学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与使命感。  相似文献   
46.
介绍幼龄橡胶林间种玉米技术,包括选地备耕、精细整地、品种选择、适时播种、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普及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此文仅为西双版纳州幼龄橡胶林间种玉米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李芳  周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91-10593
以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八塘镇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GIS技术和SPSS13.0软件对生态环境价值、经济发展基础、自然资源价值3个主因子进行综合得分测算,得到经济一生态一资源组合三维坐标,最终形成空间开发功能区划,将全镇22个行政村划分为6类。6类空间开发功能区划中,重点发展区域和适度发展区域主要分布在八塘村、新陆村、苏湾村、新蒙村、湿村、大新村、高新村,这类区域的交通区位较优越、经济发展基础较坚实、生态环境敏感性较低,宜作为城镇和产业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控制开发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北村、高岭村、苏岗村、木龙村、振新村,这类区域的经济发展基础中等,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生态环境敏感性中等,且临近重点开发区域,需在一定限制下进行开发;灰色弹性区域主要分布在横岭村、三板村、学山村、山泉村、新花村,这类区域的经济发展基础和生态环境敏感性均较低,但由于自然资源条件较好,交通区位较优越,具有潜在的经济发展优势,作为城镇和产业的后备发展用地;适度保护区域和重点保护区域主要分布在高浪村、岑西村、新安村、新舍村,这类区域生态环境较脆弱,经济发展基础较低,应按照“保护优先,集约开发”的原则发展。  相似文献   
48.
李芳 《兽医导刊》2016,(2):98-98
对于奶牛养殖户而言,奶牛的产奶量高低,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近些年,关于提升奶产量方面较为先进的设施层出不穷,对产奶量尽管有一定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对提升奶牛产奶量管理措施探讨。  相似文献   
49.
淡紫拟青霉对尖孢镰刀菌的拮抗作用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淡紫拟青霉次生代谢物质对尖胞镰刀菌的孢子萌发与菌落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淡紫拟青霉与镰刀菌活体间存在明显的营养竞争作用;淡紫拟青霉菌能产生细胞壁降解酶和蛋白或多糖性质的拮抗性物质;此活性物质存在于胞内和胞外,胞外物质和胞内提取液-1对尖胞镰刀菌孢子生成的抑制率在90%以上,粗蛋白提取液和粗多糖提取液的抑制率在73%左右,丙酮提取液抑制率最低,仅为25.42%;淡紫拟青霉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水相中;活性物质对温度耐受力较差,100℃或80℃处理30 min,基本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50.
白刺是白刺属(Nitraria.L.)植物的统称.为荒漠和半荒漠地区植被的重要建群种。全球有12种.我国8种.甘肃5种(唐古特白刺N.tangutorum Bobr.、小果白利Msibirica Pall、泡果白刺N.sphearocarpa Maxim.、毛瓣白刺Npraevisa Bobr、大果门刺N.roborowskii Kom.),唐古特白刺、小果白刺和泡果白刺为白刺属在我国分布最广的三种植物.具有广泛的生态分布及较大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