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林业   8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正> 过去的方法过去,一般先是通过航空象片判读和现地踏查,将调查林分按林相和密度级进行分层,并分别设置0.1公顷左右的标准地,调查每公顷株数、平均直径和平均树高。然后根据平均树高和林龄确定地位级,以收获预测表相应地  相似文献   
32.
在调查林分过往的状况及其变化时,固然可以根据有关调查报告和资料进行。然而能以提供客观情报的仍属航空象片。通过判读解析不同年份的象片,可望园满地掌握地物的变化。因此,现以发现明显衰退迹象的富士山麓山中地区的针枞(Picea Polita Carr)纯林株数变化调查为例,介绍航空象片调查林分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黄波萝是远东天然林中仅有的一种栓皮树,纹理美丽,木材珍贵。远东南部的皆伐迹地常见有天然更新的黄波萝树团。沿海边区三个林场的榛子、槭-榛  相似文献   
34.
1 前言 伴随全国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启动,林业转产分流富余人员的工作将同步开展。立足于森林资源特别是次小薪材和木材“三剩”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成为首选类项目。为提供参考,本文拟以北方林区为对象就这方面有关的新技术新产品略做综述。篇幅所限,对掌握的有关技术原理和技术指标及工艺设计和加工设备等内容本文一律从略。  相似文献   
35.
前言反映森林现状及其动态的数据 ,对于可持续森林经营至关重要。然而迄今 ,往往只是利用立木密度和蓄积来反映森林状态。由于不掌握立木径级的大小 ,不免会在高蓄积小径级林分安排木材生产 ,结果可想而知。为了避免此类现象发生 ,迫切需要掌握林分树种别径级分布及其动态预测数据。为此 ,北海道立林业试验场开发出林分树种别径级分布动态预测模拟模型 ( 1995 )。试图根据道有林固定生长量测定地数据计算的各树种各径级生长量和枯损率预测径级分布动态变化。由于兼顾到对个体生长的影响 ,可以对间伐保留木的生长做出充分的评价。上述模型…  相似文献   
36.
1 前言 1998年12月,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下发《关于开展编制森林分类经营规划工作的通知》(龙森联字[1998]43号),要求按照此前发出的《关于印发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四个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龙森联字[1998]40号)中的《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天然林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总公司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天保办法》和《公益林办法》)的有关规定,在各林业局(直属单位)即刻同时开展并  相似文献   
37.
通常利用测坡尺在地形图上定坡度,测坡手续繁锁,不能马上得到坡度数据。为此,我们根据国外资料向大家介绍一种能够测定小范围的区域性坡度的简易测坡工具——测坡园。所谓测坡园,就是一个在透明模片上印  相似文献   
38.
<正> 速生丰产是人工林经营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在确定经营措施时,往往需要了解经营区内人工林林分的现实生长率高低等级。然而材积连年生长率的测定颇为麻烦,较费工时。对实际生产来说,适合野外判定的简捷方法将  相似文献   
39.
<正> 一、试验方法和材料本着前文的目的,就贝叶斯(Bays)公式判别法这种计数资料的概率型判别的应用作以下试验。试验中,仍把生长率级划分为速(Ⅰ)和缓(Ⅱ)两类,仍选定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株数作为区分两类林分的标志,但要换算成  相似文献   
40.
收获表是表示经营措施相同的同龄纯林的株数、材积、生长量等因子的标准数值按林龄排列的林业数表。而收获预测表作为现实林的简易收获表,所反映的内容则是有大面积实现可能性的森林未来的平均值。这类简化的收获表,主要用来预测森林的生长和收获,以及进行定量间伐和为林业应用数学规划提供依据。收获预测表实际上是通过数学模型来模拟收获预测这样一个系统的实际行为的一种成果。一般认为,根据密度效应规律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编表是比较理想的方法,但这需要相当数量的基础资料、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手段。笔者感到,如果生产单位有当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