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0篇
  2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 毫秒
21.
几种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鹤山几种不同人工林的土壤碳的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作用下的土壤碳储量存在差异。人工林地、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在同一深度不同人工林有机碳含量比较 :木荷林土壤最高 ,大叶相思林土壤最低。全氮的变化趋势也与有机碳一样 ,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土壤有机碳储量的计算结果为 :柠檬桉 10 5 6 7t·hm-2 ,湿地松10 4 6 1t·hm-2 ,马占相思 114 6 2t·hm-2 ,大叶相思 71 4 9t·hm-2 ,木荷 12 7 6 6t·hm-2 ,草地 89 31t·hm-2 。据此认为 ,植树造林是增加土壤有机碳积累的有效措施 ,其中以营造乡土树种木荷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2.
优良品种的肉牛必须采取良法良料科学的饲养,才能充分地发挥其潜能,增重快,早出栏早见效。2003年我们利用耕地种植饲料饲养优质肉牛,生产高档牛肉,实现公顷收入超万元,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3.
桉树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生态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湘南丘陵低山区桉树林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资兴市桉树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类群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资兴市桉树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主要集中在0~20 cm的土层中,随土层加深,其数量迅速减少;在深度为0~70 cm的土层中,同一类群的微生物数量变动范围较大,其中好气性细菌为3.09×105~6.58×105个.g-1,真菌为4.43×104~3.53×106个.g-1,放线菌为7.50×102~1.60×103个.g-1,厌气性细菌为4.73×103~6.09×104个.g-1,自生固氮菌为2.50×10~6.00×102个.g-1;资兴市林科所桉树人工林林地微生物数量最多,其总数达4.01×106个.g-1;好气性细菌和固氮菌与速效氮呈极显著相关,厌气性细菌与速效钾呈显著相关,固氮菌也与速率磷有显著相关关系,真菌与速效钾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钙元素对土壤微生物活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4.
对湘南低山丘岗区密度为900,1 125,1 500株.hm-2的6年生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urophglla丰产林营养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不同组分的营养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以树叶营养元素含量最高,树干最低.各组分中大量元素K和N的含量最高,P的含量最低.微量元素中Mn和Fe的含量最高,Cu最低.单株林木营养元素积累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低密度林分是高密度林分的1.44倍,不同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的高低不受林分密度制约,单株林木各种营养元素积累量依次为:Ca>K>N>Mg>P>Mn>Fe>Zn>Cu;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占整个林分养分总积累量的75.3%以上.各种不同密度林分均以N素积累量最高,K和Ca较高,Cu的积累量最低.年净积累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提高.3种密度林分年净积累量分别达到239.454 8,264.114 8,270.264 8 kg.hm-2a-1,大量元素占总量的95.20%以上.各种元素的年净积累量以Ca为最大,占41.08%~41.42%;Cu的年净积累量最小,仅占0.66%.林分大量元素的吸收量达351.196 1~373.776 7 kg.hm-2a-1; 微量元素的吸收量达15.954 9~18.9697 kg.hm-2a-1.以中等密度林分为高.各种元素吸收量依次为:Ca>K>N>Mg>PMn>Fe>Zn>Cu.大量元素归还量达124.864 0 kg.hm-2a-1,以低密度林分为高,微量元素归还量达6.709 8 kg.hm-2a-1,以中低密度林分高.营养元素的循环速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逐步下降.各种营养元素循环速率依次为:N>Mg>P>K>Zn>Mn>Ca>Cu>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