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林业   10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园艺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概述了椴树属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破眠机理.种壳障碍、存在抑制物质、胚发育不完整以及生理后熟都可能导致椴树属种子休眠.针对其休眠原因不同,指出破眠的方法有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以及综合处理法,并揭示出相关破眠机理,以期为下一步开展椴树属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和育苗方面的研究,及其在园林绿化及造林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海尔特兹’未生根和生根两个时期的组培苗为材料,对其各个部位的抗氧化酶活性、总酚含量及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尔特兹’组培苗的SOD活性在19.71~28.17U/g,未生根组培苗-茎的SOD活性最高,为28.17U/g,极显著高于其它器官;CAT活性在11.39~76.40U/g之间,生根组培苗—叶的CAT活性最大,为76.40U/g·min,极显著高于其它器官;POD活性在19.03~92.12U/g·min之间,未生根组培苗-茎的POD活性最高,为92.12U/g·min,极显著高于其它器官;POD活性与CAT活性呈负相关,未生根、生根组培苗均为茎的抗氧化酶活性叶根,未生根组培苗的抗氧化酶活性高于生根组培苗。‘海尔特兹’红树莓组培苗总酚含量在0.076~1.907mg/g FW之间,DPPH清除率在68.6%~93.4%之间,未生根组培苗-叶的总酚含量最高,为1.907mg/g FW,DPPH清除率为93.4%,叶的DPPH清除率茎根,总酚含量与DPPH清除率呈正相关,未生根的组培苗的总酚含量及DPPH清除率高于生根组培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了解其耐旱性差异,为节水耐旱文冠果种源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集中分布在华北地区的3个不同种源文冠果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方法设置充足水分(W1)、正常供水(W2)、轻度干旱(W3)和重度干旱(W4)4个水分梯度,采用指甲油印迹技术,研究不同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文冠果的气孔均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气孔变得小而多,趋于旱生植物的叶片气孔分布结构特征;气孔分布特征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与河南三门峡、山西晋中两个种源相比,河北承德种源叶片在不同水分胁迫处理下均具有小而多的气孔,以及较强的气孔调节能力。[结论] 3个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分布特征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趋于旱生结构;河北承德种源文冠果叶片气孔器比其他2个种源均相对小而多,且调节能力强,属华北地区抗旱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不同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柴胡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为柴胡育苗和大田播种提供技术依据,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复合植物生长调节剂ABT 1号和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 6号、GGR 8号溶液对柴胡种子进行浸种12 h处理,比较不同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质量浓度(20、25、30、40、50 mg/L)浸种处理下发芽率和出苗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ABT 1号处理组中,20 mg/L处理的发芽率最高,为49.33%,50 mg/L处理的出苗率最高,为44.45%,相比清水和赤霉素处理未表现出优势;在GGR 6号处理组中,20 mg/L处理的发芽率最高,为53.33%,30 mg/L处理的出苗率最高,为44.45%,相比清水和赤霉素处理未表现出明显且稳定的优势;在GGR 8号处理组中,30 mg/L处理的发芽率最高,为60.00%,30 mg/L处理的出苗率最高,为63.89%,均显著优于清水和赤霉素浸种处理。综合比较,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 8号30 mg/L浸泡柴胡种子12 h后播种,发芽率比赤霉素处理提高了15.38%,出苗率比清水对照提高了12.21%,是较为适合柴胡种子播前处理的一...  相似文献   
15.
微域环境温湿度与苹果果面碎裂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查明果实微域环境温湿度与红富士苹果果面碎裂发生的关系,以10a生盆栽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分别采取在果实发育期搭阴棚适当遮阴、高温时期喷水降温等处理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遮阴+喷水处理的果面碎裂裂果率、裂纹指数均为最低,分别为44.47%、2.98mm/cm2,对照(常规管理)的裂果率、裂纹指数均为最高,分别为88.33%、8.03mm/cm2;不同时期、不同时间的温度与果面碎裂裂果率、裂纹指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对湿度与果面碎裂裂果率、裂纹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时期微域环境温湿度对果面碎裂的影响均以6月15-30日的相关系数最高。不同时间微域环境温湿度对果面碎裂的影响以12:00、14:00的相关系数较高。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果面碎裂现象越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方栎属植物资源调查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中国北方栎属植物资源,对区域内栎属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区划研究,结果如下:栎属植物在我国北方主要分布于北纬53°18'一线以南,东经105°42'134°46'之间的区域,包括中国北方13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部分或全部地区,其垂直分布上、下限总体上均呈现出从分布区西南向东、向北逐渐下降的格局。本研究将中国北方栎属植物分布区区划为8个资源集中分布区、4个次集中分布区和若干零星分布区,其中集中、次集中分布区林分总面积约为963.93万hm2,林分总体林龄结构以中、幼龄林为主,约占二者资源总面积的75.38%。不同分布区的栎属植物林分面积与林分龄级结构有所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北方栎属植物资源的经营、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种源栓皮栎种子各性状的变异.[方法]通过收集和测量来自栓皮栎自然分布区的北京、安徽、陕西、河北、山东、河南、云南、湖南等8个省15个地理种源的种子,运用SPSS 18.0软件对栓皮栎种宽、种长、种子长宽比、单果重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种源栓皮栎的种长、种宽、种子长宽比、单果重等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种宽和单果重与种子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种宽与单果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长与单果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种子其他性状间均未达显著性相关水平(P≥0.05);单果重与经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他生态因子与种子性状相关性不显著(P≥0.05);聚类分析显示15个种源的栓皮栎可聚为3类.[结论]栓皮栎不同种源间种子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栓皮栎种子性状可能受到遗传信息,栽培方法及生态因子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种源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种子表型性状多样性,为蒙古栎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中国蒙古栎天然分布区选取11个种源采集种子,分别测量种子的种长、种宽、种形指数、单粒重、千粒重5个表型性状。并利用SPSS软件对不同种源的蒙古栎种子进行性状差异性、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结果  ①不同种源蒙古栎种子的种长、种宽、种形指数、单粒重差异较大,各种源千粒重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不同种源蒙古栎种子的种长与种宽、单粒重、千粒重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③不同种源海拔与种宽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与单粒重、千粒重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④影响种子性状的因素按照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单粒重、千粒重、无霜期、北纬;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1个种源划分为4类,分别为Ⅰ、Ⅱ、Ⅲ和Ⅳ类,其中,黑龙江省黑河市、辽宁省本溪市、辽宁省抚顺市聚为Ⅰ类,单粒重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类别种源(P<0.05),为最优种源。  结论  蒙古栎种子表型性状随地理梯度变异明显,整体呈从东北—西南种源质量逐渐下降的趋势,单粒重和千粒重可以作为快速筛选种源优良与否的优先筛选指标。图1表5参37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木材采伐量的减少,人们在积极地寻找木材以及木材资源的替代品。杨木是我国的主要速生人工林树种之一,在木材资源紧缺的今天,充分利用杨树这种速生人工林资源,可填补木材资源的巨大缺口。由于杨木材质存在着木  相似文献   
20.
土壤农艺调控措施对苹果和果园土壤镉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a生红富士苹果树为试材,通过土施不同剂量的氯化镉和改良剂,研究了增施有机肥、磷钾肥以及土施生石灰等土壤农艺调控措施对苹果园镉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土壤有效镉含量、苹果叶片和果实镉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在本试验所设9个处理中,不同镉剂量处理下,以200g/kg有机肥+30g/kg生石灰+0.5g/kg磷钾肥处理和100g/kg有机肥+30g/kg生石灰+1g/kg磷钾肥处理的镉含量为低,使低、中、高3个镉剂量区土壤有效镉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36.6%,31.5%,22.9%;土壤有效镉含量比例分别比对照降低24.8%,21.4%,21.4%;叶片镉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41.6%,34.7%,17.0%;果实镉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53.9%,31.0%,28.6%。根据拟合公式推算出:当土壤镉含量低于2.95mg/kg时,200g/kg有机肥+30g/kg生石灰+0.5g/kg磷钾肥处理的果实镉含量较低;高于2.95mg/kg时,100g/kg有机肥+30g/kg生石灰+1g/kg磷钾肥处理的果实镉含量较低;两处理土壤镉调控极限值分别为7.84mg/kg和11.59mg/kg。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土壤有效镉含量以及对苹果叶片、果实镉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和极差分析值均以生石灰为最高,有机肥次之,磷钾肥最低。生石灰对土壤有效镉含量以及对苹果叶片、果实镉含量的调控作用最强,有机肥次之,磷钾肥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