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林业   11篇
  1篇
综合类   6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木荷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木荷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用12个引物对9个木荷种群共180个个体的样品进行扩增,共测到24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221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0.20%.9个种群的P平均为53.02%.木荷种水平的Shannon信息指数(Ⅰ)为0.4548,Nei指数(h)为0.3016.各种群Ⅰ平均为0.2914,h平均为0.1974.表明木荷物种以及种群水平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子差异分析表明木荷种群的遗传变异34.37%存在于种群间,65.63%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454.木荷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9476.木荷9个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1547.利用算术加权平均数法(UPGMA)对木荷9个种群进行聚类,结果可分为3大类群.  相似文献   
52.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对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12个随机引物对9个香果树居群173个个体的DNA样品进行扩增,共检测到182个扩增条带,其中100条为多态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54.95%;香果树总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2838,Nei指数(h)为 0.1900,表明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而居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PPB平均为16.48%,I平均为0.0914,h平均为0.0622.AMOVA分子差异分析表明香果树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高,74.76%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25.24%的变异存在于居群内.香果树居群间的基因流很低,为0.2434.9个居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653,遗传距离与居群间的地理距离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利用算术加权平均数法(UPGMA)对香果树居群进行聚类,结果9个居群可分成浙江省内和省外两大类群.  相似文献   
53.
大血藤RAPD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进行大血藤遗传多样分析时,首先要建立大血藤RAPD反应优化体系,有必要就反应条件进行探索。以改进SDS法抽提藤本药用植物大血藤叶片总DN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分别测试了镁离子、dNTP、模板DNA含量、引物浓度、DNA聚合酶量和牛血清白蛋白浓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通过各因子的组合研究,得出大血藤RAPD分析较适宜的扩增条件是:15μLPCR反应体积,1×Taq酶配套缓冲液(10mmol·L-1Tris·HClpH9 0,50mmol·L-1KCl,0 1%TritonX 100,1 5mmol·L-1MgCl2);25 01×10-9mol·s-1Taq酶(上海华美公司);10ng模板DNA;15pmol引物(上海Sangon公司);2g·L-1BSA;dATP,dCTP,dGTP和dTTP各0 15mmol·L-1。图4表2参8  相似文献   
54.
大血藤黄酮类化合物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大血藤为一种传统药用植物,为了了解大血藤的药用成分。利用聚酰胺薄层层析及HPLC法分析了大血藤各器官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聚酰胺薄层层析及HPLC法分析都显示大血藤叶片含有10种不同的黄酮甙,而嫩茎,叶柄与老茎中分别含有10种,8种及5种不同的黄酮甙;大血藤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经盐酸水解后HPLC分析显示有8种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大血藤叶片及嫩茎的黄酮类化合物组成成分较多。具有一定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5.
七子花总黄酮含量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七子花不同营养器官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聚酰胺薄层层析法对七子花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七子花不同营养器官总黄酮含量高低依次是叶>根>茎,七子花叶片总黄酮含量(干质量)可达32 30mg·g-1。②从聚酰胺薄层层析结果来看,七子花叶片总黄酮主要含有8种不同的黄酮成分,而根茎中只含有4种不同成分。七子花叶片具有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有一定的开发利用前景。表2参12  相似文献   
56.
群落中各营养级的相互作用在群落结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以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 R.Br.)和三叶鬼针草(Biden pilosa L.)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方法,测定并分析基质养分(不施肥与施肥)对寄生植物生长的影响,探讨寄生植物生物量与寄主生长特性、生物量和光源捕获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肥显著增加寄生植物南方菟丝子的吸器数量、缠绕圈数、相对盖度、营养器官生物量、生殖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但对生殖器官的生物量比无显著影响.施肥显著增加寄主植物的根、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叶生物量比、比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但显著降低根冠比与根生物量比.南方菟丝子生物量与三叶鬼针草生物量、叶生物量比、比叶面积以及相对叶绿素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存在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提高寄主植物的光资源捕获能力,将更多地生物量分配至叶等光合机构上,从而促进寄主植物(生产者)的生长,并间接促进寄生植物(初级消费者)的生长.  相似文献   
57.
采用改进的SDS法提取山鸡椒基因组DNA,利用单因素试验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Mg<'2+>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用量、Taq DNA 聚合酶用量、BSA浓度、引物用量进行筛选和优化,得出了适用于山鸡椒ISSR分析的扩增条件:10μl PCR反应体积,1×Taq酶配套缓冲液(200 mmol/L Tris·HCl,pH值8.8,100 mmol/L KCl,1%Triton X-100,100 mmol/L(NH<,4>)<,2>SO<,4>,15 mmol/L MgCl<,2>),0.8 U Taq DNA聚合酶,16 ng模板DNA,6 pmol引物,0.3 mmol/L dNTP,1.75 mmol/L Mg<'2+>.利用优化反应体系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2个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引物对21个山鸡椒个体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107个位点,其中,91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5.05%,Nei指数为0.361 3,Shannon信息指数为0.522 1,表明山鸡椒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8.
应用DGGE(变性浓度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对医化废水处理好氧池进、出水口活性污泥的细菌和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医化废水好氧池进出口活性污泥的细菌多样性不存在差异,但真菌多样性存在差异,表明进出口水质的不同较大地影响了真菌种类,但对细菌种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9.
以黄毛草莓、五叶草莓为材料,测定高温半致死温度(LT_(50)),并采用盆栽试验,探究40℃高温对二者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毛草莓、五叶草莓的LT_(50)分别为51.43、50.70℃;40℃高温处理的黄毛草莓、五叶草莓与室温20℃/15℃(白天/夜晚)处理相比,其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极显著降低56.7%、77.2%,气孔导度分别极显著升高80.7%、41.2%,胞间CO_2浓度分别极显著增加17.6%、19.5%(P0.01),蒸腾速率黄毛草莓显著下降67.2%、五叶草莓显著上升53.4%(P0.05),相对叶绿素含量分别极显著降低56.7%、71.9%;黄毛草莓生物量、根冠比分别极显著下降37.1%、41.2%,五叶草莓生物量极显著下降47.0%、根冠比极显著上升47.4%;黄毛草莓MDA含量显著增加14.8%、五叶草莓MDA含量极显著增加28.5%,五叶草莓MDA含量高于黄毛草莓;黄毛草莓SOD活性极显著上升284.8%、五叶草莓SOD活性显著上升21.9%,而黄毛草莓SOD活性高于五叶草莓;40℃高温处理的黄毛草莓叶片下表皮角质层厚度显著增加37.7%,五叶草莓没有显著变化,蜡质含量均极显著降低,降幅分别达到14.6%、13.6%,黄毛草莓气孔密度极显著下降41.1%,气孔开度无显著变化,五叶草莓气孔密度、气孔开度分别显著上升10.9%、6.8%。  相似文献   
60.
野生东北草莓与栽培草莓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7年4月中旬晴朗天气,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野生东北草莓与栽培草莓"红颜"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春季全光照环境下,东北草莓与红颜草莓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M"形双峰曲线,第1个峰值出现在09:00,第2个峰值出现在14:00,午间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胞间CO_2浓度(Ci)日变化与Pn日变化趋势大致相反,呈"W"形,中午Ci增加,表明净光合速率午间降低主要是受非气孔限制因素影响;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趋势与Pn较为一致;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强、净光合速率-CO_2浓度可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来拟合,红颜草莓的初始量子效率(α)与东北草莓相近,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均高于东北草莓,表明红颜草莓对强光有更高的适应能力,更具有阳生植物的特点;东北草莓光合能力(A_(max))、初始羧化效率(CE)、饱和胞间CO_2浓度(Cisat)、光呼吸速率(Rp)均低于红颜草莓,CO_2补偿点(CCP)高于红颜草莓,说明东北草莓对CO2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对低温环境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