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5篇
林业   11篇
  1篇
综合类   6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野生东北草莓与栽培草莓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7年4月中旬晴朗天气,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野生东北草莓与栽培草莓"红颜"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光响应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春季全光照环境下,东北草莓与红颜草莓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M"形双峰曲线,第1个峰值出现在09:00,第2个峰值出现在14:00,午间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胞间CO_2浓度(Ci)日变化与Pn日变化趋势大致相反,呈"W"形,中午Ci增加,表明净光合速率午间降低主要是受非气孔限制因素影响;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趋势与Pn较为一致;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强、净光合速率-CO_2浓度可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来拟合,红颜草莓的初始量子效率(α)与东北草莓相近,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均高于东北草莓,表明红颜草莓对强光有更高的适应能力,更具有阳生植物的特点;东北草莓光合能力(A_(max))、初始羧化效率(CE)、饱和胞间CO_2浓度(Cisat)、光呼吸速率(Rp)均低于红颜草莓,CO_2补偿点(CCP)高于红颜草莓,说明东北草莓对CO2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对低温环境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2.
利用RAPD技术对3个不同盐度梯度下入侵杂草一年蓬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个随机引物在90株个体中共检测到187个可重复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58个,总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4.49%,3个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0.77%。采用Shannon信息指数计算的3个种群总的遗传多样性为0.4522,平均为0.4027;采用Nei指数计算的3个种群总的基因多样性为0.3042,平均为0.2746。3个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Shannon信息指数、Nei指数大小顺序均为P2>P1>P3。AMOVA分子变异显示,88.54%变异来源于种群内,11.46%变异来源于种群间。一年蓬高的遗传多样性与低的遗传分化与其生物学特性有关,是其广泛入侵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3.
分析了ISSR-PCR体系中Mg2+、dNTP和BSA浓度,以及模板DNA、引物和TaqDNA聚合酶用量等6个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建立了适合于台湾水青冈ISSR-PCR扩增的反应体系:10μL PCR反应液中,含10 ng DNA,1.5 mmol.L-1Mg2+,0.125 mmol.L-14×dNTP,1×TaqDNA聚合酶配套缓冲液(10 mmol.L-1Tris-HCl,pH值9.0,50 mmol.L-1KCl,0.1%Triton X-100),0.6 UTaqDNA聚合酶,2 mg.mL-1BSA和3pmol引物。应用优化的ISSR-PCR体系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2个稳定性好,重复性高的引物,对22株台湾水青冈个体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优化的ISSR-PCR体系完全适合于台湾水青冈的ISSR分析。  相似文献   
64.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空心莲子草根、根状茎、茎和叶水浸提液对高丹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空心莲子草根、茎和叶水浸提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丹草种子的萌发速率和萌发率均随浸提液体积质量分数的升高而降低;其幼苗的苗高和主根长在茎浸提液中表现出"低促高抑"效应,而在其他3种浸提液中为"低体积质量分数无影响,高体积质量分数抑制";从化感综合效应来看,茎水浸提液体积质量分数低于30mg/mL、根和根状茎体积质量分数低于2mg/mL时,对高丹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否则为抑制效应.空心莲子草的化感成分中可能含有苯甲酸、邻羟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丁基-异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  相似文献   
65.
不同生境夏蜡梅营养器官总酚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国家2级保护植物夏蜡梅(Calycanth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生境中夏蜡梅各营养器官的总酚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了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夏蜡梅各营养器官均含有总酚,3个样地均以叶片的含量最高,根的含量次之,一年生枝、二年生枝、茎的含量较低.叶片的含量是根的2倍.(2)夏蜡梅阴坡的叶、根、一年生枝等器官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阳坡.(3)7个样地夏蜡梅叶片总酚含量为1.0004~1.2878 g·kg-1,平均为1.2464 g·kg-1,其高低顺序为前坑>大雷山Ⅱ>白水坞>大雷山Ⅰ>双石边>大明山Ⅱ>龙塘山.(4)通径分析显示,土壤有机质、氮、pH值对夏蜡梅叶片总酚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6.
青钱柳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探  金则新  李钧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450-6451
采用改进的SDS法提取青钱柳基因组DNA,测试青钱柳ISSR扩增的最适退火温度,并采用单因素试验,测试了模板DNA、Mg2+、dNTP、BSA、引物\Taq酶6个因素对青钱柳ISSR扩增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退火温度为56.3℃;适宜的扩增体系为:10μlPCR反应体积中,1×Taq酶配套缓冲液浓度为(10 mmol/LTris.HCl,pH值9.0,浓度为50 mmol/LKCl,0.1%Triton X-100),12 ng模板DNA,浓度为1.5 mmol/LMgCl2,浓度为1.0 mmol/L4×dNTP,1mg/ml BSA,15 pmol引物,0.75 UTaq酶。  相似文献   
67.
盐分胁迫是外来入侵植物在入侵沿海生境中较为普遍的胁迫形式。为探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盐胁迫下的响应,比较了相同栽培条件下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在盐胁迫下及无盐胁迫下的生物量、形态指标以及光合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1)盐胁迫显著降低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叶片数量、株高。(2)盐胁迫显著降低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3)盐胁迫显著降低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对胞间CO2浓度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管理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8.
采用改进的SDS法提取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基因组DNA,利用单因素试验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Mg2+浓度、dNTP浓度、模板DNA用量、Taq DNA聚合酶用量、BSA浓度、引物用量进行筛选和优化,得出了适用于牛膝ISSR分析的扩增条件:10 μL PCR反应体积,1×Taq酶配套缓冲液(200 mmol/L Tris·HC1,pH值8.8,100 mmol/LKCl,1% TritonX - 100,100 mmol/L( NH4) 2SO4,15 mmol/L MgCl2),1.5 UTaq DNA聚合酶,2 mg/mL BSA,15 ng模板DNA,10 pmol引物,0.5 mmol/L dNTP,2.0 mmol/L Mg2.利用优化反应体系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2个重复性好、稳定性高的引物对24个牛膝个体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85个位点,其中74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7.06%,Nei指数为0.330 3,Shannon信息指数为0.490 5,表明牛膝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9.
濒危植物夏蜡梅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阐明小尺度范围内濒危物种夏蜡梅种群的遗传分化,保护和恢复夏蜡梅种质资源,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浙江省临安市清凉峰镇的5个夏蜡梅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12个引物对夏蜡梅5个种群100个个体进行扩增,共得到17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98个,总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57.31%,平均为25.03%.夏蜡梅总Shannon指数(I)为0.268 9,平均为0.148 8;总Nei指数(h)为0.174 5,平均为0.102 8.P、I、h均表明夏蜡梅总体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高,而种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低.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显示,47.01%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52.99%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种群内与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均很明显.夏蜡梅种群间基因流较低,为0.717 3,显示夏蜡梅种群间的基因流动部分受阻.5个种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05 1,根据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结果为生境相似的种群聚在一起.夏蜡梅种群间较高水平的遗传分化主要是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微生境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70.
青花菜品种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7个已知特性的青花菜栽培品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青花菜具有中等偏低的遗传多样性。根据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个青花菜品种可被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早中熟品种,第二类为中晚熟品种,而耐热性的早熟品种绿冠则单独成一类。青花菜的聚类分析结果主要与其抗性和生育特性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对11种未知特性的青花菜品种进行了ISSR分析,可将其分为6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