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4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1.
初步试验表明 ,在降水较少的青海环湖区播种当年无灌溉条件下 ,青稞与中华羊茅混播 ,青稞播量宜低于其单播量 ,建议采用 1 40 kg/hm2 ;中华羊茅播量以 37.5 kg/hm2 为宜。由于高山干草原区降水的年变率较大 ,生产中采用青稞作为保护作物时 ,应适当灌水以保证多年生牧草的播种成功 ,同时应控制灌水量以避免保护作物生长过于繁茂。以燕麦作为保护作物 ,燕麦刈割时间对牧草密度无显著影响。但燕麦早刈时 ,当年牧草的高度明显低于燕麦晚刈 ,而牧草单株的分蘖枝条数和产草量早刈均显著高于晚刈。综合考虑燕麦刈割期对燕麦收获量以及第二年牧草生长状况的影响 ,燕麦的收割期可采用当地不同利用目的的燕麦正常收割时间  相似文献   
12.
从苜蓿种子前期处理、影响苜蓿种子产量的因素(气候条件、密度、灌溉、施肥、授粉、生长调节剂、杂草防治)以及种子后期收获处理等3方面论述了我国苜蓿种子生产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苜蓿种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月29日,自治区主席陈武在听取林业厅厅长陈秋华的工作汇报后强调,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守护者、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的林业部门,要发挥在生态文明和美丽广西建没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江两河"地区是西藏高原最主要的农业区,发展苜蓿产业解决高寒牧区蛋白质饲草资源缺乏问题和抗灾保畜,具有区位优势和相对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通过分析当地苜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苜蓿种子本土化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提出了确立符合"一江两河"地区实际的苜蓿产业发展战略,立足区域特点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产生的具体问题,系统地研究解决有关提高种子产量的技术难题,以种子生产为育种目标培育新品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江两河”地区是西藏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也是栽培草地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于2008-2009年在拉萨市达孜县进行了牧草引种驯化试验研究,以期选出适宜于“一江两河”地区建设栽培高产草地和改良天然草地的优良牧草。初步筛选表明,14个豆科、8个禾本科牧草品种和19个草坪草品种在“一江两河”地区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苜蓿根系形态结构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系形态结构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应用分形理论推导出根系长度与粗度(直径)的分形维数的计算方程,初步研究了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根系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推导出的分形维数计算公式可以应用于苜蓿根系结构的研究,并且分形维数的大小能够表征苜蓿根系形态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17.
钾肥对西藏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穗披碱草作为西藏种植面积最广的优质牧草之一,其种子生产问题在当地畜牧业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不同时期施钾均可影响垂穗披碱草生殖枝数/m2、小穗数/生殖枝、小花数/小穗、种子数/小穗和千粒重。施钾可增加垂穗披碱草的实际种子产量。其中拔节期施钾种子实际产量为221.8 kg/hm2,与对照(ck)差异显著(p0.05)。分蘖期施钾潜在种子产量和表现种子产量均最高,为2 803.8 kg/hm2和1 040.2 kg/hm2,与对照(ck)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8.
在亚热带鄂中丘陵区对几种野生牧草和栽培种牧草进行了试种、驯化工作.野生草种在管理粗放和土壤肥力低的条件下,生产良好,结籽较多,其中野大豆青草产量为700~1300公斤/亩,纤毛鹅冠草883公斤/亩.人工栽培种冬牧70青草产量为1 354公斤/亩,是比较好的青贮作物.  相似文献   
19.
中豌 4号、6号和 8号三个早熟豌豆品种由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在海拨 30 0 0 m以上的青海三角城种羊场种植 ,可收获籽粒 0 .7~ 1 .5 t/hm2 、青豆荚 3.3~7.8t/hm2 、青豆 1 .7~ 2 .7t/hm2 ,地上生物量达 3.3~ 8.7t/hm2 (以风干重计 )。栽培技术初步研究表明 ,播种前土地灌溉、苗期杂草防除、生长后期潜叶蝇的防治等是保证种植成功和较高生产力的有效措施。由于引种试验第 2年播种上年收获种 ,出苗率较低 ,生长密度参差不齐 ,所以分析了豌豆密度和生产性能的关系 ,认为如何提高播种密度是仍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由于供试品种在当地的成熟阶段只能达到绿熟期 ,进一步选育更耐低温早熟的品种非常必要。中豌 8号在三个品种中 ,在高寒地区不论作为饲草还是蔬菜开发 ,最有培育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选择了12项根系早性形态结构指标对20种不同品种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于开花期,应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和变量聚类等方法研究了苜蓿早性根系形态指标参数,筛选出了3项反映苜蓿基于根系形态结构的抗旱能力上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为根夹角、根干重、根颈新枝高度,并应用隶属函数值法对供试苜蓿品种的抗旱性大小进行了排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